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美术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2020-05-28 09:3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并根据自己探索的一些教学实例来探究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采用以主题统整的单元教学方法,从创设主题学习任务.欣赏并借鉴大师作品.不同媒材表现手法.设计创作.评价展示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的.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策略方法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我国教育目标关注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过去重视双基的培养,及三维目标的实现,而现在主要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美术学科这九大素养提出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详细指出: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审美判断则是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想和行为.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一.现状剖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探究于2016年9月向外公布,虽然时间过去两年之久,但是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对于相对偏远地区还是相对陌生的.笔者身处广西感受颇深,首先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及探究生大部分还在探究民族资源的运用或者校本课题的开发,还是以一课一练.蜻蜓点水的方式进行探究.再就是大部分真正的一线美术教师,虽然已经相对改变了教学理念,但是对核心素养概念存在表层认识,例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不是可以不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了?到底如何塑造学生核心素养?二.方法探讨主要的策略方法笔者采用以主题统整的单元学习为主.这样很好的避免了过去美术课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浅尝辄止的弊端,从而能够对特定的主题保持持续.联系和深度的关注,增加了美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1.创设真实性学习任务主题课标指出在美术教学中应创设与现实生活情境密切相关且有一定人文意义的作业,即真实性学习成果,所以在主题的确定,笔者采用的是威金斯等人倡导的逆向式设计.第一课时主要向学生介绍广西壮族铜鼓,了解铜鼓是什么;有什么用;制作材料.肌理.工序;铜鼓纹样等.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铜鼓,思考作为学生可以如何来传承铜鼓?并设问:了解了铜鼓就是传承了铜鼓吗?或是运用课堂可操作性物品(例如:雕泥板.陶泥捏造等)来还原铜鼓本样?或去民间工厂学习铜鼓铸造工艺流程,自己学着简单的制作一个铜鼓,这样算真正的传承了吗?学生思考,并说那样还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学习和认识,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经过教师讲授及学生思考探讨,最后确定了截取铜鼓纹样进行插画创作方式来传承铜鼓文化.笔者认为以这种方式有可进行探讨学习的意义,插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及商业性,铜鼓在现在生活乃至以后生活中运用会逐渐减少.在美术教学中如果做不到全面传承,传承其精髓也同样有意义.2.欣赏并借鉴大师作品第二课时让学生回答对于将铜鼓纹样以插画的形式进行再创造,你了解了些什么?完成这幅作业,你需要知道些什么?然后在探讨中与大家分享各自的答案.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大师作品并且借鉴其手法运用在插画创作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给学生看各种类型插画(例如:阿尔丰斯·穆下.HarryClarke等人作品).然后从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每张插画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和空间等形式特征.课下让学生探究选自己喜爱的大师其生平.风格与创作观,然后以教师发放的表格形式填好相应问题,并临摹一张与之相对应插画家的作品.3.学习用不同媒材表现主题内容第三课时首先让学生分享第二课时课后表格探究内容,展示自己所喜欢的大师并结合临摹画作做简要介绍.而后帮助学生了解铜鼓纹样寓意,为什么铜鼓鼓面和鼓身要铸造纹样?为什么鼓面是以太阳.星星.飞鸟等天空中的景象为主,鼓身却与之相反…?学生则以小组探讨方式并结合课前收集材料剖析其寓意.A组学生以书面报告形式分享,认为‘古人制器尚像’,铜鼓亦然,广西铜鼓鼓面极似天体,是天体的缩印,所以鼓面纹样是以太阳纹.云彩等为主.而鼓身则与之相对应是大地的缩影,主要有人物.飞禽走兽等.而后教师再着重以示范.探究等方式具体让学生了解不同媒材表现方法.布置作业:每位学生选出与自己最后插画设计与之对应的三张纹样,运用自己喜欢的手法.媒材绘制出最初设计图.4.深入生活收集创作素材,构思构图第四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调查探究以铜鼓纹样为原形的插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剖析.思考和探讨,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促使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学会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学会运用形象思维,形成创意思维.教师在本节课中关键是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择和获取知识,并学会解决问题.探讨结果主要分为了装饰类,学生们以传统媒材进行绘制(例如:将铜鼓羽人纹用签字笔在线条的增加与黑白色块相结合并施以淡彩,形成装饰画;树轮上的丙烯装饰画;拼布贴画等).另一种是生活用品类(例如:学生需常用到书签,因此学生通过自行设计书签并绘制纹样;贺卡的制作及绘制;对旧衣服的再改造及装饰等).5.完成作品.展示交流.学习总结评价具有一定的检测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起到导向作用,也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将评价嵌入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及时反馈并及时调整学习行为,以保持始终与最初目标一致.而且最后还应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全面评价.第五课时各自展示作品,接受大家的评价,探讨哪幅插画作品既很好将铜鼓纹样进行了创意的再设计,并真正的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及作用.哪幅作品有效的传承了铜鼓文化.临近下课时,教师让学生回答:你学到了什么?关于铜鼓,你学到了哪些从前不知道的知识?显然,单元学习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分重点地集中的学,获得对知识与技能更深的掌握以及综合素养的整天提升.参考文献:[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1(2017年12月重印).[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