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国际医院屋顶疗愈花园设计【字数:12336】

2024-11-03 12:5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南京国际医院屋顶疗愈花园设计,将园艺疗法与康复医学的概念结合起来,以西方康复花园为雏形,提炼其康复理念和设计元素,将其应用于此屋顶疗愈花园设计中。针对四种特殊幼儿(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小儿麻痹症、自闭症)和高压人群,设计康复性运动场地,创造丰富的感官体验,利用景观元素恢复身心健康。同时该疗愈花园具有包容性,超越无障碍设计,任何年龄任何身体条件的人群都可以进入场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该设计不仅是提升对特殊病患儿童的关注,也是对未来医疗空间转型的一次创新探索。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4
Key words4
引言4
1 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5
1.1 国外研究现状 5
1.1.1 相关假说和理论5
1.1.2 书籍及论文5
1.1.3 学会及网络会议5
1.1.4 项目实践6
1.2 国内研究现状6
1.2.1 相关理论6
1.2.2 相关书籍6
1.2.3 期刊论文6
1.3 研究现状评述及小结6
2 规划设计说明7
2.1 项目概况7
2.2 项目区位 7
2.3 周边交通与环境 7
2.4 场地现状与问题 7
2.5 设计原则 7
2.6 设计策略 8
2.6.1 以园艺疗法为依据 8
2.6.2 以康复花园设计要求为原则 8
2.6.3 以复健医学为指导 8
2.7 设计概念与构思 9
2.8 总体设计 9
2.8.1 规划布局 9
2.8.2 植物设计 10
2.8.3 无障碍与尺度设计 10
2.8.4 道路设计 10
2.8.5 照明设计 10
2.8.6 竖向设计 10
2.9 专项设计——重要节点 10
2.9.1 贝壳之家——复健中心 10
2.9.2 曲棍球场 11
2.9.3 香花花园 11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 2.9.4 自然乐园11
3 总结与思考 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图13
南京国际医院屋顶疗愈花园设计
引言
引言:如果说哪些场合会被人们避而远之,医院或其相关医疗机构首当其冲。住院的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患者家属总是忧心忡忡而来。医院或其相关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日复一日的面对着生死场面,同样心存压力。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来安抚这些身心疲惫的人们,已经成为医疗环境改革中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国际上很多医院的内部陈设从几十年前的单调白色变得多彩,有的甚至是酒店式的环境。随着医疗建筑发生的有益变化,户外空间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虽然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疗人员意识到“与大自然的接触是有益健康的”,但专注医疗户外空间设计的文献综述至今仍难觅其踪[1]。本文通过设计探索,聚焦户外医疗空间,为从事康复户外景观的设计师提供有效指导。
近年来,为弥补现代医疗技术在治疗精神病、生活习惯病及儿童疾病方面的不足,疗愈景观环境在欧美发达国家日益受到重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创造出自然且赋有精神感知的环境。最没有“医院感”的医院最适于康复,以患者为核心、满足其生理与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已经成为当代医疗景观的核心理念。
由于景观的形象具有直观的物态性、四维的时空性、全面的通感性,因此对大脑皮层和心理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它能够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有助于身心疾病的恢复。在康复环境中,自然要素的介入对实现康复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疗养因子。疗愈花园的兴起预示着康复关注的领域更加全面,越来越重视患者心理的变化,为其可以真正回归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与支持。并且疗愈花园的建设相比于大型医疗设备来说更为经济,使用期限也更加长远,同时对康复治疗起到了一个延续性作用。
当前,我国的医院建设发展很快,但普遍存在重医疗设施与设备,轻疗愈环境设计的现象。特别是一味扩大医院规模以及盲目提高医疗设备档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医院设计时,若能适当借鉴疗愈景观环境方面的设计手法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当前的不足[2]。而且目前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性运动场地没有得到统一的研究设计,康复活动基本上都局限在室内环境并处于很零散和随意的状态,以致大部分家长选择通过医生的指导在家中进行治疗,使他们比正常儿童缺少了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本设计即是对此现象的探讨研究实践。
1 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的园艺疗法理论和研究正稳步发展,同时建造有多个成功的康复花园项目。与其相关的研究思路分别由四部分上展开:假说和理论、书籍论文、研究所和网络会议、项目实践。
1.1.1相关假说和理论
罗杰乌尔里希(Roger Ulrich)是现代康复景观的奠基人,创造了自然助益假说(Biophilia Hypothesis)。格斯勒尔(Gesler,1992)拟出康复景观的概念,认为自然或人工景观都能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密歇根州立大学乔安妮韦斯特菲尔(Joanne Westphal)教授认为[3],康复花园能为病人提供消极或积极的恢复身体功能的机会,重点强调的是从生理、心理和精神3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重拾人的整体健康。罗杰乌尔里希(Roger Ulrich)[4]提出,康复花园应该有相当数量的绿色植物、花、水,能为大多数的使用者提供治疗或助益。克莱尔库珀马库斯(Clare Cooper Marcus)对于康复花园景观设计提出了4条指导原则:提供运动和锻炼的机会;提供私密、可控空间;提供社交聚会的场所;提供正面接触自然的机会[5]。
1.1.2 书籍及论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uanlin/60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