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与淮海南路交叉口可变车道方案设计(附件)
目录
1.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3
2. 可变车道设置条件 4
2.1可变车道设置条件研究 4
2.2变向交通的内容 6
2.3协调方式 7
2.4检测器布设要求 8
2.5构建模型 9
3. 可变车道模型交叉口效率影响研究 11
3.1三相位控制下单进口道可变车道研究 11
3.2算例结果讨论 13
4. 可变车道安全性研究 16
4.1交通安全评价 16
4.2仿真数据分析和对比 17
结论 23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大量人涌入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急剧上升,虽然城市道路网的密度和交通设施相应的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但是,要满足交通需求还是很困难的。“新建的道路设施将引发新的交通,交通需求将趋于超过交通供给。”特别是在主要城市,道路设施的增加远远落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交通日趋混乱。因此,交通安全和环境迅速恶化给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城市交叉路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网络的节点和城市交通的瓶颈。相对于路段而言,各方向聚集的交通流量和交通流量相互交织,相互干扰,交通特点复杂,交通容量远小于路段。这种复杂的交通特征使其成为交通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中断和交通事故的频繁点。渠化,调度和设计的可行性直接影响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营效率。设计十字路口和合理利用有限的交叉路口时空资源在城市交通管理和控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城市交叉口管理和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口的延误,保证交叉路口车辆的安全。这些都可以通过合理组织交叉口来实现,即控制车辆路线和减少冲突点数量。
左转车辆不仅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还会干扰直达车辆的通行,并降低十字路口的通行能力。 车辆延误增加导致车辆排队造成交通堵塞,而废气排放则加剧了环境污染。可以看出,组织左转车辆是提高十字路口交通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使左转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应该在左转车辆的单车道车道中过饱和车道充分利用交叉路口的有限车道。 平衡由于车道不足、流量不均而引起的交通拥堵,需要适时地变换与左转车道相邻的车道的功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可变车道的研究起步早,相对成熟,目前已处于应用阶段。在国外可变车道已被列为车道管理的一种常用手段,较著名的是旧金山金门大桥,桥上双向车道,上午中间隔离护栏向左移车道,形成进出模式;下午反之。这样使得交通拥挤问题得到解决。另外,在华盛顿等地也有应用可变车道的实例[1]。
国内研究概况
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国内一些学者对可变车道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张树山分析了多相信号交叉口交叉口的交通状况,明确了可变车道灯的必要性和设置原则;倪福等变量对城市道路网络交通信息卡分布式最优选择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王丰源等人对可变车道技术进行了实际测试,以验证其在提高高峰时段交通流量中的作用;宫晓燕等人提出了基于有序样本聚类和非参数回归交通流预测的潮汐交通现象的交通方向切换算法,并形成了一套控制软件。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我们将在北京,上海,大连,沉阳和杭州等主要城市实施国内通道化区域的换道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可变通道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远程信号招牌实现的,如图11所示。当叉形符号出现在招牌右侧的第三条车道上时,表示车辆禁止进入引导车道。当下面出现直线标志时,表示车道将被转换为直线车道。
/
1.3 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的回顾和分析,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2所示:根据检测到数据进行判断是否应该重新分配车道资源,如果可以,则需要针对不同渠化情况下的车道属性改变信号配时方案,分析其对控制效果影响,最后进行控制效果评价,从而得到切实可行方法。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本文重点内容如下:
(1)渠化段车流运行特征分析;
(2)基于检测数据的可变车道触发条件判断;
(3)信号配时优化设计方法;
论文章节结构如下: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在分析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明确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思路,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研究内容。
第二章分析了入口道路直行和左转车辆的交通特征,研究了设置可变车道的渠化条件,交通条件和信号配时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变车道检测位置的设置,为研究信号交叉口可变车道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变车道的控制策略,进一步分析特定变车道控制的触发条件,并给出控制流程图。根据控制策略,分别设计了高车流量和低车流量两种车流条件下的变车道方案的控制方法。
/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6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