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满意度研究(附件)【字数:7578】
目录
引言 1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
(一)研究的内容 2
(二)研究的方法 2
三、 淮安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2
四、淮安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满意度研究 4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选取 4
(二)问卷统计分析 4
(三)问卷结果分析 5
五、淮安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6
(一)政策认知度对满意度的影响 6
(二)保险待遇对满意度的影响 6
(三)政府服务水平对满意度的影响 8
六、对策与建议 8
七、结论与展望 9
八、致谢 10
附录 10
参考文献 12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从而养老保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农村的养老问题,更是国家重视的项目。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参保情况和人们的满意度,作出调查研究,对新农保提出建议。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截止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为13亿953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从年龄结构来看,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亿49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9%。由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正不断增长。相关学者预测,我国在未来40年内会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也是经济压力的高峰期,社会发展会受到空前的压力。
另外,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也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流入城市的多数是年轻人,大量老年人留在农村反而加速了农村的老龄化。此外,年轻人一般学历较高,而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往往不具备农业以外的经验、知识和技术。自古以来,农村经济比较落后,缺少养老资源,人们养老负担重,社会转型又给农村地区养老带来严峻的挑战, 做好老年人晚年生活安顿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尽管机构养老在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但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 2020 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宏伟战略目标正是用国家政策宏观调节我国的经济社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有力举措。近年来,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我国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南富北贫”、“城富乡贫”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特点。有许多年轻人为了梦想,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外拼搏。所以空巢老人也就越来越多。新农保实施时间不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好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新农保制度还处于刚刚发展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新农保制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的顺利建设。具体说来,首先,它能够确保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保证老年人的权利,这也是新农保实施最单纯的动机。其次,新农保制度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属于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对于改善心里预期并拉动消费有促进作用。最后,实施新农保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新农保实施后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同样享有国家的养老福利,均等的享受公民待遇,能够保证农村的长久和谐与稳定。总体来说,推行新农保政策,是我国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为依据,以农民期盼为动力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建设城乡一体化经济,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功效。
文章主要结合新农保在淮安的实践,根据该地新农保的具体运作形态和模式,了解淮安市新农保现状,对新农保制度的满意度作出调查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以及亲戚朋友进行访谈的方式,对淮安市新农保目前的开展情况做摸底调查,了解人们对新农保的满意度。并且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各个因素,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二)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农村养老保险方面的书籍、报刊、政府相关的公告,搜集网络学者的观点,确保课题的创新性。
问卷调查法:通过筛选调查对象样本、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并统计整理收集的数据,对新农保的满意度进行剖析。
三、淮安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江苏省早在 1992 年就开始推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当时大背景的制度设计缺陷导致老农保于 1999 年开始处于停滞状态。2003 年,苏州在省内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创了省内农民养老保险新的模式。2009 年,新农保在江苏省部分县市试点,2011 年基本实现省内全覆盖,比国家规定 2020 年全覆盖提前近 10 年。新农保实施之前,江苏淮安农民的养老主要由老农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的“五保”等福利制度支撑。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城乡之间在劳动市场流动更加频繁,先前的养老保险政策已不能满足农民养老的实际需求。2009 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打破传统养老保险模式的新农保工程在淮安市洪泽县试点。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7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