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太行山题材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燕赵文化

2020-05-28 16:5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燕赵文化是一种雄强的.厚重的文化,燕赵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太行山题材山水画的创作.二者的融合对当代太行山题材山水画创作的影响,在表现地域特征.背景性.文化精神等方面较为明显.关键字:燕赵文化;太行山;山水画;燕赵文化是一种雄强的.厚重的文化,是千百年来在燕赵大地上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和地域特征,人们常说燕赵之地多志士.燕赵文化源远流长,燕文化的形成以燕昭王的报复伐齐和燕太子丹的谋刺秦王为主要标志,赵文化以胡服骑射为代表,因此我们经常用慷慨.浑厚.强悍.朴实来形容燕赵文化[1].太行山地处燕赵文化的形成地,所以太行山题材的山水画创作必然会有燕赵文化的气息,二者关联紧密.文化与绘画的联系向来密切,绘画作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的特点.太行山地处燕赵大地,绵延数百里,独有的山体结构和其气候特点,使太行山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在当代的太行山题材山水画中,既有以春夏季节为题材的,也有选择秋冬季节作为创作题材的,即使都是太行题材的山水画创作,但在画面效果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当代的太行山题材山水画创作离不开燕赵文化,与文化的结合不仅是对文化的宣扬,同时也使创作更加有厚度感,可以提升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2].一.地域性特征的表现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山水画创作也有地域性特点.燕赵文化属于北方文化,太行山有鲜明的构造特色.山水画创作与燕赵文化的结合,不仅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同时也会更准确更强烈地表现太行山区域的特征,作品中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加强作品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度.太行山脉是典型的北方山脉,在这里生活的太行山人千百年来形成了特有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太行山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呈现出来的自然景象差别很大,夏季葱郁的树木植被覆盖着坚实厚重的山体,秋冬季节万木凋零,衰草荒坡的景象也是北方山区的独有特征[3].这些不同季节的景象给了画家不同的艺术感受,有的画家以秋冬荒凉的太行山作为创作素材,如白云乡,他的作品很多表现太行山的荒坡与裸露在外的厚重山石,荒凉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一种慷慨之情,这种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正是对燕赵之地多志士的一种写照,也是对燕赵文化的侧面表达.白云乡的作品故园热土中,表现的是冬天的太行山景象,厚重的山体与荒坡自然衔接,坡上是干枯的荒草和树木,尽管画面一片荒凉,但是从浑厚的山体和苍茫的画面上,可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生活气息,画面效果有着典型的太行山特征,同时也表现出燕赵文化的质朴和坚韧.二.背景性的体现历史上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背景特征,这不仅表现在文化上,在艺术创作方面也会有所体现[4].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力度加大,对艺术创作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太行山题材山水画创作非常活跃,尽管表现的题材和景物没有变,但在不同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的表现下,画面更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文化气息也更浓烈.燕赵文化在当代太行山题材山水画中体现得更为清晰,体现出太行山人民倔强.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如吕云所的作品夜行太行,月夜行走在太行山崇山峻岭间,可以想象在崎岖的山路上,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月夜下行走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太行山人民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作品中得到深刻地体现[5].整个画面以墨色为主,渲染了夜行的特征,山体也是以墨色为主,与暴露在外的山体巨石形成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贾又福的作品太行丰碑,通过提炼,概括地表现太行山浑厚山体的形象,体现了太行山的革命精神,歌颂万千革命烈士,间接地表现燕赵文化的背景性.太行丰碑中没有写实地表现太行山,而是用高度提炼的绘画语言表现太行山的山体和山体上的植被,作品用色很概括,同时也有一种象征性的表现,画面有较强的形式感,给观众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颜色与墨色的反复晕染,把苍茫的太行山表现得淋漓尽致[6].三.文化精神的呈现当代太行山题材山水画创作在呈现厚重的燕赵文化的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化精神,即燕赵文化慷慨担当.豪壮厚重的精神.太行山区域的民众勤劳勇敢.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在艺术创作中也得到了体现.如贾又福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位老农与三两只耕牛迎着落日的余晖在太行山深处劳作的画面,画面的大部分是重重的墨色,墨色间有落日余晖的橘红或者橘黄色,更能衬托出太行山劳动人民的勤劳,看似是普通的山村耕作场景,实则是一种精神的呈现.厚重的山体占据大部分画面,与山上耕牛和老农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在太行山深处日复一日重复劳作,但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革命战争时期有许多指挥部和根据地都在太行山区,现在依旧留有旧址,所以太行山也代表着一种革命斗争精神,这也是燕赵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战争年代在太行山区发生过不少战役,如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等.太行山还有许多根据地,当时的根据地军民众一起战斗,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地和革命旧址也逐渐成为画家创作的题材,如西柏坡.娘子关等地方作为战斗精神的象征被作为创作主体,表现燕赵文化.再者,太行山敦厚的山体.层层皲裂的山石,山体裂缝中生长的树木和植被都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些自然现象与燕赵文化呈现的精神是有一致性的.艺术创作取材于生活,必然会体现生活的特征,而生活是某一地域人民长时间形成的一种文化和习惯,可以间接地表现区域特征和区域文化.燕赵文化与当代太行山题材山水画创作的结合既有助于体现文化精神,同时也增强了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艺术与背景接轨,艺术表现背景特征,燕赵文化使艺术创作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参考文献[1]翟墨.太行承担悲壮[J].国画家,2006(03).[2]薛永年.熔铸太行精神——论贾又福得山水画[J].美术探究,2009(03).[3]翟墨.太行承担悲壮[J].国画家,2006(03).[4]薛永年.熔铸太行精神——论贾又福得山水画[J].美术探究,2009(03).[5]陈传席.为太行立传——记画家贾又福[J].书画艺术,2010,(03).[6]吕云所.我的积墨太行[J].美术,2000(0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