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小波小说中的王二群像【字数:16211】
Key words: wanger; black humour;free; communication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王小波研究的概况 1
(二)王小波小说人物研究的概况 2
二、链接式王二形象分析 2
(一)二十岁——“桀骜不驯”的王二 3
(二)三十岁——“愁苦烦闷”的王二 5
(三)四十岁——“看客”王二 6
三、对等式王二形象分析 8
(一)阴阳相对——“耐守孤独”的王二 8
(二)真假相对——“追忆爱情”的王二 9
四、王二群像的映射作用 10
(一)人生阶段的锤炼 10
(二)“人生”的矛盾统一 12
(三)王小波思想的传声筒 13
五、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论王小波小说中的王二群像
一、引言
(一)王小波研究的概况
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逝世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已经22年,他留给世人的作品虽不算高产,但相较于其他同题材的作家而言,他的作品却因幽默风趣的笔锋和特立独行的风格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部分读者或喜欢他的杂文思想,或喜欢他“痞性浪漫”的爱情描写,或源于对那段昏暗历史的寻觅而不知不觉的喜欢他的作品进而崇拜他的个人魅力的。20世纪因其多篇杂文在《南方周末》《东方》等期刊报纸发表使得其作品的受众面扩大,因其杂文笔锋的犀利批判性和语言风格的幽默风趣,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价值首先被思想界挖掘出来,第一篇关于王小波研究的评论文章在1995年出现,也许由于思想界学者偏于逻辑理性的哲学性,而文学评论界学者更偏于忧郁正经的主观性,因而导致关于王小波价值的研究出现了“思想界多为肯定、文学界多为质疑”的两极化局面。
20年来对于王小波的研究一直是批判与赞扬并重,纵观诸多评论文章仍然停留在宏观视角,对于如小说人物或作品的单方面价值的研究只作为各篇论作的论证出现,单独成论的还较为缺乏。由于中国社会自古的保守性与含蓄性特色使得王小波的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仍处于模糊边缘,至今未被文学界正名,因此增加王小波研究的现实价值对于各学者进一步了解王小波作品的理性和历史的警示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王小波现有研究领域存在的较大探索空间,本题从作者小所中的灵魂人物“王二”为突破口进行群像的分类分析,相信对于王小波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扩充和完善。
(二)王小波小说人物研究的概况
二、链接式王二形象分析
王小波狂欢化色彩下的王二系列,多以“丑角”“疯子”“病人”的角色登场,王二们常常与美丽的她们——陈清扬、小转铃、线条、颜色女大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王小波小说的背景中,他和她们作为异类用荒诞的言行与浑浊的世界对抗着,在自我思想的独立下追寻着存在的意义。王二们都有着其貌不扬的外表、荒诞诡异的行径,《我的阴阳两界》中“.我在其中像个巨人,认识我的人都说,我的面像很凶,还说我吃相难看。”《黄金时代》里王二自身概述是这样的“那时我面色焦黄、嘴唇干裂,上面沾了碎纸和烟丝,头发乱如败棕,身穿一件破军衣,上面好多破洞都是橡皮膏黏上的,跷着二郎腿,坐在木板床上,完全是一副流氓像。”更别说《革命时期的爱情》里长了满脸黑毛的王二,搁现在的审美是“捉急”的。王二们又都对“性”有极大的兴趣,王二和陈清扬的伟大友谊是因为想了解女人的构造,王二和小孙的交集是源于“治疗阳痿”,性作为王小波小说的媒介,可以说性是“王二们”反抗社会的工具。“王二们”虽其貌不扬但却拥有极高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王二们还用装疯卖傻来嘲讽着社会中主流人的假正经。用鄙视“正经主流”彰显自我的孤傲,尤为在《三十而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说王小波小说中的王二在许多方面表露的思想和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与《沉默的大多数》中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我认为“王二们”是了解真实王小波的窗口和途径,接下来我将分别对不同小说中的王二进行分析,从而拉近读者与王小波的距离。
(一)二十岁——“桀骜不驯”的王二
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作为王小波系列小说的精品,它从陈清扬、王二二人关于男女间的精神和肉体关系的另类审视,在轻松诙谐的笔触中塑造了一个桀骜不驯的知识流氓王二形象。在王二的身上你能看到丑与恶,义与真的矛盾统一。王二他不同于那个时代的主流要对欲望进行掩饰, 他对于欲望是露骨直白的,他可以大大方方的将“欲望”表露于自然之下,动物的原始本能使得陈清扬和王二站在了社会主流的对立面。《黄金时代》全文从王二、陈清扬两人的“搞破鞋”进行叙述,故事更像是文革时期“亚当夏娃”的翻拍版。文本中惊世骇俗的言行成为了对抗世界的工具,当人性虚伪面纱被揭开的同时追问“人性、存在、自由”的本我。
1.桀骜不驯的二愣子
作品中在形象上作者对王二直言“完全是一副流氓相”,在与陈清扬的言谈、行为举止上更多的是表露“不正经”。他用“伟大友谊”之名勾引着陈清扬,让陈清扬成为了真正的破鞋,最后成为同盟,卑鄙无耻形容王二在贴合不过了。后来,两人在批斗中,陈清扬的淡漠和他的玩世不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作风腐败、思想淫乱”的罪名,他始终表现的都是玩弄的态度,我行我素。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至始一副恶霸模样,满嘴污言秽语,他更是不迎合领导,更因为“桀骜”让队长和军代表等极权者处处给他使绊子。此时,他不同于其他的常人那样,用努力和巴结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反而是以报复来证实自己的罪名,面对军代表的“谆谆教诲”,他更是装聋作哑,对他不屑一顾,导致军代表以为他真是个哑巴。书中王二的诸多言行都让人哭笑不得,这也说明了他桀骜不驯是天性使然,任何事、任何人都无法左右他的“生气”。当时黑白颠倒、混沌不堪的背景,二愣子形象是最好的保护伞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mishu/81560.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