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文件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附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前言1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 1
1.1.1 选题背景1
1.1.2 国外加密技术研究现状2
1.1.3 国内加密技术研究现状2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3
2 开发平台与应用技术3
2.1 Java开发技术简述3
2.2 TCPIP协议3
2.2.1 TCPIP下的SOCKET编程4
2.3 C/S模型4
3 相关理论和算法研究4
3.1 对称密码体制4
3.1.1 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4
3.1.2 数据加密标准AES算法9
3.2 非对称密码体制11
3.2.1 RSA算法12
3.3 消息摘要算法13
4 系统功能设计13
4.1 系统流程设计14
4.1.1 关键技术问题14
4.2 密钥协商流程设计16
4.2.1 关键技术问题16
4.3 文件传输模块设计16
4.4 身份验证功能设计17
4.4.1 关键技术问题17
4.5 服务器端功能设计18
4.6 客户端功能设计19
5 系统功能实现19
5.1 系统功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能总体流程19
5.2 密钥协商实现20
5.3 文件传输实现21
5.4 身份认证实现21
6 系统功能测试21
6.1 服务器端功能测试21
6.2 客户端功能测试21
6.2.1 启动系统主界面21
6.2.2 连接服务器22
6.2.3 文件选择23
6.2.4 密钥生成24
6.2.5 文件发送25
6.2.6 文件解密25
7 总结25
7.1 结论25
7.2 创新点26
7.3 尚需解决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6
致谢26
参考文献27
加密文件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引言
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人类不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消息传达方式和交流渠道,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之间的文件传输越来越便利,但同时传输的安全性也常常困扰着人们。显然,以往传统简单的文件加密已不能满足现在多变的网络环境,文件加密方式也在随着网络环境的复杂和庞大不断发展。也正因为此,各种加密算法理论体系日趋成熟,文件加密技术的研究成果斐然。本系统主要分析几种主流的加密算法和流程,同时阐述实现的文件加密系统功能。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信息时代,文件被更多的存放于自己的个人电脑中,而非以往纸质文件的储存方式,但同时这些文件又随时准备着通过网络传播向世界的各个方向。企业和国家也需要利用计算机存储大量的文件,文件电子化正在渗透到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这种存储方式的安全性也令人担忧。信息安全领域因此兴起。
美国CSI/FBI连续五年的安全报告都显示30%~40%的安全问题是因为文件的泄密[1]。个人,企业,政府,国家,每天都存在着大量的文件在传输过程中遭到篡改、窃取或者丢失,有些是故意的网络行窃。因而,保障计算机存储的文件的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值得我们集中力量研究和解决。
不同文件安全意义不同,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1)文件来源的真实性:对文件的发送源进行甄别,能对假冒的文件来源进行准确识别。(2)文件的保密性:确认保密文件无法被窃听,或即便被窃取也无法获取文件的真实含义。(3)完整性:文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内容保持一致,防止文件被非原上传文件的用户以外的用户篡改,。
网络传送文件时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加密技术的进步。目前大部分的文件传输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些加密软件解决。
文件加密传输系统是针对文件解密传输过程中的恶意篡改、窃取而进行设计的。明文文件使用加密算法处理后形成密文,再利用网络传递。经过加密算法加密之后的文件即使遭遇丢失或窃取,在算法密钥未泄露的情况下,没有密钥的用户也几乎无法通过密文推出原始的明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文件的安全。
1.1.2 国外加密技术研究现状
密码技术是文件或者数据加密的核心。加密的含义是将各种信息的机密信息处理为无法甄别的其他形式,解密则再反推出原文,由算法执行所有处理[2]。在加密技术中,主要又可以分为三个方向:Hash函数,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领域中有几种算法已经比较成熟。这几种算法中,影响力最大的是DES算法。它由当时的计算机巨头—IBM提出,1975年得以面世,随后美国将之作为统一数据加密标准,标准一经确立便应用在了各个领域中。随着DES的产生和应用,人们对于对称加密算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然而DES密钥只有56bit却使得DES的安全性不断受到挑战。一名程序员和数万名帮助者一起于1997年花费了96 天第一次破解了DES 密钥。两年后的一场密码学会议上,美国一个基金会用不足一天的时间也成功找到了一个 DES 密钥。这一事件说明利用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能力,破译 DES 已成为可能而且破译速度将越来越快。该事件之后科学界加快了寻找替代算法的脚步。一年之后,NIST发布了一种名为Rijndael的算法,也就是后来AES算法的模型,随后不久该新算法被确立为新的数据加密标准。新标准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于私钥算法的研究热情。
1.1.3 国内加密技术研究现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wljs/4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