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字数:7047】
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以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见长的新能源汽车,一跃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新亮点。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提出了许多相关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目前河北省新能源汽车还存在技术瓶颈,产业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市场还需大力推广;理论界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研究尝试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对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展开全面探讨,一方面期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很好地验证和借鉴原有理论,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达到促进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的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厘定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类型;第二部分对河北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第三部分对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波特钻石理论分析;第四部分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第五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北省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目的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发表的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2007年以来我国也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资料显示,汽车所排放的CO2量占人类排放CO2总量的17%,而汽车消费原油量约占石油消费总量一半,因而汽车产业面临着重大变革。不以传统的石油为燃料的新能源汽车以其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的特点,成为解决能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也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700万辆,目前汽车消费量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1],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也经成为我国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新选择,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提出了许多相关政策措施。河北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产业规模还需进一步提高,市场推广还需进一步扩大;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也是凤毛麟角。因此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大力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紧要课题。本研究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SWOT理论对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展开全面探讨,一方面期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很好地验证和借鉴原有理论,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达到促进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的目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从全球范围看,各国政府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本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形成了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三大发展路线,他们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探索的领先者,上世纪90年代末德、法、日、美等各汽车生产大国的汽车公司就已经开发和生产了100多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并且至少有10种型号的车型已成功进行商业化生产。
美国相关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领域。(UMTRI)McManus(2005)研究发现在美国市场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被被接受,通过调研发现,消费者是对混合动力车的节省燃料消耗、减低废气排放和对石油的依赖等外显因素所吸引[2]。欧洲学者的研究包含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多个方面。欧盟委员会2003年公布了欧洲在电池技术研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最新进展。Andre.Martin于2007年发布了欧洲汽车集团制定燃料电池和氢能共同技术计划(JTI)。日本已经研发了可以广泛应用的多款混合动力汽车。YoichiKaya(2007)对日本氢能加气站的建设与运营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日本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基础设施前景进行了展望。MasonoriMond(2006)认为,作为清洁能源的氢能在未来车用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
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报道,氢燃料电池商用汽车称为近两年各国开始全力研发的方向。报道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走在最前列的现代汽车,计划于2019年10月28日(当地时间)在美国亚特兰大开幕的“2019北美商用汽车展”上,公开氢燃料电池卡车概念车型“HDC-6Neptune”。此外日本丰田也已经推出氢燃料电池汽车量产车型(Mirai),并全力研发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辆[3]。在氢燃料电池卡车领域,美国的初创电动汽车企业“尼古拉汽车(NikolaMotors)”推出了计划2020年量产的“NikolaOne”,并在2018年年末推出欧洲款氢燃料电池卡车“NikolaTre”,计划2022年左右投入量产。报道称,法国雷诺集团也宣布将推出小型货车“Kangoo”和大型货车“Master”的氢燃料电池版本车型[4]。
1.2.2国内研究现状
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比美、日、欧发展较晚,主要把研究重点放在新能源车产业化上,大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总结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二是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进程和产业化发展战略。
“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2004)发布了官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首份报告《全球氢能研发及相关政策调查报告》[5]。井志忠(2007)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等四方面入手,着重研究了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6]黄振邦和吴森(2007)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类型和开发状况,并展望了前景[7]。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专家学者的研究领域则更加广泛,欧阳明(2006)研究了我国交通能源动力转型的必要性与机遇,分析了我国汽车能源转型的关键与瓶颈[8]。杨琳(2006)主要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瓶颈从政府政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万钢(2008)分析了发达国家节能与新能源的发展路径,并从研发布局、技术焦点等角度总结了我国“十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9]。陈柳钦(2010)表示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石油价格日益高昂,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积极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将成为各国在汽车发展领域的焦点[10]。清洁汽车能源基金会(2003)对中国代用燃料汽车进行了环保、经济和效率的“三性”研究[1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汪海菊(2007)利用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对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保有量份额进行了预测,得出了保有量实际值要低于理论预测值的结果[12]。阮娴静(2010)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着较强的技术效应,建议政府能明确的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由政府来主导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共同参与关键技术的研发,并共享成果[13]。张明(2011)认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进步的关键因素有内部因素主要是电动汽车的技术因素、成本与需求因素,外部因素则与政府支持度、配套设施建设和能源环保因素[14]。王秀杰、陈轶嵩和徐建全(2012)从政策、研发、电池、成本、产品、标准、基础设施以及商业模式八个方面分析其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需要各级政府,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研究机构及消费者的共同推进[15]。高铭泽(2013)通过研究国内市场中新能源汽车现状,并将其与发达国家的产业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资源整合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研发队伍的建设,企业间的合作等[16]。孙元君(2015)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培养技术人才、投入研发经费和配套基础设施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李苏秀(2016)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专利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将会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程度的提高确实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但总的来说,国外学者技术领域的探讨偏多。在技术研发领域,美、欧、日本都不约而同采用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三者结合的研发体系。在研究侧点上,日本着眼于混合动力技术;美国重点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欧洲研发的重点则是氢燃料汽车。
国内学者重点从保有量预测、产业环境、目标制定、发展模式和路径分析等角度分析,但是这些研究的着眼点大部分都是从全国视野,从省域视野的研究非常鲜见,而且已有成果只是从表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而结合具体省情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SWOT理论对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目前还没有见到。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主要研究内容
1.3.1.1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类型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
厘定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并诠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1.3.1.2我国和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梳理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脉络,分析我国以及河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3.1.3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波特钻石理论分析
主要对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波特钻石理论分析。特别强调的是借鉴芮明杰教授对波特钻石模型作的修改并进行分析,主要是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能力,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3.1.4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会与挑战。
1.3.1.5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基于前述分析,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提出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从而为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起到指导和助推作用。
1.3.2主要研究方法
1.3.2.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有关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梳理,总结我国和其它省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验,为河北省提供丰富的借鉴与启示。
1.3.2.2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考察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其新能源汽车生产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以便能有效地发现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以及市场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1.3.2.3钻石理论分析法
主要对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波特钻石理论分析。特别强调的是借鉴芮明杰教授对波特钻石模型作的修改并进行分析,主要是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能力,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3.2.4SWOT分析法
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自身优势与劣势,同时论证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外部机会与挑战。
2相关基本理论概述
2.1钻石模型
2.1.1迈克尔·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
波特钻石模型又称波特菱形理论、钻石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theory),由世界著名战略管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于1990年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如图2-1)[17]。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某种产业在国际上有很强竞争力的原因,有效弥补了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不足,创新发展了国际经济理论。
2.1.1.1要素条件
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要素条件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指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指现代化通讯设施、高科技人才、研究机构等。在传统产业中,基本要素对竞争力有很大影响,但是二战以后企业的发展逐步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等基本要素的依赖,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18]。
2.1.1.2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包括国内和国外两方面。此处的需求主要指国内需求,国内需求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如果快速大规模增长,会不断促使企业大量增加投资,研发新技术,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会不断增强。
2.1.1.3相关和支持产业
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相关产业的支持是促进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保证。自身的能力和策略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上下游厂家的能力和策略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取决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高低。
2.1.1.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是一国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影响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激烈的国内企业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增加投资、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2.1.1.5机遇
机遇对国际竞争力起着辅助作用,包括很多种,诸如重要的发明创造、技术的创新、市场的重大变动及一些突发事件等等,它们共同发生作用,影响着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
2.1.1.6政府的作用
即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为本国产业创造竞争优势。政府的作用是引导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凭空创造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政府作用的发挥需要以四大要素为基础。政府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改善产业所需求的一般资源状况;第二、应制定能够贯彻的法定政策,以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为目标;第三、应协助产业在某个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并刺激集群升级;第四、提供信息,推动企业增强竞争力。
波特指出,竞争优势理论是一个相互影响、自我强化的有机整体。例如,一个产业群一旦形成,那么整个产业集团就能相互支持。产业内部企业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能扩张到其他产业,信息和创新技术也会快速扩散,从而带来新机会。
2.1.2芮明杰教授的新钻石模型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对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作了一点补充,增加了一个核心,即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有了这个核心才能真正发展自己产业的持续竞争力(如图2-2)[19]。芮明杰教授认为中国产业发展首先要培育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其次要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并在其中谋求比较好的位置,进而在全球经济中凸显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2.2SWOT理论
SWOT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最早于1971年由美国学者安德鲁斯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SWOT分别代表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20],SWOT分析法是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重要的战略管理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
“优势”指的是企业所特有的、比较擅长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各种要素。可以是技术、有形和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竞争能力等多种优势。
“劣势”是指企业不擅长的、缺少的或得不好的要素或条件。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存在着劣势,也存在优势。这种劣势可能表现在技术、有形或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竞争能力等等。
“机会”则是指企业外部发展际遇,包括宏观机会和微观机会,比如行业方面的机会。企业的潜在机会可以是产品细分市场或客户群的扩大趋势、前向或后向整合、获得购并竞争对手的能力、市场进入壁垒降低等等。
“威胁”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包括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企业面临的威胁可能有:新竞争对手、外贸政策的调整、消费方式的变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经济萧条的影响等。
3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类型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
3.1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类型
3.1.1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这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新能源汽车概念目前尚无一致定论,研究者选取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按照范围的大小,新能源汽车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国家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可以理解为狭义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21]。除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还包括甲醇汽车、天然气(包括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等(如图3-1)[22]。本研究采用的是《规则》中的定义,即不包括天然气汽车、乙醇燃料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等汽车类型。
3.1.2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主要分为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氢动力等(见表3-1)。较为成熟的是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也取得了突破,燃料电池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美国和欧洲在氢动力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3.1.2.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EV(HybridElectricVehicle)是指为了推动车辆的革新,至少拥有两个能量变换器和两个能量车载存储系统的车辆(如图3-2)[23]。目前较为普遍的混合动力汽车多采用油电混合动力。主要包括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和控制系统。混合动力汽车把传统内燃机系统与电动汽车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兼具内燃机高性能和电动汽车低排放,大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节能性突出,基于同等路况与速度,HEV比纯电动汽车节电70%-90%;比传统汽车CO2排放降低50%,CO1减少90%,然而性能较低、价格偏高、耗油量大依然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瓶颈。
3.1.2.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BEV(BatteryElectricVehicle)是指各种所用动力为车载电源,车轮被电机驱动,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车辆。纯电动汽车结构比较简单简单,非常容易操控,维修特别方便。纯电动汽车行进过程中不消耗燃油,当然不会排放任何有害气体,更不会产生任何温室气体,而且工作噪声非常小。电动汽车暂时驻车时一点电量都不消耗,所以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能源的利用效率就更高。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可以选在晚上,晚间是用电低谷,因而富余电量可以充分利用。但是纯电动汽车电池单位重量的存储量特别少,高储量的电池使用寿命也非常短,而且整车成本比较高,销售状况不理想,这些缺陷目前不能避免,所以还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3.1.2.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FCEV(FuelCellElectricVehicle)的电能不是经过燃烧产生,而是利用H2和O2的化学反应直接变成的。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不产生有害的气体,因此燃料电池汽车没有污染,而且与内燃机相比,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高出二至三倍。与纯电动汽车比较,电池的电能不通过国家电网充入,因而不会出现间接的大气污染。同时燃料电池操控性特别好,从最低功率达到额定功率花费时间很短,运行非常平稳,没有噪音。但是燃料电池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用寿命不长,而且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压缩氢气的存储问题还没有解决,要求99%以上的氢纯度,所以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处于研究和试用阶段,还未实现商业化。
3.1.2.4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的是一种能量来自改造传统内燃机的引擎,使H2和O2混合燃烧而产生的汽车。氢动力汽车也使用内燃机,但是其电能是经过H2燃烧而不是通过H2和O2化学反应产生的,所以氢动力汽车只排放出H2O,不会排放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就发热值来看,H2是汽油的3倍,打火很快,而且氢动力汽车对于H2的纯度要求不高。此外,内燃机技术非常成熟,己经有百年以上的使用历史,同时它的使用寿命也很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当然氢动力汽车也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