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文总结[制药工程]
通过实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滤纸片法表明,百里香酚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志贺菌(Shigella shigae)有中度及以上的抑菌敏感度,可用于抑菌;
2、百里香酚对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志贺菌(Shigella shigae)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实验表明,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25mg/mL,不受菌种影响,百里香酚具有明显的广谱抑菌能力;
3、百里香酚在,在pH 5、pH 6、pH 7条件下,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25mg/mL,可知不同pH对百里香酚的抑菌活性没有影响。
本实验表明,百里香酚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志贺菌(Shigella shigae)都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在酸性、中性条件下都有很强的抑菌能力,故可作为酸性、中性食品抑菌剂。
二、 本次实验分为两部分: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首先是从市场买回的含乳酸菌较多的材料中筛选高产量乳酸菌。通过对材料进行处理,筛选出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固体斜面保藏,进一步复筛,抑菌因素排除,最终确定抑菌谱,即副干酪乳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然后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包括培养基的优化和发酵过程的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 1%,蛋白胨 1%,牛肉膏 0.5% ,葡萄糖 2%,乙酸钠 0.3%,MgSO4 0.02%,MnSO4 0.003% 。 在100mL容积中装液量为60mL,接种量为3%,种龄为16h。起始pH5.5,培养温度为36℃,静止培养20h,最终D1菌株发酵液抑菌圈的直径达到16.0mm。
三、本次试验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挥发油,通过正交设计筛选优化处方,并对其分离工艺进行了考察,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其化学成分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试验选定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试验,得到了水蒸气蒸馏提取当归挥发油提取法的优化处方。试验表明,提取时间对于挥发油得率影响最大。最佳的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10,不浸泡提取10h。通过优化处方提取挥发油,可使挥发油的出油率有显著提高,冷冻结晶法可有效除去挥发油内的水分,GC-MS分析可分离鉴定出其主要化学成份。
四、本实验最终确定的色谱条件为:柱型:C18柱;流动相:75%乙腈-水(醋酸调节pH为4);流速1mL/min;进样量5μL;柱温25℃;检测波长200nm。
本实验方法对DHA和1.3-二氯丙酮的定量的线性相关性R2为 0.9999和0.9996,最低检测限为0.20mg/mL和0.15mg/mL最低定量限为1.20mg/mL和0.50mg/mL,线性范围均为5~25mg/mL,分离度大于1.5,满足定量定性分析的基本要求。方法采用简单的75%乙腈为流动相。出峰时间为2.16min和3.06min,操作方法简单,检验效率高。是较为实用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中,对1,3-二氯丙酮的定量还存在缺陷,图中出现的梯形峰可能是由于二氯丙酮在水中的水解或生成水合物造成的,虽然通过调节pH梯形峰已经有所改善但还不完美。对色谱条件进一步调整应该可以进一步改善,另外对于反应液中的其它不明物质分析的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本文比较了牛至油对4种供试菌种的抑菌活性、对pH=5.00~7.00范围内的MIC测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出了牛至油对各个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且对牛至精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利用滤纸片法和试管倍数稀释法,比较了牛至油对各个供试菌种的抑菌活性,发现牛至油对所有供试菌种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测得对各个供试菌种的MIC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 µL/mL;志贺菌、沙门氏菌0.5 µL/mL。
(2)牛至油的抑菌效果在pH=5.00~7.00范围内不受影响。
(3)采用GC/MS对牛至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了25种化合物,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O-伞花烃-5-醇、2,3,5,6-四甲基苯酚、香芹酚,总相对百分含量为41.130%。
六、本文用HPLC法测定了苯丙烯酸钾的纯度。以平板滤纸片法,倍数稀释法针研究了苯丙烯酸钾对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并在pH=5.00~7.50酸碱度范围内度对MIC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具体如下:
(1)本次实验所用苯丙烯酸钾的含量>98%,达到了质量要求。
(2)苯丙烯酸钾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四种食源性致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苯丙烯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更明显更好,其机理可能是由于酸性条件有利于苯丙烯酸分子的形成,相比于苯丙烯酸离子更容易溶于微生物膜内、进入细胞,抑制细菌的生长。
七、通过对副干酪乳杆菌素分离纯化及其应用初探,得到以下结论:
(1)采用饱和度70%硫酸铵进行盐析,所得产物的蛋白含量为1.5 mg/mL,效价为168.5 AU/mL,活性提高倍数为1.29,得率为83.33%。
(2)用超滤法对样品进行分离时,选择截留分子量10,000和30,000的超滤膜进行透析,确定目的产物在10,000-30,000滤液中。透析后的滤液中蛋白含量为1.3 mg/mL,效价为485 AU/mL,活性提高倍数为3.73,得率为72.22%。
(3)在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试验中,当上样量为10 mL,流速为 0.5 mL/min,上样浓度为1.05 mg/mL 时有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其蛋白含量为 1.05mg/mL,效价为1480 AU/mL,活性提高倍数为11.38,得率为58.33%。
(4)SDS-PAGE电泳对副干酪乳杆菌素的相对分子量进行了测定,通过计算初步确定其相对分子量约为15.1 KDa。
副干酪乳杆菌素最适pH为3.0,使用温度不宜超过70℃。同时验证副干酪乳杆菌素是蛋白质类物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lwzj/2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