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社团组织中信息力作用机理研究

2021-02-25 10:5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学生群体的需求也渐渐增多。伴之而生的就是学生社团组织。学生社团组织以其新颖的方式吸引着广大学生的加入,甚至高等教育的实现也与其息息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大多是学生兴趣所致并在申请得到批准后而自发组成的组织。大学生的素质拓展离不开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存在与发展更是顺应了当下的教育形式改革。在学生社团中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多种能力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但当前学生社团组织在发展中的问题仍然不可忽略。信息力在学生组织中被引申用来指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组织的控制力,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集中体现于对组织行动的高效控制上。眼下我们所亟需解决的就是深入而充分地了解信息力是如何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并如何使利用好信息力使得社团走向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深挖信息力对学生社团乃至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第2章 理论基础 3
2.1 新教育理念的出现 3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2.3 受众的认知理论 3
2.4信息力的定义 4
2.5信息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4
第3章 学生社团组织现状调查分析 6
3.1调查对象河海大学社团组织 6
3.2调查方法 6
3.3调查过程和结果 6
第4章 信息力在学生社团组织中的作用机理 9
4.1信息力支持下的社团创建 9
4.2基于信息力支持下的社团管理 10
4.3信息力在社团组织中应用效果分析 12
第5章 信息力在社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5
5.1信息力在社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5
5.2问题的分析 15
第6章 对策与建设 17
6.1具体的对策与建设 17
参考文献 19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大学生是我国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有知识,政治敏感而又具有爱国热情,思想单纯而又充满激情,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又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理发育较快,心理活动比较复杂,生理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总体表现为:一是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是强烈的参与意识,三是强烈的交友和情感需要,四是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因此在参与社会事物和表达自我情感方面还存在着易于冲动和相对幼稚的情况,特别是在如何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问题上还不能具有完全理性,这与其正在形成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关系。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自身爱好而自发形成的非法人组织,这类组织的存在满足了大学生这一时期的归属需要和参与需求。普遍存在的高校学生社团问题如今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如何管理学生所不可忽视的要素。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高校大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目前,虽然我国大学生社团发展的速度很快,社团种类与社团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和社团大小均增长较快,但是我国对其相应方面的成果稍显缓慢。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综合提升,促进大学生活的丰富,加强大学生社团的建设迫在眉睫。信息力的合理运用则在促进方面有较大作用。
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文所讲的关于信息力在大学生社团中作用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1]。 为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需要利用好大学生社团这个载体。还必须积极参加校区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参加各项培训学习,主动调研社团发展规划。充分而合理地运用好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国对大学生社团的研究没有深入而全面的系统,同时研究时间也没多久。为了更好的解决社团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大对社团研究的投资力度,从社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下手,理论结合实践,根据原先社团发展的经验努力摸索前进的道路[2]。同样,为了能使大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也需要找到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对策与新途径,充分利用信息力这个因素,为大学生社团正向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为了探讨信息力在中学社团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最后联系社团的实际活动加以研究。
调查研究:针对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社团管理层面的学生和老师展开调查,了解社团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在信息力介入后,社团发展的变化,比较后加以佐证,了解信息力是如何在社团组织与管理中发挥作用的。
案例研究法:通过跟踪参观某个社团的具体活动组织,了解信息力是如何在社团的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并借助实践了解其相应的作用方式与途径[3]。
3.行动研究法:亲自参与某个社团组织的社团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摸索信息力在其中是如何应用的,并结合理论加以分析信息力如何发挥作用。在社团实践中探索信息力的应用方式,并在社团实践中印证信息力发挥的功能,以结论指导实践。 本次研究主要以具体的社团实践活动为主体,结合以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加以佐证。通过采访大学生、与老师交流、问卷调查、社团案例的具体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信息力在大学社团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新教育理念的出现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出现,教育的方式和目的都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新教育理念指出,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4]。其核心理念之二就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只教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是必须摒弃的。学习的目的在于成长,教育的目的在于生活。 学校迫切需要一个能适应“新教育”目的,可以引导学生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载体,那就是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恰好符合了新教育理念重视的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信息力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管理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到归属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塑造完善人格。信息力与社团的结合运用由此诞生。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5]。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4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