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奖惩体系设计(附件)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
1. 3 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3
2 车辆保险奖惩体系基本概述 4
2.1 车辆保险奖惩体系的基本内容 4
2.2 车辆保险奖惩体系的优点 4
3 车辆保险奖惩系统的设计 7
3.1 设计目标与整体构成 7
3. 2 奖惩系统登录模块设计 7
3.3 被保险人信息模块设计 8
3.4 车辆信息模块设计 8
3.5 交强险奖惩查询模块设计 8
3.6 商业险奖惩查询模块设计 9
3.7 酒后出险奖惩查询模块设计 10
3.8 绝对免赔额系数查询模块设计 11
4 车辆保险奖惩系统的实现 12
4.1 Visual Basic 6.0简介 12
4.2 Visual Basic 6.0的基础知识 13
4.3 奖惩系统的实现 1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汽车保险是现代保险业的重要险种之一,其在财产险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在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中,汽车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br /> 4.2 Visual Basic 6.0的基础知识 13
4.3 奖惩系统的实现 1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汽车保险是现代保险业的重要险种之一,其在财产险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在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中,汽车保险保费成为了公司的主要盈利手段,这也导致科学的厘定汽车保险费率成为重中之重。由于驾驶员素质的不同,驾驶车辆的风险也存在巨大差异。当然,驾驶员素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天气、路况、地域等因素也是汽车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世界各国保险公司根据驾驶者历史索赔记录来确定其续期保费,这就是普遍采用的汽车保险奖惩系统(简称BMS),它是一种经验估费系统。
BMS的出现,一方面完善了保险体系;另一方面能够帮助约束驾驶员素质,减少事故的发生。当然,这种系统的发展也可以给保险行业带来巨额的利润,这是一种投保人,保险公司,驾驶员三赢的局面,这绝对的对保险行业意义巨大。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其他国家对车辆保险奖惩系统的研究比较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奖惩系统出现了。并且在北美和欧洲开始被各个保险公司广泛用于车险费率厘定,所以保险奖惩系统更加完善,在奖惩系统出现之初,保费等级就有很大的差距,比利时就达到18个之多,200%是其最高的保费等级水平,40%是其最低的保费等级。这样我们也能看得出,国外的奖惩系统发展很完善。国内外的车辆保险奖惩体系的差异虽然随着时间在缩小,但是由于国内车辆起步晚,至今差距仍然较大[9]。
1.2.1 国外奖惩系统研究发展
早年Carl Philipson就首先对瑞典的奖惩系统进行了评估。索赔次数模型使用了负二项分布模型,并且被Bichsel和Thyrion应用于不同性质的保单组合中,这样,存在的不同风险就能够被很好的体现了。后来,这种模型被应用于车险实证研究,并得到了优良的拟合效果,为后来研究索赔次数分布提供了思路[10]。
随着各种分布模型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车险奖惩系统中。逆高斯泊松分布被Tremblay用来拟合车辆保险索赔经验数据,验证索赔次数分布模型,并且建立的风险最小化的奖惩系统使用了二次误差损失函数,零效用保费计算原理。这两种分布模型是后人研究奖惩系统的基础,绝大多数模型都是由此变化而来。这也就形成了混合泊松分布模型是主流研究手段,虽然后面出现了广义泊松-帕斯卡分布,Consul分布模型,泊松冈察洛夫模型等新颖的模型,但是都不如混合泊松分布模型的适用[11]。
1.2.2 国内奖惩系统研究发展
我国车险奖惩系统经历了研究、发展很长的一个阶段,其中,贡献最大的属孟生旺和袁卫两人。1980年,国内保险公司都是遵循由保险监管机关统一厘定的条款费率,奖惩系统也是相同的,并且保费等级也只规定了-10%。到了1998年,孟生旺博士研究了服从混合负二项分布模型的索赔次数模型,期望值原理的出现,给最优保险奖惩系统的创建提供了一条道路。到了1999年,孟生旺和袁卫对最优车辆保险奖惩系统有了进一步完善,建立了新的系统。此后,国内对车辆保险奖惩体系的设计研究更加注重。尤其最近一段时间,研究发展很迅速。
李义年(2010)利用马尔科夫分析,计算了被保险人最终位于奖惩系统各等级上的概率。并且他也曾表明,如果保险人能够确定实际风险,那么奖惩系统的保费费率浮动情况就能使用马尔科夫分析确定。此外,稳态保费的计算他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新的计算法,以求完善该系统。
王素洁(2011)在《我国车险奖惩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分析了机动车辆的风险因素,以此来分析国内的车辆保险奖惩体系。她在对奖惩系统研究过程中,简单介绍了泊松分布模型,负二项分布模型,泊松-逆高斯分布模型,并且利用这三种模型分析了基于索赔次数的奖惩系统,并且给出了这三种模型下最优奖惩系统的各自的优点,其中建立在泊松-逆高斯分布模型上的最优奖惩系统在财务上最稳定。她在研究我国车险奖惩系统是,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在对比分析中找出了我国车险奖惩系统存在的几个不足之处:①折扣等级较少;②没有考虑索赔额;③考虑的因素过于单一。并且以此来弥补国内奖惩系统的缺点[6]。
沈丽娟(2012)分析我国2007版的车辆保险奖惩系统时,使用了索赔次数分布模型和平均最优自留额。并且与北京地区的BMS作了比较,利用三元分布,得出了两者的优缺点,北京地区奖惩系统稳态时保费相对较低。然而07版的BMS的变异系数,平均最优自留额和超额收费,与北京相比都要宽松。那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xgc/qcgc/3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