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中医药集团营运能力分析 与对策——以同仁堂为例【字数:】
摘要
自1978年xx实施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经过41年的努力,我国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跨越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生活质量也从温饱到追求多元化。在这个消费急速升级新时代大潮流中,基于医药健康市场消费的刚性,最先受益的行业将是与人身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的医药行业,同时,医药健康产业也是受益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医药健康行业也成为组成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全球经济体系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然而,在全球医药健康行业发展趋势乐观的情况下,作为行业“老字号”的同仁堂却明显落后,同仁堂这块具有350年历史的金字招牌并没有在我国大力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迅速的把企业做大做强,其发展道路可谓是悠长曲折。对一个企业进行营运能力分析,就是将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结合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用以判断这个企业的财务实力。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同仁堂2013至2017年年报中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汇总整理,计算与营运能力相关的财务指标,并在计算企业财务各种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以此能更加全面的掌握同仁堂近年的运营状况,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支撑,指引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该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可以通过营运能力分析,判断该企业的资产收益效力和其债权的物质安全性,从而进行其投资和信用决策。
关键词:中医药集团,营运能力分析,财务指标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年平均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稳步上升、消费水平急速升级,在这个消费升级大潮流里,由于医药健康消费的刚性,最先受益的行业就是与人身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医药行业,医药健康产业同时也是受益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然而,同仁堂这块具有365年历史的金字招牌并没有在我国大力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的背景下迅速的把企业做大做强,其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在中医药健康产业整体发展趋势乐观的情况下,作为行业“老字号”的同仁堂却明显落后。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共享的当今时代,详细了解一个企业的状况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财务分析不仅仅是了解企业状况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更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保证着一个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决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企业的营运能力逐渐成为投资者判别投资风险、进行长期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衡量一个企业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1]。就当前而言,一个公司营运能力的好坏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1.1.2研究意义
首先,对一个企业进行营运能力分析,就是将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结合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用以判断这个企业的财务实力;
其次,在计算企业财务各种指标的基础上,比较企业近几年的营运状况,监测本企业的经营效益;
再次,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支撑,并指引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最后,该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可以通过营运能力分析,判断该企业的资产收益效力和其债权的物质安全性,从而进行其投资和信用决策。
1.2研究目的、过程和方法
1.2.1研究目的
利用同仁堂近五年年报数据计算相关财务分析指标,全面掌握该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为该企业股东提供判断资产收益率的数据支撑,为其提供投资决策的参考;该企业的债权人也可以通过营运能力分析的各种财务数据,判断其债权的物质安全性,为债权人进行信用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通过对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营运能力的分析,希望能够发现该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同行业的企业相比较,找出企业自身的不足,分析并得出结论,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制度调整的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为该企业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1.2.2研究过程
第一步:收集并整理企业的基本信息。在这一阶段中,首先应该明确进行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明确对该企业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是为了什么,目标是什么。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准确的进行企业相关资料的搜集。然后指定营运能力分析计划,最后整理搜集到的相关信息。
第二步:实施计划与分析。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利用搜集到的财务数据计算与营运能力相关的财务指标;然后通过这些指标,分析出该企业的资产运用效率与效益。
第三步:提出建议。在这一阶段中,通过对上述相关指标的分析,为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营运能力做出评价,并运用所学为改善营运能力提出意见和建议。
1.2.3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
财务工作者通过比较该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同一财务数据,分析该公司在各个会计期间数据上的差异,进一步找出使其产生差异的原因、预测未来的指标数值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可以利用比较分析法与同行业其他企业作对比,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的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发现自身在经营活动方面存在的不足与薄弱环节。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2]
第2章 中医药集团营运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2.1 中医药集团及其经营特点
2.1.1 中医药集团简介
中医药是综合我国56个民族的独特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各民族医药学体系的统称,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3]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瑰宝之一,它历经风雨,却也历久弥新,不断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以中医药学体系作为技术支持建立的医药集团就是中医药集团。中医药集团的产品研发依据来源于中医药学,中医药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在不断增加、完善中医药学体系。中医药集团在中国特色的医药健康卫生事业中充当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凝聚着伟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包含着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促进着中华民心与各国家民心的相互贯通。
2.1.2 中医药集团经营模式及特点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思维不断升入人心,使中医药集团的经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中医药集团和社会各医疗机构也努力抓紧发展机遇,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和资本金融机构不断相融合,利用国家的政策红利,推进集团、产业的高速发展,充分利用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推动国家医疗改革,坚持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疗效,持续提升集团的产品质量及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不断创新,拓宽集团涉及领域,发展中医药集团医疗健康服务产业。
2.2 营运能力分析方法
2.2.1 营运能力含义
财务管理中所说的营运能力,就是一个企业为赚取更多的企业利润而运用企业所有资源的效率。企业对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总资产利用效率都体现了企业的营运效率,这些类型资产的使用成果则通过相应的周转率来表达,利用相关的财务指标,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有效了解该企业营运周转速度情况和资源的运用效率。就一般情况来说,企业拥有越优秀的营运能力,说明该企业通过资产获得的利润就越高。
2.2.2 营运能力分析方法
总资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是一个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对全部资产产值率、收入率和周转率的计算和分析来表达其总资产营运水平;通过对应收账款、存货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分析来表达营运能力,体现了企业通过流动资产创造价值的水平;通过对固定资产产值率和收入率的分析来表现其固定资产营运水平。
2.2.2.1 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则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4]
2.2.2.2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评价应收账款流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它反映了应收账款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周转次数,可以用来分析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5]
2.2.2.3 存货周转率分析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公司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个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6]
2.2.3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主要财务指标就是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要用于分析企业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7]
2.2.4 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总资产周转效率是影响企业总资产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总资产周转率上,是企业管理层管理企业资产能力的反映。但是资产的组成很复杂,所以这个指标只是一种粗略的描述,还需要在具体考虑企业资产的情况下,利用总资产周转率的行业分析和趋势分析两种分析方法,从而作出合理细致的评价。[8]
第3章 国内中医药集团营运能力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3.1 国内中医药集团的营运能力现状
3.1.1 中医药集团的市场发展状况
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年平均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稳步上升。在消费水平急速升级的新时代里,由于医疗卫生健康消费需求的刚性,最先获益的行业就是与人身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医药行业,中医药健康产业同时也是受益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中医药集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图3-1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上图3-1可以看出,从11年至17年这短短的7年过程中,全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实现了翻一番,增长率也在急速提高,到2017年,已超过20%的大关口,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医药产品及服务的消费需求上升,中医药集团可以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这将会使集团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将逐步提高,同时可以提高
集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固定资产周转速度,使集团营运能力不断增强,中医药健康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3.1.2 我国中医药集团的营运能力状况
图3-2 2014-2018Q1 中药企业收入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上述3-2 2014-2018Q1中药企业收入增长情况图可以看出,在2017年以前,非品牌中医药企业的收入增长率高于品牌中医药企业,但非品牌中医药企业收入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而品牌企业则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从2017年开始, 品牌中医药企业与非品牌中医药企业的收入水平呈现逐步分化的趋势,品牌中医药企业的营运能力将保持着持续提升的状态。
目前,品牌中医药集团的经营活动的收益水平和质量比较高,其营运能力明显强于非品牌中医药企业。在品牌中医药集团的经营活动中,大多数企业能自行建立中医药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对上下游关联企业更加具有谈判、议价能力,所以这些企业在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其营运能力也显著强于非品牌中医药企业。
3.2 国内中医药集团将面临的挑战
传统中医药药品注重循序渐进,在食疗和药疗中慢慢恢复健康。生活在21世纪的消费者为了赶上快节奏的生活步伐,没有时间等待健康缓慢恢复,这些消费者追求能快速治愈健康的高疗效产品,传统中药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尽管中医药产业在努力走出国门有所成绩,但是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还远低于西药,中医药集团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还需要不断为走出国门而努力;从二十一世纪以来,药品安全事件频发,从“鱼腥草”事件到“毒胶囊”事件,每一起事件都是医药产业的一大丑闻,医药产业的品牌信誉需要企业自身通过不断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来维护;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传统线下门店销售量呈现逐渐不断下降趋势,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企业需要对销售模式进行调整,并不断优化营销手段,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挑战都对中医药集团的营运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4章 面临挑战,中医药集团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国家政策–“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中医药市场的严格管制,国内各中医药集团及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各中医药集团应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依靠良好的政策条件,迅速将集团发展壮大。同时,政府对中医药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各中医药集团也要详细的研读国家政策,分析行业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应对因国家政策的实施对集团发展所造成的挑战。
4.1 推进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
中医药集团应积极促进传统药理与现代相结合,研发出疗效更高而价格更实惠的中西结合药,进一步拓展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空间,以提高集团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集团的营运能力。
4.2 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各地
努力打破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把传统中医药集团打造成为与世界 各国进行人文交流的新名片,不断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中医药学在国际医药学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使传统中医药集团的经营市场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各国医药消费者。
4.3 强化集团的规范管理
不断强化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和中药产品生产的经营监管制度,着重提高产品质量和集团内部中医药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规范集团各部门职工以及各生产线的行为,确保中医药产品符合国家的药品监管安全制度和医疗安全,以提升中医药集团在社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从而提高集团的营运能力。
4.4 给消费者方便
在销售医药产品及医疗服务时,要考虑如何在消费者购物等交易过程中给与其方便,并以消费者为中心,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培养长期消费群体,使集团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稳步增长,并增强集团现金流。
4.5 掌握营运=策划+营销+服务
有人说:营销就是营运。而事实上,经营应该是“策划+营销+服务”。营运的概念要广义的理解为运营品牌、运营无形资产。能不能把无形资产经营到几百个亿,品牌能否持久,就看有没有很好的策划、营销和服务。
4.6 控制营销渠道
在医药行业中应根据产品的不同而选择。在医药行业中,药品主要分为三大类:普药、处方药和OTC药品等三类。普药的营销在于大力发展经销商,只要在保证能正常回款的前提下,经销商越多越好;对于新药的营销来说,它的终端在医院,中医药集团应合理的选择经销商的数量,保证管理力度,维持甚至是加快回款速度,建立良好的信誉。OTC药品的终端在于零售药店,其第一要素就是维持稳定的价格,只有保持价格的稳定,才能赢得更多的固定医药消费群体,提升集团存货和现金流的周转速度。
第5章 案例分析—以同仁堂为例
5.1 同仁堂简介
同仁堂作为中国中医药健康行业家喻户晓的老品牌,自清代康熙八年正式创立,为皇家王朝奉药开始于雍正元年,一共供奉过八位皇帝188年之久。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医者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9]
5.1.1 公司发展业务及模式介绍
1.业务介绍
药品货物以及医药技术的进出口是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其中,中成药品、饮片、抗生素等是主要的货物药品。从创建到2017年年末,该中医药集团已研发了近2600余种医药类产品,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生产基地36个、现代化生产线105条,建设国家工程中心一个,并创立了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共488家医疗服务终端(含中医医院、诊所),其中80家在海外;共2121家医药产品零售终端,其中包含140家国外零售终端。
2.发展模式
同仁堂的经营模式是面向市场的零售模式,并且以直营连锁模式为主,均由企业实行采购、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品牌标识和门店的统一管理;加盟连锁为辅,授予加盟商品牌商标、商品和经营模式。
对外发展中,同仁堂主要采用“由远及近”的策略,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然后再不断进入欧美各个国家和地区。首先,同仁堂集团进军海外市场的模式与其他医药企业有所不同,它是以开药店零售门店的模式,占领当地的中医药市场,同时派选的传统中医大夫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在医疗诊断的过程中推广中国传统医药学思想,并带动同仁堂中成药、精制饮片和保健药品的销售。[10]之后,该公司以东道国的市场需求为战略基点,根据其特色,指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并将其文化的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营销本土化和品牌本土化。
5.2 同仁堂营运能力状况分析
5.2.1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2]
表5-1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表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应收账款周转率
21.91
17.68
14.51
13.51
12.75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16.43
20.37
24.80
26.66
28.24
由上表5-1可以看出,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周转应收账款的天数比较长,周转率水平良好,这说明该企业应收账款的收账、变现速度较慢,账龄较长,发生的收账费用可能比较多,无法更好的节约企业内的营运资金,增加企业的坏账损失的风险度;同时,也说明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比较低,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比较差;而且,在13年至17年五个会计年度内,该公司由于每一笔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不断延长,导致其周转速度不断下降,尤其是在13年至15年期间,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呈现出超速下滑的状况。由此表明,该公司的每笔收款速度在不停的下降,每笔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不断延长,收账所需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极高。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3]
表5-2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7年存货周转率情况表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存货周转率(次数)
1.26
1.25
1.21
1.26
1.28
存货周转天数
284.73
286.98
297.57
285.71
281.37
由上表5-2可以看出,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五年内基本维持在1.2-1.3之间。由此,可以说明该企业的营销政策及手段在五年内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更,企业的存货周转情况以及各产品销售情况较稳定,情况波动较小,可能不存在产品积压、滞销等方面的问题。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流动资产余额[14]
表5-3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近五年流动资产周转率情况表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流动资产周转率
0.96
0.94
0.99
0.97
0.95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373.79
381.15
364.78
369.87
378.62
由上表5-3可以看出,同仁堂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但波动幅度较小,在0.95-0.99之间来回波动。流动资产的运用效率较低,财务的流动风险相对较高。同时,还可能增加该企业债务借贷的时间,提高了该企业的财务利息费用,与同行对比存在明显差距。
5.2.2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15]
表5-4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7年固定资产周转率情况表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固定资产周转率
8.33
7.94
8.02
8.27
7.68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
43.20
45.33
44.90
43.53
46.90
由表5-4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情况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