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格力电器盈利能力分析【字数:】
摘 要
企业依靠自身的盈利能力在经济社会中竞争,盈利能力是企业持续经营的立身之本。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从中分析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本文详细分析近年来家电行业中的口碑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近几年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格力的营业能力的变化;并对其可发展性进行研究,探究其盈利模式体系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从中指出格力电器提高盈利能力的优秀经验,并将其与家电行业的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找出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足,并为格力针对盈利中的短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后,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对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的启发。
关键词:格力电器 盈利能力 盈利模式体系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价值,取得相应的盈利,并根据营业利润进行下一阶段的经营。企业的活力是通过盈利能力的水平体现的。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推算出一个公司的发展潜力。盈利能力分析对于大众,尤其是对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来说,是一种能够辅助其对公司的运营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工具。因此,掌握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的技巧是我们解读经济数据的基础。
在“家电节能补贴”等有利的国家大政之下,家电行业实现了在经济危机的冲突期后的进一步发展。据华经情报网相关数据显示,在近几年,家电的销售呈波动发展,营业利润增长速度不稳定,在2016年时,家电行业盈利空间较大,利润总额达到1197亿元,2017年家电行业利润总额有小幅度下降,为1169亿元(如图1.1)。在市场未完全饱和、有盈利空间的情况下,大量企业涌入家电市场,在2016年家电企业数量达到2763家,但在2017年数量迅速下降63家(如图1.2)。并且综合华经情报网整理的相关数据,在垄断程度方面,空调、冰箱领域CR4超过70%。这说明在长期的发展中,家电行业各细分领域进行了业内的大洗牌,家电行业已经市场饱和并需求量下降,并且已经形成集中寡占型市场,企业的盈利空间已经受到压缩。家电企业不可能以“粗旷的”方式(简单加工、生产制造性价比低的家电产品)轻松获利。在目前的发展情况下,没有突出的盈利能力的中小型企业被市场淘汰,同时大型企业不断创新自己的盈利模式,稳中有升地抢占市场,不断提高自身实力。
图1.1:2013年-2017年家电行业利润总额
来源:由华经情报网整理(左纵轴为家电行业利润总额,有纵轴为利润总额近几年的同比增速)
图1.2:五年家电行业企业数量 来源:华经情报网整理
在行业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做到了与时俱进,以创新为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地在行业竞争中获得广泛的盈利源,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优秀代表。据中商情报网整理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调市场占有率高达17.03%,随后美的市场份额为15.29%,海尔4.14%(如图1.3),在这份排名中,格力为名副其实的翘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格力电器优良的盈利模式体系为其在新时代找到新的机遇。
图1.3:家用电器前五的市场份额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3年格力董明珠女士与小米雷军就企业发展打下了天价赌局(截至2018年若小米的营业额超过格力,则小米赢得10亿元),在2018年,格力集团最终以500亿元的优势赢得了本次赌局。虽不是同一行业的两家公司,但究其本质这是制造业(格力)与新兴电子行业(小米)两种模式在新时代的盈利表现。通过这次赌局可以发现,虽然不如新星小米来势汹汹,盈利收入增长迅猛,格力仍然能够凭借其丰厚的资本、技术优势,再加上不断创新改革的战略政策(实现“互联网+”的营销策略,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从软件层进入“loT+家电”市场),优化自身的盈利模式体系以去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在当下时代保持实力。这一胜局也是传统制造企业的福音,说明只要战略政策合适,在新形势下传统制造企业仍有机会去顺应时代发展,保持企业活力,提高盈利水平。
综上所述,格力电器能够在家电行业保持自身多年来的优势,并在电子行业盛行的大环境下也能不慌不忙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其盈利能力值得分析,且其背后的盈利模式值得类似企业借鉴。
2.研究意义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政策等外部环境影响下,企业获取利润,实现或提高自身价值的能力。企业是以利润创造价值,并且以价值保持活力,进行持续经营。本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通过这一过程发现企业促进盈利能力提高的优秀的经验。本文对相应的财务数据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具有稳定性与发展性。进一步研究影响格力的盈利能力的背后因素,为格力电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于提高格力盈利能力,并可以为类似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较为全面地运用各种方法去研究盈利能力的变化、总结格力电器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哪些因素或者说是哪些缺陷阻碍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发展以及哪些先进方式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格力与同行业企业的战略布局的不同,找出影响格力提高其盈利能力的因素。
2.研究思路
(1)以经营成果角度盈利能力分析(从利润形成角度和资本运作角度)和基于杜邦分析法角度的盈利能力分析,解读格力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背后的意义。这是第三部分的重点
(2)分析总结格力盈利模式体系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这在第四、五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3)总结提取格力提高盈利能力的优秀经验,并对其缺点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是六、七部分的重点。
二 珠海格力电器的整体状况
(一)公司简介
珠海格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经营,目前拥有多个知名品牌。格力是从组装空调到多元化发展的具有高盈利能力的国际性大公司(国内外拥有14个生产基地,拥有9万多名员工,但仍以空调为主要支柱性产品)。
格力致力于创新,力争与时俱进。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数据显示,珠海格力所申请的专利在2018年全国企业中排名第六,创新力为业界翘楚(格力电器申请国内专利50360项)。这显示为保企业的活力,格力电器始终坚持着创新驱动战略,响应2016年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指导方针,永葆青春活力。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曾在《40位知识产权人说》表示,格力以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工业企业,成为中国智造企业。坚持创新是格力的高盈利能力的基石,正是因为其不设上限的研发经费,格力拥有了傲视群雄的空调性能和质量。格力不满足于当下,力求大步向前走,不断创新自己的盈利模式,使自己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迎合当前的消费需要、观念找到盈利源、盈利点。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适应现代化需求,并且创造了辉煌,2018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000多亿元。
(二)发展历程
1991年-1994年主要目的:拥有饭碗,制造产品,创业初步阶段。在创业初期,在格力没有足够的产量和市场,只能生产当前刚需的产品,尽可能地以低廉的价格创造价值,使自己活下去。从成本还是收入来说,为低盈利水平。
1994年-1996年主要目的:研究“包装”,狠抓质量,品牌创业阶段。以“零缺陷工程”包装产品,俘获大众口碑,为产品增值,打造构成盈利能力的基础软实力,并于1995年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
1996年-2001年主要目的:打通市场,综合考虑成本、市场、规模等因素,建立区域性营销公司针对各区域的特点进行销售,打通国际市场和国际生产基地;采取选择多地供应商配比供,进行成本控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2001年-2009年主要目的:成为“巨星”,抢销量、创品牌,品牌扩容阶段。加快国际市场征服,抢占市场,争创销量世界第一,勇夺销量世界冠军,并继而提出三个精品战略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
2009年-2012年主要目的:成为中国智造做准备,以创新为生产动力,深化纵向发展,品牌优化阶段。以空调为基础,扩大市场,推出多个产品满足大众不同需求。深入自主研发或联合研发零部件,重新优化自己盈利的基础。
2012年-目前主要目的:产品多样化,智能家居。顺应“互联网+”的时代的变革,研究芯片、家电智能化变革,打造智能居家系列产品。
由此可以看出,格力电器按照时代战略目标稳步发展,从构建产品开始,到抢占市场,到自主研发,控制成本打造品牌,到产品多样化,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其良性的战略规划值得更多的企业学习。
三 据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经营成果角度的盈利能力分析
1.从利润形成角度分析
企业存在的目标是盈利,企业只有获得利润才能维持未来的经营活动需要,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获得利润的多少反应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我们知道利润的计算公式大致为,收入-成本=利润。那么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则必须提高其盈利水平,从利润的形成过程来看,就是要“开源节流”,即增加收入,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那么接下来按照这个思路来分析格力电器近五年来的盈利能力。
(1)收入
图3.1:近五年营业收入以及与上一年比较的同比增长率 单位:千元
图3.2:2017年与2018年各产品的收入金额以及各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单位:元
来源:格力电器2018年年报
营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市场份额,他同时是企业计算利润的基础,只有企业的营业收入越高,才有可能创造高利润,有一个良性发展的盈利能力。
格力电器近五年来,营业收入除开2015年较上一年下降了约29%,2016年至2018年均回归增长趋势,2017年与2018年的增长率超36%,2018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98,123,177,056.84元,这个数据是2015
年营业收入的两倍多(如图3.1)。这说明格力在2015年经济形势不好,空调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积极调整销售策略(改变向经销商压货的政策),统一销售价格,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成绩。但是空调产品的收入占营业收入80%左右,其他产品的业绩并不突出。2018年空调产业占营业收入的78.58%,而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分别只占1.91%、1.57%(图3.2)。这个产业结构,一旦空调市场遇冷,将大大影响格力的盈利能力。
(2)成本
图3.3:格力近五年营业成本与费用的变化 单位:千元
图3.4:2017年与2018年营业成本分类明细 单位:元
格力近五年营业成本除开2015年因为销量减少,向经销商压货,致使营业成本随营业收入一起下降了25%(如图3.3),其余年份均是增长趋势,并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说明格力营业成本还是贴合企业销售营业收入发展的。通过格力2017年与2018年营业成本分类明细表可以发现,原材料的比重占绝大多数,人力成本其次,且成一个增长趋势(如图3.4),说明格力应该加强成本控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以取得一个低的材料成本;坚持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费用支出。
其他期间费用,总体来说,呈波动发展,2015与2016年期间费用下降,但在2017年有上升约35%,2018年又下降3.65%(如图3.3)。这说明格力在保证销量上涨,营业收入上升的每一阶段,也在严格把控期间费用的产生。销售费用的增长率远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如2016年销售费用增长1%,营业收入却增长36.92%,说明格力以尽量少的销售费用(包括空调返利),达到了营业收入的最大化的目标。管理费用近年波动下降,2018年同比下降1,705,293千元(如图3.3),说明格力的管理结构不断优化,且有成效。财务费用近年来波动较大,其原因是汇兑损溢的变化,受外币持有量以及汇率的变化影响,格力应加强这方面的管控,减少其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总体来说,格力的成本费用的控制是有一定的效果。格力在未来要维护并创新成本控制体系以继续提高盈利能力。
(3)利润以及相关利润率
1)毛利率
图3.5:格力近五年毛利率的变化 单位:千元
图3.6:格力近五年空调毛利率的变化
近五年来,格力的毛利率波动下降,2016年、2017年毛利率小幅度上升,但在2018年毛利率下降了8%(如图3.5),表示格力盈利能力不稳定。2018年的营业收入增速为33.6%(如图3.1),而营业成本的增速为38.8%(如图3.3),说明直接成本的投入没有达到与收入同比上升的基本目标。说明格力的产品获利效果总体来说没有以前好。
从影响力很大的空调来看,空调毛利率从2016年开始下跌,2018年毛利率较2014年的最高毛利率下降了3%(如图3.6),这说明格力的主要产品——空调在近年来盈利能力不足,不管是近年空调市场的逐渐变冷,还是格力其他产品不能够在市场上完全脱颖而出,其成本的投入与其实际利润有差距。为摆脱这一未来可能存在的困境,格力可能应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空调的影响,带来新的收益
2)营业利润率
图3.7:格力近五年营业利润率 单位:千元
与毛利率不同,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是综合考虑了企业的期间三费、营业税金及附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是分析营业利润与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反映营业期间所投入的资金费用取得营业利润的收益。
可以发现,格力的营业利润率在2014年至2017年间连续上涨,盈利能力逐步提高;而2018年营业利润率下降至15.65%(如图3.7),盈利能力不稳定。前几年所投入的相关资金费用都能够较好地提高营业利润,而2018年无论是营业成本,还是销售费用等的提高都没有更好地提高营业利润,说明格力需要在市场情况的基础下,要按计划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提高营业利润。
3)净利率
图3.8:格力近五年的净利率变化 单位:千元
12图3.9:格力2017年与2018年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的变化 来源:格力2018年财务报告
净利润是指当前运营下可以带来的总收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企业所得税),净利率是净利润与收入的比值,反映的是一元的收入可以带来的收益的高低。
格力近五年中,2014年到2017年净利率不断上升,每一元的收入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多,盈利能力提高;而2018年的净利率较2017年下降了约2%(如图3.8),盈利能力不稳定。除开毛利率、营业利润率中分析的原因,另外格力营业外收益情况不稳定,2018年所受到的政府补助比2017年少了21000万左右(如3.9)。格力应该立足创新发展,多申请专利研发,得到来自于政府的肯定与支持,去保证净利率的稳定增长。
4)成本费用利用率
图3.10:格力近五年成本费用利用率变化
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其反映的是每此投入的成本费用所能得到的利润的多少。成本费用利用率与盈利能力的稳定性相挂钩,若一直升高,则盈利能力稳定提高。
格力在五年中,前四年成本费用利用率稳定上升,却在第五年,即2018年,有一个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21.42%降为19.27%,说明在投入相同的成本费用的情况下,2018年获得利润比2017年少2%(如图3.10)。2018年受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影响,营业收入减少,同时,成本费用监管不到位,致使2018年所投入的成本费用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2015年格力受市场需求量减少的影响,进行售价控制,营收收入降低。后来格力内部战略调整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格力的成本费用的监管虽有成效但在2018年有一定的反弹(可能由于1、市场需求量把握不准,致使多生产,其中所涉及到的成本费用上升。2、材料,人力成本上升,营业成本上升。)近五年来格力盈利能力发展不稳定,有一定的市场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
2.从资本运营角度分析
上一模块是从利润的形成过程对格力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下面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分析格力电器的盈利能力。企业是依靠所拥有的资本去进行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的,资本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而企业盈利过程就是一种资产的增值过程。而考察资本运营的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
(1)总资产净利率
图3.11:格力近五年总资产净利率的变化
总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与企业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其反映每投入100的资产能够获得多少的净利润,是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的体现。总资产净利率越高则说明企业运用总资产取得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总额越多。
格力从2015年的总资产净利率同比下降2.6%,到2017年稳定上涨到11.33%,但在2018年有微小幅度的下降,但也稳定在11%以上,说明在经过2015年的经营水平的回落(如图3.11),格力管理层调整资产的管理后,运营效果有所改善。但是2015年的总资产报酬率的下降,提醒给管理层分析利润变动情况,注意资产的管理,必要时加快资产的流转,将闲置不用的资产置换流转,确保现存资产能够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2)总资产报酬率
图3.12:格力近五年总资产报酬率的标变化 单位:千元
总资产报酬率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和除以平均资产总额,其表示的是企业在一段会计期间内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所能够在营业中创造的价值的高低。与总资产净利率不同的是,这边利息支出加回(因为利息支出的费用也是从营业利润中减去的,但是支付利息的钱也是企业通过一年的运营赚回来的),总体反映股东投资和负债利用的盈利情况。总资产报酬率越高,则表示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良好,并表示在这段会计期间内利用全部资产(包括所有者的资本和债权人的负债)运作的效益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在这五年里,格力总资产报酬率的变化趋势与总资产净利率一致(只有高的总资产净利率,才能带来高的总资产报酬率),在2015年总资产报酬率最低为9.79%,运营效果不佳;2017年为最高值13.50%(如图3.12),运营效果良好。这五年,格力的资产运用效率逐步稳定在13%以上,资产的运营管理卓有成效,竞争能力趋于稳定,盈利能力趋于稳定。利息支出和所得税费用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不大,说明格力债务在可控范围内,负债一定程度上也对企业创造价值有效果。近三年总资产报酬率趋于稳定,盈利水平较为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2015年的资本管理方面的缺陷,格力需要重点分析。格力应抢占市场份额确保营业收入的良性增长,控制成本的增长幅度(小于或大于收入增长幅度),增加企业内部的资产效率,处置多余资产,以提高资产利用效果。
(二)基于杜邦分析法的盈利能力分析
杜邦分析法是分析盈利能力的一种综合方法,其核心是利用净资产收益率,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水平。净资产收益率是总资产收益率与权益乘数的乘积,从细节划分来看,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与(1-资产负债率)的比。这样不仅从利润角度来看盈利能力,更综合了资产的优化运作来分析盈利能力。
下图反映了杜邦分析法的分析理论:
图3.13:净资产收益率相关指标变化
由上图可以知道,格力近年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呈波动趋势,在2015年与2018年均有下降,2015年为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近于10%;2018年为较小幅度下降,降幅约为6%(图3.13)。说明格力近年盈利能力不稳定,2015年与2018年收益效果不好。
净资产收益率由权益乘数与总资产收益率构成,那么是这两方面的变化共同影响着净资产收益率的结果。那么底下来简略分析。
1.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这五年来基本呈下降趋势,说明格力近年所有者权益占资产的比率越大,负债比例越小。这表示格力近年来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0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