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视角下高校社团发展研究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1.3.1 研究内容 2
1.3.2 研究方法 2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3
第2章 耗散结构理论综述 5
2.1 耗散结构的主要内容 5
2.2 耗散结构理论的形成条件 5
2.2.1 开放性 5
2.2.2 远离平衡态 6
2.2.3 系统存在非线性作用机制 6
2.2.4 涨落导致有序 6
2.3 耗散结构理论对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研究的适用 7
第3章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8
3.1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整体现状 8
3.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现状 8
3.2.1 校区学生社团情况概览 8
3.2.2 校区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概述 11
3.2.3 校区学生社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
第4章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耗散结构特性分析 14
——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 14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4.1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开放性分析 14
4.2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非平衡态分析 15
4.3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非线性分析 15
4.4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涨落特性分析 16
第5章 耗散结构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启示 18
——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 18
5.1 校区学生社团组织应保持并提高开放性 18
5.2 校区学生社团组织应保持动态的非平衡性 18
5.3 校区学生社团组织应强化非线性特征 19
5.4 校区学生社团组织应充分利用好系统的涨落机制 19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21
6.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21
6.2 研究展望 21
参考文献 23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的高校学生社团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复苏繁荣,并在其后的三十多年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承载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它发挥着相当活跃的作用,推动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成分,多姿多彩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不竭的动力。此外,各种各样的高校学生学生社团有利于大学生拓展视野、扩展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国内各高校的学生社团建设整体趋向是良好的,既有丰富校园文化的作用,也促进了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虽然总体趋势良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的是由高校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由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此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如政策,企业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完善和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基础是耗散结构理论,这是一个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的视角。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方法论被引入管理领域,提供了新的管理理论。其中由著名的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自诞生以来,就很快受到各界的关注,它在很多科学和哲学范畴内都有不寻常的贡献,推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向前发展。耗散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将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置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之下,以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有助于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承载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外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以自由开放的精神,灵活多变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存在于高校校园中,并以其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吸引众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形成了大学生展示和锻造自我的舞台。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种类丰富、风格各异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大学生在参加学生社团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当前各高校的学生社团在发展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正因为高校学生社团在高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耗散结构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耗散结构特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耗散结构的发展演变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这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我国的高校学生社团,把一个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并且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学生社团组织系统作为具体实例研究。利用耗散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再进一步结合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到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研究领域。在整理耗散结构理论的产生及其方法论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理论适用性进行分析,并从耗散结构的四个必要条件上,分别探讨和研究了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耗散结构特性以及耗散结构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与完善的启示。
1.3.2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ISI Web of Science, Springer等网站和数据库,并查阅其它网上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源,进行认真阅读、分析、思考与总结。
二、专家访谈法。对本校学生社团组织的部分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获得一部分数据资料,并听取对论文研究的指导意见。
三、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本校区学生社团中的部分具体社团进行案例分析,以达到明确高校学生社团的耗散结构特性的目的。
四、逻辑分析法。在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采用系统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提供指导。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比利时的以普里高津教授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通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后得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的成功和巨大发展,使大量研究者产生了研究兴趣,这又推动了耗散结构理论的实践应用的发展。近些年以来,研究人员对物理学、化学等科学系统的演化用耗散结构理论进行了分析,但吸引最多兴趣的是耗散结构理论在社会系统方面的运用。但这一理论当前在社会系统研究领域的运用还不够成熟,主要局限于社会领域中一些简单问题的分析,这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4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