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工业机器人周边控制柜的安装与调试

2020-12-17 17:3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引言 1
一、 工业机器人以及控制柜 2
(一)国外工业机器人以及其周边装置控制柜的发展与现状 2
(二)国内机器人发展与现状 3
二、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控制柜的主要组成部分 3
(一)控制柜面板 3
(二)PLC模块以及PLC远程模块 4
三、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控制柜的安装 5
(一)总体安装步骤 5
(二)控制面板的安装 5
(三)控制柜内部安装 6
总 结 9
致 谢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为了追求控制过程更高的的协调度、更高效、更安全以及更准确的进行操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汽车工业开始引入机器人来代替传统的人力操控及作业。随着轿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压铸企业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的机器人周边装置要大量的人工来操控,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使得很多限制跟缺陷日益显露。于是更多的企业便将这些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整合起来连接到同一个控制柜里,这便是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控制柜。
与传统的人工控制相比较而言,采用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控制柜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更协调的控制这些机器人周边设备,这就是机器人控制与人工相比较而言的优点。
现代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汽车车型设计的不断改变,只有采用工业机器人才能更好的适应这种多样化的生产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对象由工程师进行自由调整。通过专用的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模拟运行再实际运行并进行调试。整个过程一般时间在一周以内,相比传统机械应对变更而需要调整的时间减少了60%以上。
新一代的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控制柜可以配备不同的连接装置,这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让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的多样性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的压铸企业里面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控制柜机场与安全栅、机器人CNC柜、激光刻印机、冷却架台、制品确认、输送带等多种设备进行联动。
工业机器人以及控制柜
为了追求控制过程更高的的协调度、更高效、更安全以及更准确的进行操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汽车工业开始引入机器人来代替传统的人力操控及作业。随着轿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压铸企业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的机器人周边装置要大量的人工来操控,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使得很多限制跟缺陷日益显露。于是更多的企业便将这些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整合起来连接到同一个控制柜里,这便是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控制柜。
与传统的人工控制相比较而言,采用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控制柜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更协调的控制这些机器人周边设备,这就是机器人控制与人工相比较而言的优点。
现代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汽车车型设计的不断改变,只有采用工业机器人才能更好的适应这种多样化的生产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对象由工程师进行自由调整。通过专用的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模拟运行再实际运行并进行调试。整个过程一般时间在一周以内,相比传统机械应对变更而需要调整的时间减少了60%以上。
新一代的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控制柜可以配备不同的连接装置,这让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的多样性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的压铸企业里面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控制柜机场与安全栅、机器人CNC柜、激光刻印机、冷却架台、制品确认、输送带等多种设备进行联动。
(一)国外工业机器人以及其周边装置控制柜的发展与现状
1.工业机器人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的特点,性能在不断的提高,而且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更加便捷,准确,趋向于网络化;设备硬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逐渐趋向于小型化,采用模块化结构;很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工业机器人中的各类传感器在不同方面日益显露锋芒,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由于越来越昂贵的劳动力以及全球性的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影响,全球的制造业厂家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长。现代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控制柜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安全的操作性能、并且能够更灵活的应对多种工作。这些优点都是工业机器人能够随着工业化的大潮蓬勃发展的原因。也因此,工业机器人拥有广阔的市场,这必将带动工业机器人周边装置控制柜走向更多企业。
(二)国内机器人发展与现状
我国机器发展虽然较发达国家起步晚,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机器人的迅速崛起,已经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指出,它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还将为我国的宇宙开发、海洋开发、核能利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虽然拥有巨大的市场,但是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技术方面的发展先天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我国目前从事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工程的单位相对较少,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 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 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在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看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核心技术薄弱,应用工程起步较晚,产业发展速度慢,市场份额低。在应用规模上,我国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都不到。我国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减速器)大部分依赖于进口。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xgc/zdh/3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