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禅宗佛衣探究及品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3-01-02 11:5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自东汉佛教传入汉族地区,到东晋佛教融入汉族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家共同构成为汉族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由于三家的思想互动,迨唐代佛教形成了禅宗,并且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美学价值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空观所在.所谓空观体现的特征为无中万般有,是在道家无我与自然的基础上,注重追求写意自然的精神和独立完整的人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格.禅宗的空观对禅宗境界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涉及到美学.时空和心性三方面,禅宗把世俗界与自然界看空,是主空的自然观与看空的人格观的结合.禅宗在悟后所得的快乐,是一种解脱烦恼后的澄明感.清净心,属于自皈依,因而其间必然具有某种审美的性质.禅宗空观最为直接的物化表现形式为其佛衣服饰,其佛衣服饰和空观修炼相辅相成,体现其不着一物.灵.清的意境.[1-6]本文禅宗佛衣服饰构成元素的提取,进而探究将其应用于品牌服装设计,以期为服装设计者提供有创意的服装设计灵感.1禅宗佛衣服饰构成元素的提取禅宗佛衣从形制结构.色彩倾向及面料选择上都遵循佛学思想并具有相通的美学特征,这为具有禅意风格的服装设计提供了基础性和直接性的禅宗服饰语言,也即禅宗佛衣服饰的设计元素.禅宗佛衣服饰的设计元素包括造型.色彩.材料和结构工艺四个方面.1.1从造型的角度对禅宗佛衣进行元素提取禅宗佛衣的类别多种,但主要分为制衣.僧袛支.裙以及后期借由僧袛支和裙演化而来的偏衫和直裰:①制衣,又称三衣或袈裟.三衣是从衣之数量得名,袈裟从衣色而得名.三衣是释迦为自己制定的服饰,也是他为弟子们制定的法服.三衣由内而外三重穿着,音译名分别是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梨,也可称为下衣.中衣.大衣.从外观来看,三衣均是由世俗旧衣经裁割,重新缝制为纵横相间的稻田相,所以又称割截衣或纳衣.三衣处理不仅有纵向的条块割截,还需横向的分割,遂为田相,如图1(见下页)所示.三衣田相割截法根据三衣的不同也会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有关于禅宗佛衣的具体制作,律典中的阐述不甚明确.通过对稍后的律典的相关论述及佛像塑造可以进行推定,如表2所示.②僧袛支着于三衣内,其形制展开也是一块长方形大布,但具体尺寸较三衣短小,只要求覆盖住脐部,如图2.表3所示.③裙的形制为长方形大布和圆筒状,如图3所示.④偏衫,唐初时期由僧袛支改造后形成,如图4所示.⑤直裰,唐代由偏衫演变为直裰,即为偏衫和裙的连合体,如图5所示.从三衣.僧袛支.裙.偏衫.直裰的不同时期的穿着方式,又可将禅宗佛衣分为七种穿着方式:①通肩式佛衣,显著特点是袈裟右上角搭于左肩,如图6所示.②右袒式佛衣,即右肩裸露的披着方式,如图7(见下页)所示.③半披式佛衣,佛衣呈现半披右肩的特征,衣纹褶皱结构出现程式化的Y形或倒Y形,如图8(见下页)所示.④垂领式佛衣,袈裟披着于胸口呈现较为居中对称的V字形领口,佛之右臂完全被袈裟紧裹,右手从袈裟上缘伸出,如图9(见下页)所示.⑤褒衣博带式佛衣,胸腹部系带结,袈裟左领襟自然下垂,右领襟敷搭于左前臂为主要特征,如图10(见下页)所示.⑥敷搭双肩下垂式佛衣,两层袈裟,内层袈裟左领襟自然下垂,右领襟下垂至腹部复向上敷搭至右前臂;外层袈裟左领襟自然下垂,右领襟绕于身后,类似右祖披着,让出右肩再穿过右腋及下垂的内层袈裟,进而敷搭至左前臂,如图11所示.⑦钩纽式佛衣,外层袈裟右上角均以钩纽吊系于左胸为显著特征,如图12所示.1.2从色彩的角度对禅宗佛衣进行元素提取‘袈裟’一词梵文Kasaya,汉译袈裟,意为不正.律典中多有记述,‘上色染衣不得服,当坏作袈裟色(此云不正染色),亦名坏色,即戒本中三种(色)染坏.皆如法也,一者青色(元照释为青铜色).二者黑色(元照释为黑泥色).三木兰色(元照释为植物木兰皮汁染出的赤黑之色).然此三色名滥体别,须离俗中五方正色(谓青黄赤白黑)及五间色(谓绯红紫绿碧),此等皆非道相.’如表4所示.由表4记载可以看出,佛衣的色彩忌用纯度较高的正色或间色,而需坏色,主要是青.黑.木兰三种色相的任意选择,从而得到杂色,又称为袈裟色.各律中有关袈裟色相,多以形容的方式表述,用色标准带有指向性,而非绝对化.袈裟用色,若用现代色彩学的眼光来看,多为明度较灰暗的复合色,即律中所谓的坏色.袈裟用色其一,忌讳纯正.强烈.其二,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而免除贪着,这叫做坏色或点净.后期,随着佛教不同部派的出现,起初规定的三种袈裟色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用色也不尽相同,其中不乏有违规制的现象.先后演变出皂色(坏色之黑色).绛色(坏色之木兰色).赤色(木兰色).黄褐色.白色等.以现代色彩学的眼光来看,均是多种颜色复合而成的脏色所呈现出的某种色相偏向,文字难以准确描述.1.3从材料的角度对禅宗佛衣进行元素提取各部律藏所列禅宗佛衣衣材均涉及麻布.棉布.绢布.毛布四类,其中以棉布为主.然衣材中,虽含有生物材料,却均属世人废弃.施舍之物,朴素情怀显而易见.1.4从结构工艺的角度对禅宗佛衣进行元素提取禅宗佛衣的三衣.僧袛支及裙均为长方形大布形式,以披挂缠绕为主要穿着方式.偏衫.直裰采取我国古代服饰的平面裁剪形式,并时以带子系之.2根据前文禅宗佛衣构成元素的提取加以剖析可以得出,禅宗佛衣的造型元素均以宽大平直的H廓形为主,并辅以具有流动感的线条为内部结构;禅宗佛衣的色彩元素多以明度较灰暗的复合色为主;佛衣的面料元素多以棉布为主,具体剖析如表5所示.品牌服装设计不同于其他性质的服装设计,需要遵从服装品牌的品牌文化.品牌理念.企业运作等因素的要求.就其自身而言,可以归纳为设计风格.产品系列和设计元素三大要素.设计风格是品牌生存的灵魂,本文所探究的品牌服装设计均为禅宗美学思想影响下的,具有禅风意味的服装设计风格,并以此风格提出产品开发的线索,以系列开发的形式进行.设计元素即为服装产品的构成单位,需要正确选择及控制服装的整体风格.如表5所示,对佛衣进行了初步的构成元素提取.从设计元素的具体分类中,除造型.色彩和面料三大要素,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从图案.部件.装饰.辅料.形式.搭配.配饰.结构.工艺九种元素中进行归纳和探究,并将所有的设计元素进行分级.以此为基础,将相应设计元素与已有的服装设计方法相结合,产生新的设计方案.①明确品牌服装设计的环节.品牌服装设计的设计过程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服装设计,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环节上,如图13所示.②将设计元素进行分级,如表6所示.③将相关的设计元素,运用已有的服装设计方法进行分解与组合,以形成新的具有禅风意味的设计方案.当然,在品牌服装设计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相关设计元素的提取.选择.组合可以形成数量众多的样式,但如何体现禅宗美学的朴素简淡.自然和谐.残缺宁静.空灵悠远的美学特征,除了秉承佛衣的造型.色彩及面料所传达出来的禅意,还需把握服装传达的整体氛围,即由此而产生的禅之境界.3品牌服装设计元素归纳及代码品牌服装设计的三大设计元素造型.色彩.面料,以大写英文字母A.B.C代表,其余设计元素大类图案.工艺.搭配.结构.辅料.配饰.形式,分别以大写英文字母D.E.F.G.H.I.J代表,为一级代码;与设计元素大类对应的下级分类以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代表,如内结构以A1代表,为二级代码;再进行下级分类以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分割符号-和阿拉伯数字代表,如内结构下分部件,以A1-3代表,为三级代码;以此类推,四级代码如部件下级领以A1-3-1代表.具体代码如表7所示.4具有禅意风格品牌服装设计实践(1)以禅意风格作为服装品牌的品牌风格,以禅宗美学思想作为服装品牌的品牌理念,并进行产品系列研发,综合运用设计元素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如表8(见下页)所示.(2)设计实践依据表6和表7对设计元素的归纳及其代码,进行排列组合为设计师提供丰富的禅宗佛衣与品牌服装设计的融合形式,再对结果进一步分级细化,进而完成后期的设计.(3)设计说明服装设计借鉴禅宗佛衣的形制.色彩及结构,形制方面采用制衣和僧袛支,以褒衣博带式.钩纽式的禅宗佛衣造型为主;色彩采用传统袈裟的黑泥色;结构上采用披挂缠绕钩结的工艺形式.服装中褶皱为自由披挂产生而非特殊处理,以求展现服装简朴自然的状态.5结语空观所体现出来的朴素简淡.自然和谐.悠远空灵的美学特征为服装品牌设计及品牌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审美情趣.如何判定一个品牌或一件品牌服装设计作品具有空的美学特征,设计师如何说明作品具有如此的审美特征,如何使大众消费者达到相对统一的辨别标准,不能单纯依靠感觉和语言文字,要通过某种物象来进行说明.本文选择了具有我国禅宗文化特征的服装---禅宗佛衣,通过对其的形制.色彩.面料和结构方面的总结,为设计提供了可借鉴.可利用.可转化并能够借助表达空观美学特征的设计要素.参考文献:[1]张节末.禅宗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3-15.[2]费泳.我国佛教艺术中的佛衣样式探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2:13.[3]刘墨.禅学与艺境[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48.[4]黄迎洁.谈空白对山水画意境的营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8.[5]蒲震元.我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62-214.[6]贾艳丽.禅与设计之道--简析禅意风格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