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网络作业提交系统的设计(附件)

2021-03-30 13: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二、系统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2
(一)需求分析 2
(二)系统功能需求 3
1.系统功能 3
2.学生模块功能 3
4.管理员模块功能 3
(三)可行性分析 3
1.技术可行性 3
2.经济可行性 3
3.操作可行性 3
三、系统功能设计 4
(一)总体结构设计 4
1.系统设计原则 4
2.系统工作流程 4
(二)系统功能流程 5
2.学生模块功能流程 5
3.管理员模块功能流程 6
(三)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7
1.概念结构设计 7
2.逻辑结构设计 9
3.数据库连接 12
四、系统功能实现 12
(一)系统功能 12
1.登录功能 12
2.留言板功能 13
3.资料下载功能 13
(二)学生系统 13
1.下载作业 13
2.提交作业 14
3.查看评阅信息 14
1.发布作业 14
2.作业管理 15
3.批阅作业 15
(四)管理员系统 15
1.用户管理 15
2.公告信息管理 16
3.留言板信息管理 16
4.教学资料管理 17
五、系统测试 17
(一)测试目的与意义 17
1.目的 17
2.意义 17
3.测试环境 17
(二)测试项目与过程 18
1.登录模块 18
2.文件上传模块 18
(三)本章小结 19
六、总结与展望 19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一)问题总结 19
(二)未来展望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1 22
附录2 22
附录3 22
附录4 23
网络作业提交系统的设计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化的设备和信息化的管理系统逐渐步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并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并且在教学教育方面的APP、系统等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形式,网络已经成为广大学子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资源。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每次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一开始的多媒体设备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只要一次做好PPT就可以多次演示,不但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提高了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兴趣。现如今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教学手段。
(二)研究意义
由此可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纸化、网络化的作业提交系统将会成为现代教学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它的出现也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
二、系统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一)需求分析
管理员模块,需要的基本功能应该包括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对班级信息的管理、对公告信息的管理、对留言板管理以及对教学资料管理。上述所有内容,管理员可以对其进行添加、删除来维护网站。
(二)系统功能需求
1.系统功能
2.学生模块功能
学生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自己未提交的作业,在“提交作业”一栏内,选择未提交的作业名称后,输入文字或上传附件即可提交作业。如对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有所疑问,可以在留言板中写下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4.管理员模块功能
管理员登录系统时需要通过点击“后台管理”才能进入其对应的登录页面,成功登录后,可以进行密码修改、信息添加、删除等。
(三)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开发语言使用的是JAVA编程语言,开发工具的选择为MyEclipse 10.7,是大多数开发者使用的一个版本。前端页面使用JSP编写,选择SqlServer 2008 R2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因为大学期间有过专门的SqlServer数据库课程学习与实践练习,对相应的DDL与DML语言能够熟练使用。对Java也曾经选修过一学期,这门语言不但简单易学,又方便灵活,所以在此基础上完成该系统的设计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使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的纯手工方式更准确、更高效。本系统是网络中在网页进行操作,对硬件设备的配置要求不高,普通机房的电脑完全可以满足,只需在联网状态下即可进入系统。所以在经济上也具有可行性。
3.操作可行性
整个系统页面简洁明了,时间使用系统控件自动生成,操作简便,没有对操作人员过高的技术要求。所有操作都会有系统提示,根据提示完成相应操作也没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具备技术上的可行性。
三、系统功能设计
(一)总体结构设计
1.系统设计原则
在本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保证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严谨,也要考虑系统总体流程的设计,才能确保系统的成功建设与后期运行维护[11]。所以在系统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统一性原则。子系统与整体系统结构统一,子系统所用数据与全局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为标准,保证系统运行时使用的数据有效、一致。
(2)可靠性原则。保证系统的总体框架与流程合理,运行环境兼容性合理,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时数据的安全与可靠。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