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南路与枚乘路交叉口右转渠化设计(附件)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4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4
2基本理论 5
2.1道路交叉口右转渠化概述 5
2.2道路交叉口右转渠化设计目的 6
2.3右转渠化设计方案 6
3实例分析 10
3.1实例道路交叉口概况 10
3.2存在的问题 12
3.3改善措施 13
4VISSIM仿真评价 18
结论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附图1承德南路与枚乘路交叉口现状交通渠化 35
附图2 交叉口改善整体示意图 3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改善,交通运输业也迅速发展。在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上的交通流量逐年剧增的情况下,道路交通空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城市道路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原有道路网布局缺陷、道路基础设施设置不合理、资金不足等原因所限制,极大制约了道路交通可用空间的扩张。因此,旧的城市道路不能按照目前的交通需求发展趋势来设计和建造。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扩建公路和新公路是不现实的。由此可见,科学进行渠化设计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大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越来越多,其中道路交通拥挤、交通冲突、交通事故为主要问题。城市道路网最为重要的部分为信号交叉口,如何让信号交叉口的车辆平稳有效运行,并在信号交叉口管理交通流量,是消除道路交通堵塞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道路交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信号交叉口的优化设计可以从几何设计和信号配时两方面分开考虑。从几何设计的角度看,它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信号交叉口的交通路线来控制。就时间而言,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信号配时方案来进行控制。
结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几何设计与信号配时二者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量混合流量的情况,研究了信号交叉口交通流量的优化设计,提高了混合交通流和信号交叉口运行秩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对创造一个平稳、安全的交通环境,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首先通过实际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对淮安市承德南路与枚乘路交叉口交通现状做出评价。调查发现,右转车辆延误时间较长,参考平面交叉口的典型渠化设计问题及相应措施,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交叉口进行右转渠化设计,从而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行能力。
对交叉口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从几何设计方面,查找相关资料,观察信号交叉口线形,通过合理的改线,划线,从而使车辆运行的更加平顺,车辆速度得以提升,每小时内通过的车辆相对增加,交通拥堵得到改善。从信号优化控制方面,观察记录信号交叉口原有的信号配时,根据车流量等相关数据,评价其是否合理,如若不合理,则利用韦伯斯特信号配时方法,进行优化配时。这两种方法,从空间和时间分别对交叉口进行优化,减少了交通冲突,对有效控制混合交通流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及确保交叉口交通秩序都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由此看来,通过以上优化措施,并将此结合,可以有效地减少冲突,使车辆运行速度更快,运行更加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延误,使道路上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在信号交叉口右转渠化设计方面国外研究起步较早,相对成熟的理论使国外学者对右转专用车道的设计、右转渠化岛设计、交叉口信号配时、VISSIM仿真等做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如下:
Kenneth和W.Acheret[1] 在右转弯车道的设置、入口道的宽度和进口车道的数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道路交通的连续流动的前提下,提出了右转专用车道和交通渠化设施的概念,确定了交通渠化控制和信号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如多相位信号控制,禁右通行或禁左通行等等,改善道路交通安全,提高交通容量。
日本学者在《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2]中对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渠化作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信号交叉口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保证交通安全。本文主要通过设置交通岛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减少交通冲突。通过划线、改线等交通设施使行人、车辆各行其道,提高安全性。
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信号信号计时手册[3]介绍了丰富多样的道路交通渠化措施的大小和颜色,以及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还对基本流程的信号控制与相位设计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左转、右转、行人相位设计、相位顺序设计、车道组设置等。
Parker[4] 在研究中发现,通过车道进出口等道路交通渠化手段中几何线路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与交通流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随着信号交叉口可见距离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将会增加;在另一程度上,如果进口道的车道数相应增加,事故发生率也会相应的降低。
1.3.2 国内发展现状
城市道路交叉口右转渠化设计方面,我国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中国道路交通工人的大部分借鉴国外先进有关道路交通工程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大量的对信号交叉口进行研究和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黎晓龙等[5]依据交叉口的交通情况,对右转机动车采用不同的交通组织形式。实践表明,只有在条件充分时才设置右转专用道,相对于左转专用车道设置,右转专用道设置的交通影响因素简单。对设置右转机动车专用道做了定性、定量分析,详细阐述了设置右转机动车专用道存储长度的依据,同时列举了在几种条件下右转机动车专用道的设置长度,并给出了设置右转机动车专用道的实施步骤和具体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6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