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浅析李可染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启示【字数:3494】
第一章李可染山水画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山水画随着封建统治的衰败也跟着逐渐走向下坡路,元清文人及形式主义者更是把中国画从民众手中抢去,缩小在自我狭窄的个人主义圈子里。新中国的成立,对旧有的山水画表现形式提出了问题,传统僵化的山水画形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急需一股新血液的注入。李可染他从国家和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而来,也从中西文化的激烈交汇冲撞、民族文化渐趋僵化又将被虚无主义所吞噬的人文背景而来。在他的追艺生涯中,李可染孜孜屹屹、顽强不懈地追逐着自己的绘画理想,最终以无可置疑的事实—李家山水标识了属于新时代民族绘画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第二章对景写生,对景创作
(一)较之传统写生法.
李可染把速写作为对大自然深刻认识的记录。他对自己的速写十分的重视,草图描绘的非常严谨、细致,是对着真景但又不完全等于真景。对李可染来说,繁复的草图不止为他的山水画创作的意境、章法、位置提供依据,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创作前就加深了对特定环境的结构认识[1]。自1954年起,李可染多次外出长途写生,积有大量的速写写生稿。李可染画速写多用HB铅笔或稍软些的铅笔,偶尔用钢笔(即自来水笔),基本上用线勾绘,用笔慢而稳,画面严格而细致。虽是速写,他亦重视山体的结构以及树木的层次[2]。
在桂林写生期间,李可染所勾勒的船舟是非常多,一纸多达数十只小船,多用细劲的线条肯定的勾画出,重在描绘不同角度的船只结构和形态,有小木船、轮船、拖船以及竹排。同时在画面树木的刻画中着重于枝干的前后穿插。尽管是速写稿,也还是对枝干的穿插一丝不苟的进行描绘。大自然中的山、水、树木、房屋都是李可染极爱描绘的对象;他不厌其烦地勾画出一排排一层层的瓦房记录下江南水乡房舍下的组合规律,甚至细致到连房屋的瓦片也是一片片的画出来[3]。
对李可染来说,繁复的草图不只为山水画的意境、章法、位置提供了依据,还在于加深了对特定自然结构的认识。李家山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离不开他的速写写生,他的速写侧重的是找到规模,对山石、树木、房舍、船只结构的研究,而不是就纯粹的对物的照搬写照,更不是简单的一种轮廓和符号的记录。从草图可以看出,李可染进行设计的速度很慢,很多线条用橡皮擦去再三改画[4]。
(二)较之西方写生法.
在我国古代,有五代的荆浩因见太行山古松之奇异,便携笔复写之数万本、有明代唐志主张看真山水极长学问,脱时人笔下套子,无作家之习气、也有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但随着山水画发展的成熟,各种画谱行世,仿古与摹古习气渐盛行,直师前人的造型套式日益深化。西画传入中国后,并没有被中国画家们接受。最开始真正在中国画的造型基础上引进西画素描技法的是李可染的老師林风眠先生,这也让李可染深受影响。
李可染的素描写生吸取了西景素描的造型手法、取景方式,特别是对强光山等专题性素描的研究。他的画面精细刻画了光源下的整体关系和丰富的层次,这也正体现了李可染极强的素描造型功底。他虽在素描作品中刻意消除块面的形式感,但还是能看到西画对他的影响[5]。
李可染早年在西湖国立艺术学院跟随法籍教授克罗多学习素描,据画家夫人邹佩珠女士了解,李可染喜用碳条画素描,不求率意而求结实,为此常常用手指去擦,往往将画面擦的很黑;也许从那时开始李可染心中就对中国画的墨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了。这恐怕也是为他日后以形体结实、黑为特点山水风格打下了基础。李可染始终对素描和西方的写生抱有强烈的好感,在中央美院的教学中他甚至把素描纳入山水画学习的基本功,主张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以西画的素描角度写生方式来对中国山水进行研究,达到了解决中国画造型的基本功问题,也进一步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6]。李可染认为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准确的反映客观形象。形象描绘的准确性以及明暗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三)自我写生方法的创述
1传统写生与西方写生的影响。
李可染认为,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如果完全按照西画程序来处理,是会被对象拉着走,是不可行的。但却可借取西画写生中的光影以及明暗,他指出:写生时候面对客观对象要忠实,但不是愚忠,人是画面的主宰,画到一定程度时,根据画面的需要可偏离对象,这样的画面会更真实[7]。
2李可染山水画讲义的论述。
山水画中水是山之血脉,画之灵魂,唯水口最难也。李可染曾说:山水画中水口画好最不容易,水口最能反映出人的灵性,凡是大画家都有画水口的独到之功。如图2-7《雁岩一景图》,其画瀑布迥异于古人而为透网之鳞。其以中锋浓墨入笔,笔尖有浓墨,笔根有水分,越画越淡、越画越干,等笔上的笔墨都用完了这一遍过去就有了枯湿浓淡、阴阳相背的变化,其效果也是土石浑然一体而丰富耐看。画面中溪水是靠画大小石块留出的空白来实现的,它既有高低的落差,又有回转的深远。李可染解释:画山首先看大势,再看大的转折,画山介于方圓之间,太圆会显得软。用笔中锋集点成线,侧笔皴擦,一切从心,自然流露,生机勃勃之气象跃然纸上[8]。
古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李可染也强调画前要先酝酿情绪,细细观看,主张作画十分之七以前,以自然对象为主,在十分之七以后才以画面主体为主。在李可染晚期,李家山水也愈发成熟,在看遍了真山大水后,画面内容也渐渐从整体意境趋于单纯。其房子、树石、泉瀑、远山等都是在千锤百炼中对自然景象的切心感受,采用干湿相融的笔墨而呈现的墨像世界[9]。
第三章意匠经营
(一)形式美的创立
在中国画坛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开始画画是画技巧,最后画画是画修养,技巧对画画来说很重要,但修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更重要。李可染的作品中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境界,这和他个人的多方面修养是分不开的。李可染把自己的毕生都奉献给了艺术,他强调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一定要进入境界[10]。试想,画家作画都无动于衷,画出来的作品,又如何能感动别人?对于进入境界,李可染讲到曾看余叔岩演戏的情况,余化好妆后带上行头,对着镜子静静的坐着,一句话不说,没有出台就进入了境界。而观程砚秋演窦娥冤时,没出台就面带忧怨之气,完全沉浸在艺术境界之中。他举这些列子,强调的就是作为一个画家也必须要有境界修养。
(二)意境追求
意境是作为山水画的气韵表现,山水画的灵魂,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相结合。肯定的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杜甫曾曰:意匠惨淡经营中,不管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①。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眼前确是美丽多彩,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但作为一幅画,就不能将眼前所有环视的景物,一览无余地罗列在画面上,何况这也是办不到的。李可染的画,不是伏案仿古,不是因袭前人,而是实际的自然景物里吸取。他表现的景物,再现了他心目中的意象。他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描绘不同的景物与气氛,塑造出不同的意境。构图上,打破的是自然的束缚,但并不是脱离自然,这样的目的只是在于更加充分地表现自然,造势求境。
第四章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李可染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传统的中国画改良与创新当中来,赋予了中国山水画崭新的时代精神和现代寓意。中国山水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绘画体系。程式化既是它的特点,有时也会成为缺点,容易导致画面的雷同。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是医治这种顽症的最佳良药,李可染的一生坚守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心灵家园,对待传统提出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把中国山水画的风骨韵致从传统推入现代。同时,也融汇中西文化因素,在写生中进行艺术的摸索与创作,实现中国山水画的改良,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山水画风格,即李家山水。在山水画的学习道路上,李可染的山水写生与创作风格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究去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路卿.巍巍万重山雄立天地间[D].中央美术学院,2016.
[2]王彩虹.浅论李可染对中国画发展的意义[J].商,2015(49):114.
[3]张妤娇.浅析李可染的山水画艺术[J].大舞台,2015(09):22-23.
[4]齐丽娟.李可染山水画造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5]孙德龙.浅析《万山红遍》的创作诱因[J].戏剧之家,2015(01):130-131.
[6]于洋.李可染山水画中光影表现[D].渤海大学,2014.
[7]王然.李可染晚期设色山水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8]贾世林.李可染的山水画改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9]孙文博.南陆北李山水画艺术风格之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4.
[10]曹增琴.笔精墨妙—李可染对传统山水画笔墨的继承与创新[D].山东理工大学,201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17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