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的医学领域高被引学者文献计量分析
目录
表1 Elsevier高被引榜单医学领域前十名学者和牙医学学者名单 7
表2 医学领域汤钊猷的一条数据记录 8
表3 SCI高被引排序下医学领域前十名学者和牙医学学者名单 8
表4 医学108名学者论文被引频次与h指数统计表(部分) 9
表5 医学108名学者论文被引频次与h指数相关性分析 10
表6 医学十名学者论文发表后010年被引频次分布 11
表7 医学十名学者论文发表后1120年被引频次分布 11
表8 医学十名学者发文时间分布表 12
表9 钦伦秀和乔友林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期刊 13
表10 钦伦秀十个期刊近八年的影响因子 13
表11 乔友林十个期刊近八年的影响因子 14
表12 医学研究热点聚类标识 16
目录
图1 医学学者论文发表后026年的被引频次分布图 11
图2 医学研究主题的知识图谱 15
图3 医学研究主题聚类图 15
附录
附表1 医学所有学者名单与论文被引总频次 20
附表2 牙医学、护理学所有学者名单与论文被引总频次 21
附表3 医学108名学者论文被引频次与h指数统计表(全部) 22
附表4 SCI高被引排序下的医学学者的Elsevier高被引榜单排名对照表 23
附表5 乔友林部分年份的论文被引频次分布表 24
基于SCI的医学领域高被引学者文献计量分析
引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随着我国医学科研评价体系的逐渐完善,研究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文献计量,而文献的计量需要技术的支持以及选择合理的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Elsevier旗下的Scopus数据库是全世界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以Elsevier发布的医学领域高被引学者名单为研究对象,SCI为检索工具,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是本研究的重点。论文被引频次作为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受多种因素影响,探讨各影响因素的同时,本研究还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医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一定的分析。
一、研究综述
(一)科研评价的国外现状
科研评价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比较早,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如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就开始试着投入一些政府所支持的科研活动,并对其科研产出、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如今,科研评价已经成为一个急速发展的产业。德国建立了科学顾问委员会、科研教育资助机构和大学与研究机构等比较完善的科学评价组织体系;评估委员会一般根据科研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科研活动规划;科研活动的质量;发表的论文、专利等科研产出;科研合作活动以及科研成果的应用[1]。其中,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是最常见的科研成果,论文被引频次是最常用的科研评价指标。
(二)我国医学学者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
1.科研评价指标
我国的医学研究起步比国外晚,该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专家的人数也较少,科研成果也相对比较少,但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却有很多。1983年,徐荣成首次探讨了科研机构的综合评价方法和理论,提出了对科研单位的管理[1]。科研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对个人而言,科研评价就是对个人学术水平的评价,不同的评价体系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在医学科研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杜海萍、黄建霞等人一致认为要从科研能力和工作绩效两方面进行合理选择[2]。针对科研工作绩效方面进行选择,医学学者的学术论文的计量是一种较简单且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科研评价方法。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献计量学通过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对学者发表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普遍性规律,提出合理且科学的建议,其中,被引频次、h指数、期刊影响因子、发文数等指标被广泛使用[4]。
2.科研评价工具
文献的计量需要技术的支持以及选择合理的数据库。用于文献计量的数据库有很多,在进行大规模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时,Web of Science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引文分析工具。Scopus数据库被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摘和索引数据库,2004年被荷兰著名的Elsevier公司推出,在医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5]。2015年2月2日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引起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巨大关注。入选该名单则意味着该学者在他研究的学科领域享有巨大的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学科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被引学者”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质量处于顶尖水平,论文的被引总频次也处于较高水平。国际公认的SCI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领域,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
因此,本研究以论文被引频次作为科研评价指标,SCI数据库作为科研评价工具,对Elsevier发布的高被引学者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三)我国医学学者科研成果评价的意义
朱明在探讨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提出,进行科研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促进科技进步,让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5]。科研评价需要依靠比较才能鉴别,对学者单位群体而言,相互的比较促进了学者的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活动的开展,医学领域的科研活动保障了社会医疗需求,不断的创新实验,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对于学者个人而言,科研评价提高了学者间的竞争力,对于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和表彰,促使学者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学者通过科研评价结果,可以看到自己的绩效和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另外,一个学科的科研活动活跃也表示该学科发展前景好,我国医学领域的科研活动很频繁,近年来,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医学领域涉及的分支较多,因而进一步研究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可以预测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4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