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学院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并对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如何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以及分析,本系统是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教务工作相结合,按照学院的工作流程设计完成的。本文介绍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阐述了从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到系统的实现的过程。在系统的开发上运用的我们学过的软件过程的思想,引入了软件过程结构化生命周期的概念,从需求分析,系统的设计,编码,测试,运行和维护入手,进行的系统的全部设计。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My 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SQL SEVER作为后台数据库。本系统运用于学院学生信息管理,主要由三个主要模块组成:分别是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以及学生模块。
运用该学生管理系统可以减轻学院教学人员的工作量,缩小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尽快查询到考试的成绩,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生命周期
目 录
1. 绪 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可行性研究 1
1.2.1 可行性研究 1
1.2.2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2
1.2.3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2
1.3 系统要求 2
1.4 系统主要功能的简介 3
2. 系统开发的环境及主要技术 4
2.1 系统开发的环境 4
2.1.1 软件环境 4
2.1.2 开发工具 4
2.2 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 4
2.2.1 sql server数据库 4
2.2.2 MyEclipse开发工具 5
2.2.3 Jsp的特点 5
3. 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7
3.1 系统设计的任务分解 7
3.2 系统概要设计的意义 7
3.3 系统概要设计涉及的概念 7
3.4 处理流程 8
3.5 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8
3.5.1 学生系统功能划分 8
3.5.2 教师系统功能划分 9
3.5.3 管理员系统功能划分 9
3.6 接口设计 9
3.6.1 外部接口 9
3.6.2 内部接口 9
3.7 数据结构设计 10
3.7.1 逻辑结构设计 10
3.7.2 物理结构设计 10
3.8 系统详细设计 17
3.8.1 系统详细设计的意义 17
3.8.2 程序流程图 17
3.9 安全保密设计 18
3.10 维护设计 19
4. 系统的实现 20
4.1 系统主界面的设计说明 20
4.1.1 程序描述 21
4.1.2 功能 21
4.1.3 性能 21
4.1.4 输人项 21
4.1.5 输出项 21
4.1.6 限制条件 21
4.2 系统程序描述 21
4.2.1 教师登录界面及系统功能实现 21
4.2.2 学生登陆界面及系统功能实现 23
4.2.2 管理员登陆界面及系统功能实现 25
5. 总 结 28
5.1 系统工作总结 28
5.2 系统的优点 28
5.3 系统的条件与限制 29
参考文献 30
致 谢 31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自上个世纪九十世纪开始,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就迈入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现如今许多西方国家的高校都以及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而我国的信息化的步伐相比较而言就比较落后,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教育信息数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相比较而言发展尤为重要,将传统的教学教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起来已经逐渐成为了许多高校的共识。现如今信息管理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行各业。网站架构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简单地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管理学生信息的系统,是因为学校日常教学教务工作中有大量工作需要及时完成而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在处于当下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学生的信息是高校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数据资源,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它的管理直接反映了高校办学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的水平。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大量上升,管理学生信息已经渐渐成为了一项不小的工作,所以用一种简单并高效的方法来管理学生信息是当前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的需求。在得知存在这样的问题后,设计并开发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教务工作中的种种不足与落后,大大提高了教学办事的效率,为学生信息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2 可行性研究
1.2.1 可行性研究
给学校及学生提供一个主要并且稳定的交流平台一直都是学生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信息,该系统的基本模块分为三个,包括:学生系统模块,教师系统模块,管理员系统模块,这些功能对于学校信息管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行性研究是弄清系统能否起到替代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过程。这实际上对于该系统的系统要求分析以及系统的具体设计是一次简单化的过程。所以,在该系统的进行具体详细的开发之前,实施一次可行性的分析与调查是十分必要的。与传统的教学教务工作相比,运用学生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对学生信息进行详细的管理,其效率与质量业远远高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所以该系统在可行性上是值得开发的。
1.2.2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通过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运行可行性3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1.2.3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经济可行性:在设计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阶段,作者将其定义为一个小型的便捷的管理系统,因此不存在经济上的大问题。一个新型系统的开发总是伴随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对于它的投入往往是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的投资。拿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软件属于高端行业,产品的价格以及质量都会较高于一般的产品。但是作为有着强大资金支持的学校,完全有能力承担一个新型软件产品的开发费用,所以该系统在经济上是绝对可行的。
技术可行性:在学校的教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掌握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了解掌握上具备相当的基础,有能力使用一项新的系统管理软件。该系统操作简便,在正式使用的初期,只需要对操作者进行少量的技术方面的培训即可。但是这要求操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然而对于学校来说其使用者一般为教学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基本熟练掌握,所以该系统在技术上亦是可行的。
运行可行性:本系统的运行环境是基于Windows的经典操作界面,而该系统也是运用最广泛、最为人熟知的一款操作系统,只要是一般性具有windows使用经历、基本掌握系统用法的人员就可以轻松上手。在整个系统的设计阶段,采用的都是简单高效的人机交互界面,即使对数据库不了解的操作者也可轻易操作这款系统。所以该系统在运行方面也是可行的。
经过对上述经济、技术、运行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开发是有必要的。
1.3 系统要求
(1)基本运行要求:
学校所使用的所有计算机基本上都是安装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就要求该系统能够在所有不同版本的windows系统上运行。在文件传输的方面要求其具有网上无线的文件传输功能。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rjgc/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