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内酯对大豆与疫霉菌互作中活性氧清除能力的研究【字数:603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 供试材料 2
1.2处理方法 2
1.3 试验方法2
1.3.1 播种3
1.3.2 繁菌3
1.3.3 接菌3
1.3.4 取样3
1.3.5 酶活测定3
1.3.6 统计分析3
1.3.7 红色荧光信号检测3
2 结果与分析3
2.1 红色荧光信号检测结果3
2.2酶活测定结果4
3 讨论 6
参考文献7
表1两个不同处理的设置方式2
表2霍格兰营养液成分3
图1 油菜素内酯增强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性4
图2 BR影响CAT活性5
图3 BR影响POD活性5
图4 BR影响PPO活性6油菜素内酯对大豆与疫霉菌互作中活性氧清除能力的研究
引言
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ora Root Rot, PRR)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根腐和茎腐病,是世界上仅次于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第二大病害,该病害的发生会严重危害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制约着大豆产业的发展。1948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首次发现该病,目前已传播到世界各国大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豆主产区并呈扩大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生产[1]。在我国,大豆疫霉根腐病主要影响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的生产。1989年我国黑龙江首次发现该病害[2]。此后,在其他大豆生产区也相继分离到大豆疫霉菌,其丰富的毒力多样性造成大豆生产的严重损失。此外,大豆疫霉病还是土传病害,可以在大豆的任何生育期进行侵染并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有效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成为了我国大豆生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植物激素诱导抗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乙烯(ethylene,ET)可增强植物对于生物胁迫的抗性[3,4],其作用机制也研究得较为清楚。这些植物激素所在的信号通路间通过复杂的拮抗或协同机制相互影响,从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性进行调控[5]。乙烯通过调节茉莉酸、水杨酸在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的响应而起作用。一些其他的激素,如脱落酸(abscissic acid,ABA)、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生长素(auxins)和油菜素内酯等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植物诱导抗性已经成为植物病理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诱导产生的系统性抗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6]。植物诱导抗性为植物病害防治开辟了新途径,对日益严峻的病原物抗病性、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问题均具重要意义[7]。
油菜素内酯类(BRs)是一种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后新发现的第六种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R)是甾醇类植物激素,是目前发现生理活性最高的一种广谱性植物生长激素。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但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一系列生理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油菜素内酯具有改善植物生理代谢活动[8],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品质[9]和产量,提高植物抵抗逆境能力[10]的作用。因此,油菜素内酯在农林业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油菜素内酯(BR)在植物逆境响应过程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病原菌等生物胁迫及高温和低温、干旱和光胁迫、盐胁迫、铝等重金属胁迫等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起积极作用。BRs可以通过改善植物渗透调节[11]、改变植物生理生化效应以及提高植物光合速率[12],来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BRs在盐胁迫下对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13],从而提高植物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朱诚[14]等发现,epiBR对黄瓜种子浸种24h能降低幼苗在48℃热激时下胚轴和胚根的相对电导率、减缓MDA积累、维持较高的SOD和CAT的活性、促进Pro积累,从而提高幼苗对热激时的忍耐性,提高植物抗高温能力。BRs能减轻植物油幼苗在低温胁迫和回温恢复过程中的伤害,并能促进幼苗根系和基叶的正常生长和健壮度[15]。陈善娜[16]等研究发现,低温胁迫下,BR可提高植物SOD和POD的活性,减少MDA积累,增加非酶促系统的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提高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从而增加植物的抗冷性。梁建秋等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BR能显著提高油菜幼苗的根系活力,提高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从而显著提高油菜幼苗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抗湿性。黄登峰等研究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EBR)和长效油菜素内酯(TS303)能缓解铝胁迫引起的根系破坏,提高铝胁迫下大豆光合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从而增强光和能力,增强植物的抗盐性。因此,油菜素内酯普遍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鉴于油菜素内酯在大豆疫霉根腐病上的研究很少有人报道,本研究探索油菜素内酯在大豆和疫霉菌互作中活性氧清除能力的作用,为我国大豆生产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奠定基础。未来,相信油菜素内酯也会投入到更多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当中。
本实验通过研究油菜素内酯(BR)对接种疫霉根腐菌的大豆植株体内组织酶活性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旨在阐明BR对植物对抗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影响,为我国大豆生产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奠定理论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0675.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