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浅析古弼的秘书之道【字数:11566】

2022-11-15 21:5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内容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人秘书”古弼为研究对象,从秘书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古弼在从事秘书职位时对拓跋焘所做的政事,就其作为辅佐君王这一职能并结合当今秘书工作势态,展开初步分析探讨。本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简要介绍古弼的生平及人生经历,以及写作此论文的意义。其次阐述古弼的秘书之道在各方面的表现秘书的知识结构主要表现在军事知识和政治知识两方面;辅政思想主要表现在敢于直谏和以民为主两方面;秘书素养主要表现在知错就改和敢于担当两方面。接着从其与皇帝的相处和个人品德两方面分析古弼的秘书之道的成因。再次从古弼的辅政之道的表现引发对现代秘书工作的三点启示,包括秘书的专业知识、秘书的工作能力、自身素质。最后对古弼的佐政之道进行总结。
KeyWords:Secretary studies; Gu Bi; The way of secretary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古弼秘书之道的形成 1
(一)君臣相宜 1
(二)个人品德 2
三、秘书之道的表现 3
(一)知识结构 3
1.军事知识 3
2.政治知识 4
(二)辅政思想 5
1.敢于直谏 5
2.以民为主 6
(三)秘书素养 7
1.知错就改 7
2.敢于担当 7
四、对当今秘书工作的启示 8
(一)专业知识 8
(二)工作能力 9
(三)自身素质 9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浅析古弼的秘书之道
一、引言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太宗(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令弼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绾机要,敷奏百揆。世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古弼很早从事秘书工作,历经拓跋嗣、拓跋焘及其之孙拓跋浚三代,在其从政生涯中,忠心为国为民,深得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
目前学界对古弼的研究大多从他作为秘书人物在他的生平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故事中去评述,过于故事化,缺少秘书学理论的深度,对于秘书学思想缺乏透彻的分析。当前在对于秘书人物古弼的研究中,最多的是期刊作品中对古弼的评述,对于学者对古弼的研究较少,期刊的评述主要是他的谏言事件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以及拓跋焘对古弼的器重。
中国的历史悠久,而古代君王的光辉政绩离不开大臣的辅佐,因此对古代秘书的政治活动的研究是秘书学重要内容之一。对古弼的研究,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是在领导的角度或者其对政治影响的角度进行剖析,而对于古弼的秘书知识结构、辅政思想、个人素养等方面暂时缺乏研究。在此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对古弼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素养出发,结合秘书工作实际去探究古弼的秘书之道,从而对当今的秘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完善秘书职业。
二、古弼秘书之道的形成
(一)君臣相宜
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之间的相处固然少不得一个“礼”字。后人总是很钦佩古弼敢于犯颜直谏的胆识,觉得古弼果然跟他的名字一样笔直、有用,但其实凡事都是互相的,古弼在历史上的成绩,离不开有一位欣赏他的明君,他的君主拓跋焘懂得纳谏,同样值得令人钦佩和称赞。中国的历史上真正可以称得上为争谏佳话的故事,事实上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君臣双方相互合作的结果,为君的虚怀若谷、大度待臣,为臣的忠心为国、直抒胸臆,二者缺一不可。相反,如果臣子遇上个昏君,不仅油盐不进,而且还听不得违背自己命令的话,那么做臣子的就算再忠心耿耿,尽进忠言,哪怕再利国利民,也是于事无补的,也许还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丢官掉爵可能是小事,如果搭上性命那就是大事了。
正如拓跋焘举办阅兵式,顺便到野外狩猎,令古弼留守都城。临行前,拓跋焘下旨要他选调一批膘肥体壮的马匹配给伴随狩猎的将士,古弼居然抗旨不遵,专挑瘦弱马匹随驾。拓跋焘大怒,骂道:“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当然,拓跋焘最终并没有砍了古弼的头,因为古弼说了,把瘦马给皇上用,虽然不太适合,论罪却不大。如今北狄、南虏虎视眈眈,要是好马都去狩猎了,万一外敌来犯,如入无人之境,才是天大的罪责。“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拓跋焘听完古弼的这番话后,不仅不生气了反而大喜,称赞道:“有臣如此,国之宝也!”就这样,拓跋焘不仅没再怪罪古弼,反而大加赏赐,也越来越欣赏古弼。后来拓跋焘写信给古弼要车马一事也验证了这一点。拓跋焘写完信就立即料到古弼肯定不会同意,于是自己想办法把麋鹿运回去。皇帝想要做的事却得不到实施,受到了反驳不仅不生气,还夸古弼“可谓是社稷之臣矣”,这足以说明古弼的光辉少不了拓跋焘的衬托。如果情况相反,拓跋焘真的杀了古弼,那么古弼的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不仅不会为人所称赞,反而会成为后人的前车之鉴。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是中国君臣关系的真实写照,但是拓跋焘并没有像他所说那样做,而是呈现出能听得忠臣的谏言以及能容人的明君的表现,对古弼来说这样的领导是他在政治成就上的明灯。古弼的秘书生涯随着拓跋焘的离世也随之结束,之后他的孙子拓跋浚继位,而他却没有拓跋焘的心胸,但是古弼还是用与拓跋焘相处的模式与拓跋浚相处,没多久就因为 “议不合旨”而被罢免,回到家中又有怨恨的言论,因此被拓跋浚举刀问斩。说到底,在封建社会中,君臣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是对等的,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直都是君而非臣,为臣的古弼,不管有怎样的表现,其实都不在于自我的定位,而取决于拓跋焘的态度和认识。古弼能够在封建社会的结构中以秘书的身份为国效力,与有拓跋焘这样的明君的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君臣相宜是古弼能够形成个人秘书之道的根本原因。
(二)个人品德
古弼很早就从事了秘书工作,最早是明元帝拓跋嗣在位时,他就担任门下奏事,以机敏正直而著称,正是因为如此,拓跋嗣才赐名古笔给他,后又改名为古弼。在拓跋嗣当政期间,他非常欣赏古弼,而古弼所表现出的个人能力也没有令皇帝失望,由此被拓跋嗣所信任,这也是古弼秘书生涯的开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mishu/8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