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长三角地区蜻蜓目均翅亚目稚虫分类研究

2023-01-01 19:2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蜻蜓目昆虫是昆虫纲中比较原始的种类,稚虫水生,成虫陆生。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均翅亚目4总科12科58属,包括蟌总科4科24属,丝蟌总科4科14属,色蟌总科4科20属。蜻蜓目稚虫是重要水质监测指示生物,但我国有关稚虫的研究很少,已知稚虫种类远低于成虫种类。本文通过野外采集均翅亚目的成虫和稚虫,稚虫室内饲养,成稚虫线粒体COI序列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运用MEGA5.0软件,采用邻接法(NJ法)法构建了进化树,确定了五种均翅亚目的稚虫。重新描述了这五种稚虫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拍摄了各部分的特征图,五种稚虫分别为透顶单脉色蟌Matrona basilaris、蓝纹尾蟌Paracercion Calamorum、日本黄蟌Ceriagrion nipponicum、白扇蟌Platycnemis foliacea、日本色蟌Calopteryx japonica。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研究标本 2
1.2采集方法 2
1.2.1 成虫采集2
1.2.2稚虫采集2
1.3稚虫的饲养方法2
1.4研究方法2
1.4.1标本观察和拍照2
1.4.2分子生物学实验3
2分子生物学研究3
2.1数据来源3
2.2序列拼接与分析3
2.3基因树的构建3
3结果与分析 4
3.1 进化树的分析4
3.1.1 Ceriagrion nipponicum进化树 4
3.1.2 Paracercion Calamorum进化树 4
3.1.3 Matrona basilaris进化树 4
3.1.4 Calopteryx japonica进化树4
3.2稚虫形态特征描述5
3.2.1 Matrona basilaris5
3.2.2 Paracercion Calamorum 6
3.2.3 Ceriagrion nipponi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cum7
3.2.4 Platycnemis foliacea 8
3.2.5 Calopteryx japonica 9
4讨论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长三角地区蜻蜓目均翅亚目稚虫分类研究
引言
引言 蜻蜓目( Odonata) 昆虫为捕食性昆虫,是昆虫纲中起源最早的类群之一,在漫长的演化中,独立进化成特有的一类,处于连接原变态类与全变态类的地位,对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的价值[1],该目昆虫与人类日常生活及农林业生产直接或间接相关,它主要捕食苍蝇、蚊子、蚜、叶蝉、虻类和小型蝶类等许多农林牧业害虫和卫生害虫,在农业和环境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2]。蜻蜓目昆虫的稚虫是检测水域环境变化的重要生物指标[3]。此外,蜻蜓目昆虫还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4],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昆虫。
蜻蜓作为常见的水生昆虫,其稚虫生活于各种类型的水域中,其分布受温度、水质、水流速度、底质组成和水生植被等影响很大。成虫在羽化地点附近生活,其捕食、栖息、交配和产卵的场所又与周边的植被息息相关,因此蜻蜓目昆虫是重要的环境质量指示生物。随着我国水质生物监测和水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蜻蜓目稚虫作为水质监测的卫士,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各国学者在均翅亚目昆虫的生活史[5] 、种群动态[6] 、生境利用[7] 及行为学[8] 等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9],但长期以来蜻蜓目分类和鉴定工作都是基于成虫展开的,蜻蜓目稚虫仅有少数能鉴定到种,这种状况在均翅亚目中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蜻蜓在水质生物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因此,研究蜻蜓稚虫分类,不但可以弥补在确定种或属的分类地位时单靠成虫特征的不足,还有利于水质生物监测的良好开展[10]。
均翅亚目作为蜻蜓目下的一大亚目,其稚虫通常体细长,具尾腮。一般将稚虫的尾腮,单复眼,触角形状,下唇,前颏,下唇须叶等性状作为分类依据。目前国内对均翅亚目稚虫的研究较少,对稚虫的形态特征描述较少。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标本
本研究所用标本来自作者及本实验室其他人员2016年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十多个市,包括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市、金华市,江苏省各市,安徽省黄山市等地区的野外采集材料。采集到的成虫直接保存在三角纸袋中用于后续的分子实验,稚虫则带回实验室进行饲养,待养至末龄时置于无水乙醇中,20℃保存。
1.2采集方法
1.2.1 成虫采集
成虫主要通过随机网捕获得[11]。根据蜻蜓主要栖息于水域附近地区的特点,在一些采样地点的溪流,湖泊,水塘或一些阴暗潮湿适合蜻蜓生长的区域进行采集[10]。
1.2.2稚虫采集
稚虫主要通过D型网采集。根据不同种类稚虫的习性不同,选择的采集地点不同。通常均翅亚目的稚虫多在水草丰盛的地方,溪流的边缘浅滩处可以找到[10]。用D型网从水草的根部向上捞或溪流浅滩处来回搅动寻找。有的稚虫喜欢沿石块上爬动,如溪蟌科稚虫,该类稚虫可通过将石块翻起查看表面获得。
1.3稚虫的饲养方法
目前稚虫的分类主要通过饲养的方法获得末龄稚虫,然后通过鉴定判断其种类。稚虫的饲养要尽可能的还原其原来的生活环境,例如在饲养罐中放置几块石子,或在底部铺上一层细沙。一个养虫罐只能饲养一头虫子,防止稚虫之间互相残杀。因均翅亚目稚虫个体较小,可用皮筋在养虫罐周边围一圈口径较小的尼龙布防止稚虫逃出。饲养池内水的深度通常为510cm,不宜超过15cm,以避免稚虫因水层过深供氧不足而窒息死亡[10]。饲养池内还需添加循环加氧泵,在冬季,调节养虫室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0℃左右即可。均翅亚目稚虫个体小,可喂食丰年虾。每天投放饵料一次,稚虫一般在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这两段时间内较活跃,善于捕捉猎物。因稚虫只吃活饵,故在喂食时,需用镊子夹住饵料来回摆动。平时饲养时需注意水中环境,及时清理稚虫排除的粪便和水中的杂物,平均34天换水一次。人工饲养的蜻蜓对水质要求较高,未经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直接使用,换水前应将自来水放入干净的桶内曝气24小时方可使用[10]。
将稚虫养至末龄时期即可放入无水乙醇中保存。若未及时将末龄稚虫保存,其羽化为成虫,则保存其蜕。完整的蜕保留了末龄稚虫的特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