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危险感知能力评价(附件)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3 研究内容及思路 3
2 行人过街交通特性分析 4
2.1 行人过街行为方式 4
2.2 行人过街心理特性 5
3 行人过街危险感知能力概述及影响因素 7
3.1 危险感知能力的定义 7
3.2 行人过街危险感知能力组成部分 8
3.2.1 位置选择 8
3.2.2 观察感知 8
3.2.3 判断决策 9
3.3 行人过街危险感知能力影响因素 10
3.3.1 外部因素 10
3.3.2 内部因素 11
4 过街危险场景设计 11
4.1 危险场景选取方法及原则 11
4.1.1 危险场景选取方法 11
4.1.2 危险场景选取原则 12
4.2 危险场景选取 12
4.2.1 制定调查方案 12
4.2.2 调查分析 13
4.2.3 场景选择 13
5 行人过街危险感知能力评价 17
5.1 评价标准 17
5.1.1 评价标准构建原则 17
5.1.2 评价标准构建方法 1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5.1.3 制定评价标准 18
5.2 评价过程设计 19
5.2.1 选取评价对象 19
5.2.2 评价方法 19
5.2.3 评价过程 19
5.3 评价结果分析 22
5.4 改善建议 24
结 论 25
致 谢 26
参 考 文 献 27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人民显著提高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国居民的机动车保有量呈现急速增长的趋势。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冲突问题一直都是表现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目前,以步行为代表的慢行交通和以机动车为代表的快速交通之间的矛盾加深,而大部分的研究都过多关注机动车交通特性,轻视步行交通,对行人交通研究不足[1]。行人作为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其自身对于各种交通状况下的危险感知能力的欠缺,也是导致发生在行人身上的交通事故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步行交通方式死亡人数为事故总死亡人数的 25% 左右[2]。
在当前更加注重行人交通安全的社会环境下,对行人过街危险感知能力的研究无疑是从根本上去降低行人过街风险的措施之一。危险感知是人们对某个或某些特定风险的特征和严重性所做出的主观判断,是衡量公众在遭遇危险情境时心理恐慌的重要指标。行人过街的危险感知能力主要是行人经过交叉口时,对遇到的各种危险性交通状况的严重性做出一个主观判断的能力。行人的危险感知能力,将直接决定行人的后续的过街行为,是评价行人过街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行人具备较高的危险感知能力,可以有效的较少过街时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因此,研究平面交叉口行人的过街危险感知能力,找出不同差异的行人危险感知能力的区别,对减少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国内对于行人交通安全的研究有所增多,但大多对行人交通安全的研究都停留在行人行为与安全、行人过街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对于行人危险感知能力的研究却并不是很多。对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危险感知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从侧面反映行人群体对各种交通危险事件的感知判断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行人过街危险感知能力的目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危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进行调查设计,对不同交叉口场景下行人过街危险感知能力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改善建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太多关于危险感知的具体理论。在已有的国内外危险知觉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多使用Grayson四阶段理论,Wetton三阶段理论和情境意识理论来解释危险知觉[3]。针对行人的过街安全,国外大多是通过对过街行人的交通心理及交通行为方面研究行人过街的风险概率。
Keegan研究认为,当路段的交通量较大,道路路幅较宽时,行人容易冒险通过交叉口,增加了穿越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4];
Geetam Tiwari等人研究发现,当行人过街的等待时间增加时,过街的行人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他们会违反交通规则并尝试冒险穿越交叉口,并且男性能容忍的等待时间比女性要短 [5];
Sisiopiku等人研究认为,在选择通过路段交叉口时,过街行人的选择更多的倾向于选择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人行横道过街[6]。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6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