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不同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021-05-16 12:0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了解病虫害相关信息,是控制病虫害蔓延和产量损失的有效方法。叶绿素含量与植被的光合能力、发育阶段等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作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在作物受害监测、质量检测和产量估计等方面有着重要应运价值。本文以水稻褐飞虱为对象,采用便携式叶绿素计,测定了四个水稻品种稻株在不同生育期受褐飞虱为害后的SPAD值,并采用直线回归法建立了SPAD值与褐飞虱虫量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水稻品种的起始SPAD值差异不显著,但随着褐飞虱虫量的增加,各品种的SPAD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该趋势在武运粳水稻品种稻株上更为明显。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SPAD值的不同水稻生育期受褐飞虱为害虫量的回归监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较小,可以用来监测水稻各生育期受褐飞虱的为害。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2
Key words 2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材料 2
1.1.1供试水稻及虫源 2
1.2方法 2
1.2.1水稻的种植及选取原则 2
1.2.2稻株SPAD测定 3
1.2.3接虫处理 3
1.2.4 数据分析方法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不同品种水稻的SPAD值 3
2.2拔节期稻株受褐飞虱为害后的SPAD值 4
2.3孕蘖期稻株受褐飞虱为害后的SPAD值 5
2.4扬花灌浆期稻株受褐飞虱为害后的SPAD值 6
2.5不同水稻品种稻株SPAD值在各生育期对褐飞虱数量的回归监测模型 8
2.5.1水稻拔节期为害的监测模型 8
2.5.2水稻孕穗期受害的监测模型 8
2.5.3水稻扬花灌浆期受害的监测模型 9
3 讨论. 10
致 谢 10
参考文献 11
不同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引言
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为害所造成的损失巨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栽培制度的变更,高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产耐肥品种尤其是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稻飞虱的为害逐年加重。1987,1991,1997年曾连续多次大爆发,造成极大损失,至20世纪70年代末已成为亚洲水稻产区的头号害虫。及时准确地田间调查以及有效的预测预报在该害虫的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飞虱虫情的田间调查主要采用扫网法、盘拍法、逐穴目测法和灯诱法等。但褐飞虱成、若虫一般栖息于阴湿的稻丛下部,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这增加了常规田间调查和监测该虫的难度与工作量,也容易导致误防和漏防。并且在作物害虫田间危害信息的获取中,传统的检测和监测方法工作量大、覆盖面积小、效率较低、调查成本高、时效性较差,特别是当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更容易显著出传统的检测和监测方法的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精确生产要求。因此,研发一种能较为容易操作、快速而准确的虫害程度监测方法显得相当重要和迫切。叶绿素含量与植被的光合能力、发育阶段以及氮素状况有较好的关联性,是氮胁迫、光合作用能力和植被发育阶段的指示器,因此作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在农情监测、检测,产量估计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近年来,遥感技术由于其具有使用方便、测定快捷、监测结果及时而准确的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植物光谱吸收特征与植物体内有机组分有关[1]。光谱反射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植物色素含量、水分、冠层结构等因素。由于害虫危害作物后,作物叶片的物理结构、含水量、色素、营养成分等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叶绿素含量上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可利用作物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来反演作物受害的水平。根据虫害导致的色素变化采用遥感影像可以监测虫害发生面积及发生程度。Haboudan等[2]运用航空遥感影像和测量地面叶绿素含量,发现转换型叶绿素吸收率指数(TCARI)和选择性土壤校正植被指数(OSAVI)的比值能敏感地反映出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可根据害虫危害导致的作物色素的变化,通过影像对色素变化解译而反演出虫情的变化[3]。例如,蚱蜢危害高梁,主要影响高梁的叶绿素含量,对被虫危害区域航空遥感影像进行色素梯度解译,可得到不同程度色素梯度图,从而进行虫量预测[46]。褐飞虱的为害在水稻叶片和冠层光谱上均会有明显表现[78]。但是,褐飞虱为害后不同品种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如何,现今还没有研究。然而传统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技术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更会破坏植株完整,而现今的叶绿素仪所测定出的作物叶片的SPAD值,可准确地反映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并且此方法不用破坏植物叶片,方便省力,测定也不受时间、气候等条件的限制。
因此,本研究采用便携式SPAD502型叶绿素计获得水稻叶征的SPAD值的方法,连续测定了褐飞虱不同虫量为害后,不同品种水稻在各时生育期叶片的SPAD值,以期明确SPAD值在监测水稻受褐飞虱为害程度的能力,为今后开发飞虱为害的监测方法提供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水稻及虫源
供试水稻品种为苏香粳3号(简称su),武运粳29(简称wu),内二优6号(简称nei)和天丰优084(简称tian)。苗期水稻在室内条件下(27℃,12 h光照/12 h黑暗)用营养土进行培养。分蘖期水稻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至分蘖期后,移栽到装满营养土的500ml一次性塑料杯中,于室内光照培养箱内(27℃,12 h光照/12 h黑暗)继续培养,以备使用。
供试虫源褐飞虱于2008年5月采自广西南宁,采回后在室内光照培养箱用稻苗进行饲养多代备用,饲养条件为27℃,L14:D10,7085%rh。
1.2方法
1.2.1水稻的种植及选取原则
水稻经过催芽后,播种于营养土内在培养室内(27℃,12h光照/12h黑暗)培养。待到分蘖期时,将其移栽到装满营养土的500ml一次性塑料杯中,在室外培养,定时浇水施肥。在水稻处于拔节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时,选择长势茂盛整齐,植株健康的稻株进行实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