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接驳站票务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附件)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 研究内容 4
2 高邮服务区待建客运接驳站相关调查 5
2.1 高邮市服务区位置信息 5
2.2 高邮市服务区客运接驳站的整体布局 6
2.3 高邮市服务区客运接驳站的等级 7
2.4高邮市服务区客运接驳站的设施配置 7
3 客运接驳站票务系统 9
3.1 常规票务网络的组成 9
3.2 常规票务系统的技术要求 10
3.3 常规票务网络设计原则及目的 11
3.4 高邮市服务区客运接驳站票务系统设计 12
4 高邮服务区客运接驳站内客运线路预测 14
4.1高邮服务区周边路网 14
4.2 高邮市原有客运班次信息 15
4.3 高邮服务区客运接驳站客运班次分析预测 16
5 客运接驳站票务系统模拟 17
5.1 Visual Basic程序简介 17
5.2 购票流程简介 18
5.3 与高邮市汽车客运站票务系统的不同之处 22
5.4 评价结果 24
结 论 25
致 谢 26
参 考 文 献 27
1 绪论
课题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想要富先修路”的口号屡被提及,这表明高速发展的经济条件,有赖于交通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伴随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也使得出行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选择怎样的出行方式,又如何更快捷方便的购票乘车。
根据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得出,公路运输全年完成营业性客运145.68亿人/公里,占总出行量的78.8%,比上年下降5.6%;旅客周转量9765.18亿人/公里,占总周转量的29.76%,比上年下降4.5%。
/
图1.1 20132017年营运性客运量
/
图1.2 20132017年营业性旅客周转量
根据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得知,中国网民已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其数量将近7.51亿人口,且还呈不断上升趋势 [1]。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这表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再根据两份统计报告可得知:公路出行仍是现国民出行的首选方式,但公路出行周转效率的低下,导致其占总出行方式的比重逐年递减,反倒渐渐被铁路、航空运输所替代。
因此,客运信息管理已经不再满足于线下的传统管理方式,需要顺应信息化的趋势,建立能满足乘客通过网络实现购买车票、查看相关时刻表、退票改签及检票出行,同时也能让车站管理员通过网络系统来完成对客运所有信息进行一体化科学管理的线上票务网络管理方式。
过去的几年内,各省份相应机构都积极组织道路客运售票信息系统的改进开发,对交通运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其中航空行业与铁道行业的出行信息化日趋成熟而完善,而道路客运因其覆盖乘客多、灵活性高的特有性质,虽然建立了以巴士管家、畅途等为首的客运售票网络,但只单单满足于长途公路客运方式,对于公路客运的换乘、接驳等一体化管理还有不足之处。
常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目的是确保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同时保障旅途舒适度、消除驾乘人员在出行中产生的生理上或精神上的疲劳。为此高速公路沿线按适当距离设置专为驾乘人员提供休息、就餐的场所,以及为车辆提供加油维护和修理等服务的场所[3]。而有些服务区位置毗邻城市,仅供来往车辆驾乘人员休憩就餐,势必造成资源浪费。
现以高邮服务区为例,设置高邮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接驳站,让过、停高邮客运站的公路客运班次在服务区提前上下客,以达到便利、节能、高效的交通设计目的。而客运接驳站点的设置配置需考虑乘客换乘以及接驳公交的衔接问题,现有票务系统以不能满足其需求,就要一种新型、包含公交换乘的新票务一体化管理系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将汽车信息管理系统定义为“管理、信息、控制、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4]。由于国外在汽车客运信息化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从相关研究成果中可得知其发展状况在一定领域内比较成熟。以日本、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为例,这些国家内部的城市间已经形成了交通联动,构建出了较为全面的交通网络,除了确保乘客出行更快捷方便,还方便了汽车站内部综合、宏观的调度管理。可以说这部分出行效益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有赖于已初步形成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1)在日本,其新干线综合运输管理系统(Computerized Safety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System)通过信息数据共享结构,实现集运行管理、计划管理、设备管理、维护作业管理、车站作业管理、信息管理、车辆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各部门协调连接的综合性运行管理系统 [5]。
2)在欧洲,各国家针对辖下城市内部出行,在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间形成多种换乘手段,形成高效的出行网络。同时不局限于国家内部,在国与国间的出行也形成便捷的交通系统。因此,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实践改进,有助于交通职能的充分发展。而且在运用过程中,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6]。
3)北美最大的客运公司——灰狗客运公司,英译“Greyhound Lines, Inc.”,于1914年创立,在1995年开始构建票务信息化网络。公司设立相应网站,利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对票务系统进行宣传,紧接着提供全国范围内的联机购票业务,同时为提升客户服务还提供了客运班线查询和客运班次查询等网上咨询业务,大大提高了旅客出行的便利度 [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6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