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陆游诗歌中的桥意象【字数:12323】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桥与陆游 1
(一)桥的功能与文化意义 1
(二)陆游诗歌中的桥 2
三、隐逸归居之桥意象 2
(一)平静闲适 2
(二)超然忘适 4
四、爱国情怀之桥意象 4
(一)山河之念 4
(二)功名之想 5
五、离别相思之桥意象 6
(一)黯然销魂的爱情 6
(二)送别友人的不舍 7
六、孤寂落魄之桥意象 8
(一)思友思蜀的孤寂 8
(二)困窘迟暮的落魄 9
七、陆游诗歌桥意象的艺术特征 9
(一)色彩明媚 9
(二)虚实结合 10
八、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浅析陆游诗歌中的桥意象
一、引言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师从曾几,诗词文都有很大的成就,著有《剑南诗集》、《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南唐书》等作品。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志在恢复。他的爱国诗歌,为萎靡不振的诗坛吹来了一股昂扬振作之风,激励了民族危亡时期人们的爱国与反抗精神;关于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歌,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陆游诗歌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肖瑞峰在《论陆游诗的意象》中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把意象分为三种类型:阔大雄奇,壮怀激烈;衰飒阴冷,低回掩抑;清极丽绝,恬淡温馨。还探讨了意象的“比照法”、“拟喻法”和“逆反法”。侯娟娟在《陆游诗歌雨意象研究》围绕爱国、重农和思隐来探讨意象的思想内蕴。卢玮玮在《陆游诗词梦意象的美学研究》中结合文艺美学理论,探讨了梦意象的喜剧形态、悲剧形态、壮美形态、优美形态以及审美生成。张啊咪在《陆游诗歌意象研究——以“月”、“雁”、“雪”、“灯烛”为中心》中认为陆游诗歌意象具有社会文化特征、地域文化特征和诗人个性特征。总体来说,陆游诗歌的意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够全面系统,研究较多的是梦、梅花、酒、雨、雪、月、柳等等意象,对桥意象的研究还不足,因而这篇论文试图在这方面做进一步探讨,以推进深化陆游诗歌的研究。
二、桥与陆游
(一)桥的功能与文化意义
桥具有连接沟通的作用,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以及货物的运输。最初的桥是“履石渡水”,随着建筑技术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逐渐发展为拱桥、梁桥、曲桥、廊桥等等,建筑石材有木头、青石、花岗石、武康石等,实用与美感并存。桥与周围风景融为一体,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也成了文人骚客游玩吟咏和寄托情思的对象。“一弯画桥出林薄,两岸红蓼连菰蒲。”(《思故山》)、“谁画阳关赠别诗?断肠如在渭桥时。”(《题阳关图》)、“梦笔桥边听午钟,无穷烟水似吴松。”(《烟波即事》)。
古今多少事悠悠,桥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有的跨越历史的长河屹立如今,有的化作青史里的一笔一画,有的活在文人的诗词中,彰显文人的历史情怀和对时事的关切。桥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经历了岁月的风霜,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二)陆游诗歌中的桥
陆游一生孜孜不倦,创作诗歌近万首,其中涉及桥的就有三百五十首之多。桥的名称和类型多样,表达的思想内蕴也很丰富。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溪桥、湖桥、柯桥、灞桥、万里桥等等,有画桥、渭桥、梦笔桥之类的历史名桥,也有荒村野外不知名的桥。陆游常常醉宿桥边,如“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渭桥。”(《追忆征西幕中旧事》);偏爱“倚桥”,如“且倚溪桥看夕霏”(《入云门小憩五云桥》)、“倚桥临水似催诗”(《次韵张季长正字梅花》);出游时常与系马和系舟联系起来,如“万里桥西系黄骝”(《初春出游》)、“淡烟孤榜系村桥”(《村饮》)、“彩船曾系画桥西”(《春游》)等等。
在陆游诗歌中,桥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体现了隐逸归居、爱国情怀、离别相思和孤寂落魄的思想感情。陆游始终充斥着隐与士的矛盾,他一方面享受乡居的闲情逸致,赏自然风光,观民俗风情,甚至亲自参与劳动,过着“梅市桥边弄夕霏,菱歌声里棹船归”的生活(《晚归》),有时也秉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滥饮宿醉;另一方面渴望建功立业,恢复中原重整山河,满腔热血追求国家统一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另外,还蕴含着痛失爱情的隐伤、惜别友人的不舍、思友思蜀的孤独、壮志未酬的哀叹、贫病交加的困窘。桥意象的艺术特色表现在色彩明媚,极具画面感,以及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三、隐逸归居之桥意象
在宋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大背景下,陆游既坚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又崇尚“世间万事等浮云”(《新秋往来湖山间》)。陆游热爱山川景物,尤喜出游,赏美景如画,观民俗风情,听菱歌话桑麻;生活悠闲淳朴,饮酒作诗,甚至亲自参与劳动;多与道士、僧侣交往,追求自由,不为名利所累。
(一)平静闲适
《<都城纪胜>序》中记载:“自高宗皇帝驻跸于杭,而杭山水明秀,民物康阜,视京师其过十倍矣。”江南山川秀丽,物阜民丰,贸易往来经济发达,为文人们提供了闲雅舒适的生活条件。陆游隐居山阴时生活悠闲简朴,常爱出游,“淡烟孤榜系村桥,叠叠沙痕印落潮。最是一年秋好处,踏泥沽酒不辞遥。”(《村饮》)淡烟雾霭中诗人独自摇船去村镇寻酒,石沙随着潮水逝去留下了叠叠层层的痕迹,把船随意系在桥边,踏着泥土恣意而行。全诗表现了诗人从容愉悦的心情,毫无拘束,任性自由。春意盎然中的桥,更是增添了一份闲情与快乐,“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柳》)又如“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马上作》)全诗展现了一幅雨后春色图,小雨过后,诗人穿过平桥走在小路上,望着淡淡的日光透过云层,照在茂盛的翠叶上。杨柳遮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早已探出墙头,向人们传来春天的讯息。“平桥、小陌、雨、淡日、翠霭、杨柳、红杏”这些物象的结合,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大好春光,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mishu/81535.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