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 要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开放,农用地流转更加的频繁,流转管理效率与公正的问题日益凸显。课题通过对农用地流转流程进行系统化梳理,设计开发了“土地流转系统平台”,实现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入库管理、查询,建立流转业务跟踪管理机制,实现各级管理员审核、合同归档的完整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了运行管理效率;用户供需信息以web的形式发布,便于数据的直观显示,也使数据的查询分析更具交互性,确保了土地流转信息的对称和渠道的通畅。
系统基于J2EE,利用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精细地设计了数据库系统,提升了业务系统承载能力。
关键字:土地流转J2EE农村
目 录
1. 引言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2课题研究的现状 1
1.2.1土地流转的概念 1
1.2.2土地流转现状 1
1.2.3土地流转平台的探索 2
1.3论文结构 2
1.4本章小结 2
2. 相关技术介绍 4
2.1 J2EE概述 4
2.2 JavaScript概述 4
2.3 MySQL概述 6
2.4 Tomcat概述 7
2.5 Eclipse概述 8
2.6 本章小结 8
3.1 系统分析 9
3.1 可行性分析 9
3.1.1 经济可行性 9
3.1.2 技术可行性 9
3.1.3 组织可行性 9
3.2 用户需求分析 9
3.3 功能需求分析 10
3.4 系统用例分析 11
3.4.1 注册用户 11
3.4.2 标准用户 11
3.4.3 工作人员 12
3.5 性能需求分析 14
3.6 本章小结 14
4. 系统设计 15
4.1 系统设计目标 15
4.2 系统架构设计 15
4.3 系统功能和界面设计 16
4.3.1 界面布局 16
4.3.2 登录流程 17
4.3.3 土地流转流程 18
4.3.4 订单处理流程 19
4.4 数据库设计 20
4.4.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20
4.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3
4.5本章小结 31
5. 系统实现 32
5.1 开发环境 32
5.2 数据库的实现 32
5.2.1 表结构的实现 32
5.2.2 数据库配置 33
5.2.3 数据库交互实现 34
5.3 主要功能点和界面实现 37
5.3.1 登录和注册功能实现 37
5.3.2 用户和管理员个人中心 39
5.3.3 权限过滤功能实现 40
5.3.4 土地流转功能实现 41
5.4 本章小结 43
结语 44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6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同时,在中国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天津等地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开始了局部或区域试验,并发展出了重庆农地入股、广东海南出租农地、北京郊区等地小产权房等模式。
在土地政策的支持下,土地流转任务的不断增加,流转速度的不断加快,土地流转管理的效率以及土地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现行流转市场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由于缺乏秩序规范和有效管理,土地供求信息不对称,导致流转交易成本的增加和各种纠纷的产生。为此,其一,需要利用互联网web技术保持土地流转信息渠道通畅;其二,需要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库保障基础数据的真实有效以及用户的权益;其三,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需要政府部门对流转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对流转申请进行审批,这就对现有多项管理业务的并行在业务流程管理上提出更高要求。
设计并实现一个土地流转平台网站就是为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而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2.1 土地流转的概念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也就是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1]。
1.2.2 土地流转现状
在整理相关土地流转的数据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土地流转的现状。
(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区域
从农村土地流转区域的比较看,华北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占全国总样本数的30.22%,在全国六大地区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华东地区,占1.78%;再次是东北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比重占19.53%;以下依次是:华南地区占10.71%,西南地区占7.52%,华中地区占6.92%,西北地区占3.33%。华北和东北地区各地农业发展不均衡,差距较大,并且同一地区中经济发达的省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活跃。
(二)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租赁方式在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最普遍,也最受农户欢迎;转让方式也比较普遍,有少量的农村土地流转采取的是转包和合作入股方式,只有个别农户采取互换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三)农村土地流转面积
10~1 000亩的土地流转面积最受市场欢迎,占调查总样本的68.89%。这反映中等规模是全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特点,与中央提出的适度规模相吻合,说明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农户认可的土地流转规模普遍在5亩以下,低于全国中等规模水平。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大小对农户采用何种流转方式基本上没有影响。
(四)农村土地流转年限
调查发现,流转年限在21~30年之间的土地最受市场欢迎,占样本数的29.96%。这反映中等长度的流转年限是全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特点,与中央政策提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相吻合,说明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看到,农村土地流转年限的长短对农户采用何种流转方式基本上没有影响。
1.2.3 土地流转平台的探索
现如今,在国内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土地流转平台已经有了先例。例如各地市的政府土地流转网、中农信达公司开发的“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规范管理系统”等,但这些系统都没有将信息共享与实时管理完美结合起来,满足不了信息化、规范化、流程化的需求。
1.3 论文结构
文章分为5章。第1张简单介绍网站开发的背景以及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第2章主要介绍网站开发相关的技术;第3章对系统进行分析,包括需求分析、用例分析、功能分析等;第4章分别从系统架构、网站界面、数据库等方面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第5章系统实现,将系统以可见、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1.4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土地流转的现状,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以及土地流转相关的基本概并简单描述了文章的结构。
2. 相关技术介绍
土地流转平台系统采用三层架构: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视图层,编程语言采用面向对象语言Java和JavaEE组件,前端页面技术包括:Jsp、JavaScript、Ajax、HTML5以及JSON。服务器选用轻量级、开源、免费的Tomcat,数据库选用目前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Mysql,开发工具选用开源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Eclipse。
2.1 J2EE概述
J2EE全称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其核心是一组技术规范与指南,中所包含的各类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层次,均有共同的标准及规格,让各种依循J2EE架构的不同平台之间,存在良好的兼容性,解决过去企业后端使用的信息产品彼此之间无法兼容,企业内部或外部难以互通的窘境[2]。
Java Servlet、Java Server Pages(JSP)是Java2 EE (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ava2平台企业版)中运行在服务器端的web组件。Servlet一词是在Java applet环境中创造的,它被用来扩展服务器的性能,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小程序也可以称作“小服务”。Servlet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时,不同于传统CGI创建单独“进程”的处理方法,而是创建一个轻量级的“线程”进行处理,可以节省启动进程的开销。当有N个并发的客户端请求时,传统CGI程序的代码在内存中需要重复装载N次,而Servlet代码却不需要重复装载。Servlet不论在效率和性能上都要优于传统CGI程序。虽然Servlet可以对任何类型的请求产生响应,但通常只用来扩展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序
JSP技术是在Servle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比Servlet技术使用CGI方式逐行输出HTML语句,JSP页面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所组成。服务器在页面被客户端请求以后对这些Java代码进行处理,然后将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Java Servlet是JSP的技术基础,而且大型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 Servlet和JSP配合才能完成。JSP具备了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的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主要面向因特网的所有特点。
2.2 JavaScript概述
JavaScript虽然是一种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并相对安全的客户端脚本语言,但是它被广泛用于客户端Web开发中,经常用来给HTML页面添加动态功能,例如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它最初由网景公司的Brendan Eich设计,是个动态、基于原型、弱类型的语言,内置支持类。JavaScript也可以用于另外的场合,例如服务器端编程。具体的JavaScript包括三个部分:ECMAScript,浏览器对象模型,文档对象模型[3]。选择JavaScript作为这次开发的前端脚本是因为JavaSript有以下优点:
1. 简单性
JavaScript是一种脚本编写语言,编程方式是小程序段的模式,与大部分的脚本语言一样,JavaScript同样也是一种解释性语言,其开发过程相当简易。它的基本结构形式与C语言极其相似。但却不和C语言一样,需要预先编译,而是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逐行的进行解释。它与HTML结合在一起,从而方便了开发者的使用操作。
2. 动态性
当用户某些输入需要得到响应时,可以利用JavaScript来实现。这样就无需经过Web服务程序。它对用户的操作的响应,是采用事件驱动方式进行的。所谓事件驱动,就是指在主页中执行了某种操作所产生的动作,就称为“事件”。比如按下鼠标、移动窗口、选择菜单等都可以视为事件。当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引起相应的事件响应。
3. 跨平台性
JavaScript是依赖于浏览器本身,无论什么操作环境,只要运行浏览器的计算机,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就可以被正确执行。
4. 节省CGI的交互时间
随着万维网的迅速发展以及万维网服务器提供的服务要与用户进行交流,CGI提供了服务承诺与观众沟通,在必要的服务的确浏览身份等工作通常由CGI/ PERL编写与用户相应的接口程序进行交互来完成。显然,通过网络与一方面的用户交互增加了网络的通信量,另一方面影响服务器的服务性能。当它需要的服务,这会占用的资源(如CPU服务,内存消耗等)的服务器,如果用户错误填充一个进程中运行一个CGI用户的服务器,交互式服务将在所花费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与主机热点的用户交互被访问时,服务器的将被更多更大的冲击自己的性能。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qrs/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