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南路交叉口优化仿真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1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4 本章小结 4
2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概述 4
2.1 VISSIM 介绍 4
2.2 VISSIM模型重要评价指标 5
2.3 Synchro 介绍 6
2.4 本章小结 6
3 案例分析 6
3.1 路口现状 6
3.2 现状仿真 11
3.3 仿真结果评价 13
3.4 本章小结 14
4 案例模型优化 14
4.1 信号配时优化 14
4.2 修改VISSIM模型 16
4.3 优化后仿真结果 16
4.4 仿真结果分析 17
4.5 本章小结 21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2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量快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渐变得严重:交通延误增加、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重。城市交通问题不容乐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迫在眉睫。对于城市交通,交叉口往往成为道路的关键。作为路网的节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_5_1_9_1_6_0_7_2
21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2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量快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渐变得严重:交通延误增加、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重。城市交通问题不容乐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迫在眉睫。对于城市交通,交叉口往往成为道路的关键。作为路网的节点,交叉口不仅是车辆聚集和分流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城市道路网的瓶颈,事故多发点和交通拥堵的主要源头,保证交叉口交通的畅行是提高整个路网通行能力和运转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交叉口交通条件及交通组织优化的改善,是提高整个路网容量和运转效率的有效措施。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重要区域交通枢纽。淮海南路是淮安市疏通南北交通的主要纵线之一,交通拥堵特别是高峰时段已经日渐明显。延安路,解放路,新民路三个交叉口在淮海南路上路段约1.2km,两端连接市中心与大学城,干线交通压力日趋严重,为了改善淮海南路这三个交叉口路段的交通运行状况,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与基础设施条件下,从交通信号控制的角度研究淮海南路的信号控制优化,最大限度地开发出现有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缓解淮海南路特别是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提高路段通行能力。
1.2 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范冉[1]在对国内外的微观交通仿真理论的了解和研究后,比较了相关的仿真软件,并最终选择了VISSIM来做仿真,使用Synchro进行优化配时。通过对北京市大望桥交叉口进行实地调查,采集了早高峰的实际数据,构建仿真模型,进行优化研究并验证,通过通行能力、排队长度、延误水平在优化前后的比较证明优化是有效的。该方案使得交叉口通行能力得到更合理利用。
廖晓强[2]从城市交叉口的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三大交通流特性出发,分析总结出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八大特征,以及每种特征对交叉口渠化设计和组织优化的影响和要求;并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形式和通行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形式平面交叉口的适用范围和主要缺陷。通过由平面十字交叉口、T 型交叉口和 Y 型交叉口组成的区域范围的交叉口开展了实例应用分析,对区域规模内平面交叉口提出渠化设计与组织优化方案,并计算优化方案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后借助微观交通仿真软件 VISSIM,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彭飞[3]提出一种基于延误、通行能力和排队长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将目标函数分为两层:第一层选择平均延误、平均排队长度和通行能力指标来优化城市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第二层选择车辆延误标准差来提升交通信号控制的稳定性。最终基于VISSIM进行仿真,让配时方案更具有可行性。
周志浩、葛欢[4]建立了基于车辆延误和停车次数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弥补了传统信号配时方法的不足,提出应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与信号配时相结合的优化方法。本方法能够很好的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改善交叉口性能,为交叉口优化提供参考。
仇锦[5]在渠化方法中采用改善标志标线与采用护栏相结合,各方向车辆在规定的范围内行驶,减少了交叉口的冲突点,提高了通行能力。同时配时方法采用WEBSTER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新的思路。
闫瑞雪、胡永举[6]在对十字交叉口进行优化时采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与信号配时相结合的优化方法,相比传统的优化方法优化效果更加显著,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都有效地提高了交叉口的效率。
郝记秀、郑兆瑞[7]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交通仿真研究方向,通过建立交叉口模型,车辆模型,跟驰模型来组成整个仿真模型,并对城市平面交叉口的仿真做了初步的介绍和研究。以此为基础,可进一步研究整个城市的交通路网。
刘新华[8]在交叉口放行方案研究中,提出通行能力匹配放行法,最后利用VISSIM对提出的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法进行检测。
吴瑶[9]在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方面,考虑到车辆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针对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别提出了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渠化方法。在信号周期优化方面,提出基于 Webster配时方法的信号周期时长优化模型,最后采用交通仿真软件 VISSIM 、SSAM 安全分析,验证了交叉口渠化,信号周期时长综合优化这两种方法能产生显著的优化效果。
林文燔[10]对交叉口进行单点信号控制优化时,采用交通仿真软件 VISSIM 和信号配时软件 Synchro 相结合,同时考虑到交叉口的渠化设计,选取了两个典型交叉口进行优化。以达到降低交叉口延误,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为目的。
胡怡玮、刘艳、刘玉露[11]采用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并结合VISSIM进行仿真优化。
南春丽[12]建立了信号交叉口多目标优化模型,选用MT算法来生成仿真模型中所需的随机变量,根据Aop程序设计思想,提出建立信号交叉口的多目标组织优化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3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