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与有轨电车组合出行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方案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 3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5 论文章节安排 5
2 淮安市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组合出行运营现状 5
2.1 淮安市有轨电车运营现状 6
2.2 淮安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现状 8
2.3 淮安市组合出行方式运营现状 10
2.4 本章小结 11
3 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组合出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2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14
3.2 评价等级标准的确定 16
3.3 本章小结 17
4 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组合出行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18
4.1 评价原理 18
4.2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22
4.3 实例研究 22
4.4 因素分析 25
4.5 本章小结 29
5 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组合出行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29
5.1 升级车辆硬件 29
5.2 优化运营模式 30
5.3 配置站点布局 30
5.4 改善收费情况 32
5.5 推出优惠政策 32
5.6 倡导可持续发展 33
5.7 加快智能平台建设 33
5.8 强调舆论与宣传 34
结语 35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致谢 37
参考文献 38
附件:淮安市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组合出行调查表样表 40
绪论
研究背景
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加剧,噪声和尾气污染愈发严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相关技术瓶颈的逐渐攻克,低碳环保的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已经开始作为可靠的运输力量逐步代替传统的交通方式维系着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正常运转。
现代有轨电车拥有运量大,速度快,低污染等特点,适合中长距离出行,但灵活性较差,无法实现点到点的运输。对比之下,公共自行车环保,方便,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非常适合作为有轨电车的补充,两者结合作为一种理想的组合出行方式,不仅符合低碳环保的时代要求,同时填补了现代有轨电车灵活性差的补足,也弥补了公共自行车出行距离短,受天气影响大的缺点。
但是由于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发展起步较晚,导致了当前组合出行体系的运行效率低下,出行分担率低,居民对其满意度不高。因此课题结合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组合出行(以下简称组合出行)的交通特性,构建组合出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淮安市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组合出行为例分析运营现状。总结组合出行的优越性和制约组合出行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运量更快速更高效增长,进一步提升将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组合出行的服务质量。
研究现状
1.2.1 组合出行方式
国内由于轨道交通和公共自行车的起步较晚,加之相应理论的不完善,所以发展缓慢。李配配,崔珩提出轨道交通和公共自行车接驳现存问题主要有接驳范围过小,对于自行车道的要求过高和换乘停车场的不合理设置。并且分析了成都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得出影响因素有轨道交通的站点功能等级,周边用地性质和周边道路可达性【1】。
蒋聪之在《基于轨道交通接驳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提出,我国目前轨道交通与公共自行车组合出行已经构成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分别是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复合模式。其中,政府主导模式最为普遍,在我国国内广泛使用,比如杭州市轨道交通和公共自行车组合出行系统就是采用政府主导模式【2】。
Brandt Scanlan在Providing Increased Secure Bicycle Parking at Light Rail Stations in the Seattle Area中提出把公共自行车作为有轨电车的一种补充,能够有效提高有轨电车区域性的运行能力,但是现在国外大部分的有轨电车站点并没有提供较为安全的供公共自行车使用的基础设施等【3】。
Science China中,An accessibility measure for the combined travel demand model将交通需求模型应用于交通规划,克服了连续四步模型对出行行为和拥挤效应不一致的问题。在相同随机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组合交通方式需求模型的可达性度量方法【4】。
1.2.2 服务质量评价
刘花在《租赁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组合出行持续使用意向研究》中提出在综合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借以研究拥有不同人口统计特性、出行特性以及交通出行环境的居民持续使用意向的差异性,从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为运营商和管理者实施差别化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5】。
何保红,徐康明,何民在《基于出行链的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模式研究》中,从城市居民的出行切入论点,根据出行链的链接特性及其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次序,归纳了四类适合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的出行链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出行链组合特征和用户需求特征,讨论了提升和改善公共自行车服务品质的具体措施【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5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