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智能烹饪控制设计【字数:6365】
目录
一、绪论 5
(一)自动烹饪控制的目的及意义 5
(二)核心理念的控制主旨 5
(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5
二、自动烹饪理念的设计思路 5
(一)烹饪技法 5
(二)烹饪火候 5
(三)烹饪调料 5
(四)烹饪食材 6
(五)烹饪基本操作 6
三、自动烹饪理念的核心设计 6
(一)烹饪技法时间控制依据 6
(二)烹饪火候相关程序设计 7
(三)自动烹饪调料的相关程序设计 8
(四)自动烹饪食材相关程序设计 12
(五)自动烹饪基本操作相关程序设计 14
四、手动烹饪模式与数据采集 15
(一)手动控制烹饪火候与相关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15
(二)手动控制烹饪食材与相关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18
(三)手动控制烹饪操作与相关的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18
五、手动数据导出与自动数据调用 19
(一)手动数据导出程序设计 20
(二)自动模式数据调用程序设计 21
六、实现的功能与用途 21
(一)菜谱数据录取功能 21
(二)数据调用功能 21
(三)功能拓展 21
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谢辞 25
引 言
烹饪就是对特定食材进行相应的烹饪技法,将其加热到一定的火候,达到预期的烹饪效果。所谓的“自动烹饪”就是对烹饪技法、烹饪火候、烹饪调料等通过设备加以合理控制实现的烹饪技术。早在2003年,就有人申请了一个烹饪机器人的专利了。十几年的发展,也使此领域出现了诸多的相关产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这些产品在设备结构运转上都大同小异,控制方面最为常见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就是“微电脑控制烹饪”。市场上诸多不合理控制理念,导致此项技术很难在生活当中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一、自动烹饪控制简述
(一)自动烹饪控制的目的及意义
自动烹饪控制是介于设备上的核心控制思想,对设备控制起着主导作用,是整体设计围绕的依据。
市场上最常用的控制理念是,将所需食材与调料一同放入锅中进行烹饪,进而实现自动烹饪。这样不合理的控制理念变相的破坏了食材固有的营养,也很难保证烹饪口味与风味特点。另一种控制理念是,设备针对一种或几种的烹饪技法进行设计的,由于菜式有限,所以使用意义较为有限。
(二)核心理念的控制主旨
通常控制理念来源于设计者,使用者更多的是去适应理解设计者的理念。面对较为复杂而又难理解的设计,使用者很难对其操作自如,如此便违背了设计者原本的意愿。应秉承程序为辅,人力为主的设计理念,将烹饪流程交由使用者进行设计,实现使用者与设备人机互动,程序按使用者的意愿执行。
(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引用自动烹饪机的理念,阐述烹饪及烹饪技法设置途径和原理。将三菱系列PLC作为程序载体,实现自动控制。本文设置烹饪技法的两大途径主要为数据参数输入和手动模式监控录入。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自动烹饪理念的设计思路
2)自动烹饪理念的实施方案
3)烹饪技法的设置
二、自动烹饪控制的设计思路
(一)烹饪技法
自动烹饪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时间来控制烹饪火候的大小、烹饪调料的投放与烹饪基本操作的实施,从而实现用时间代替烹饪技法,达到自动烹饪的目的。采用PLC内部的寄存器,作为各烹饪技法时间数据的储存,合理的调用与设置寄存器内部的时间数据,便可实现不同烹饪技法的设置与实施。
(二)烹饪火候
烹饪火候对烹饪口味与风味特点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不同菜系的烹饪对火候的要求各不相同。为克服这一问题,此设计理念可根据烹饪需求,实现烹饪火候在低温、中温、高温和保温四种模式进行合理的切换,进而适应煎、炒、蒸、炸、煮等各种生活常用烹饪手法的需求。
(三)烹饪调料
合理的控制烹饪调料投放,不仅可以增加菜品的色香味,促进食用者的食欲,还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辅助作用。烹饪调料按形态不同可以分为液态调料与固态调料。常见的液态调料有水、油、酱油、醋、酒等,固态调料有盐、糖、味精、各种香料等。设计理念遵循各调料种类的特点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保留菜式的烹饪口感。各调料细致的控制,也保证实际中可烹饪较为复杂的菜系,增大了设备的使用范围。
(四)烹饪食材
烹饪食材作为一道菜式的核心部分,投放的时间便显得格外重要。一道菜式一般会用到一种或多种食材,当用到多种食材时,由于各食材自身属性的不同,食材的生熟与烹饪流程很难控制。针对这一问题,此设计理念按食材种类分开存放并加以控制,以保证各食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五)烹饪基本操作
烹饪基本操作的主要作用是使烹饪食材均匀受热,调料均匀入味,对烹饪起着辅助的作用。常用的操作有翻炒和搅拌,前者多用于炒菜,后者多用于煲汤。根据烹饪种类的不同,烹饪操作也可进行相应的功能转换。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xgc/mjsk/56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