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苏州弹词开篇的重叠现象研究

2019-12-10 16:2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苏州弹词开篇的重叠现象研究[20191210155709]
内容摘要:文章以《苏州弹词大观》和《苏州弹词开篇集》为依据,整理出苏州弹词开篇中的重叠式词语,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语义特征。第一部分说明了文章的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且简单总结了前人关于苏州评弹和重叠式词形变化的研究;第二部分根据词类《现代汉语》的分类标准,将苏州弹词开篇中的重叠式词语分成了重叠构词和重叠构形两类,再根据词类举例分析;第三部分根据词类,依次分析了苏州弹词开篇中的重叠式词语的语义特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州弹词开篇重叠现象分类语义特征
目 录
一、引言 1
(一)苏州评弹概况 1
(二)苏州弹词研究现状 1
(三)重叠现象研究现状 2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3
二、苏州弹词开篇中重叠现象的分类 3
(一)重叠构词 4
1.叠音词 4
2.重叠词 5
(1)名词重叠 5
(2)形容词重叠 5
(3)量词重叠 6
(4)象声词重叠 7
(5)数词重叠 7
(6)代词重叠 7
(二)重叠构形 8
1.名词构形 8
2.动词构形 8
3.形容词构形 9
4.副词构形 9
5.量词构形 9
6.数词构形 10
三、苏州弹词开篇中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0
(一)名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0
1.表示周遍 10
2.构成新词 10
(二)动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0
1.表示动作的短促 10
2.表示动作的随意 11
3.表示动作的持续 11
4.表示动作有间歇、有节奏的持续 11
5.表示程度的肤浅 11
6.表示特定的意义 11
(三)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2
1.使描述更生动形象 12
2.表示程度的加深 12
3.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感情 12
(四)副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2
(五)量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3
1.表示周遍、每一 13
2.表示数量多 13
3.表示按照一定次序累积 13
(六)数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 13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附 录 16
附表:苏州弹词开篇中的重叠式词表 16
致 谢 19
苏州弹词开篇的重叠现象研究
一、引言
(一)苏州评弹概况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评话只说不唱,弹词有说有唱,都是用吴语(苏州话)叙述故事的曲艺艺术。被誉为“江南明珠”的苏州评弹艺术有着极其丰厚的艺术家底,有一批经千锤百炼而流传广泛的传统节目,有自己独特的“说噱弹唱”的表现手段。“唱”是弹词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特别是弹词的开篇和选曲流传尤为广泛,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苏州弹词又叫做“小书”,是一个松散的组合的韵式,叙事为主,辅以代言的苏州方言说唱艺术。弹词开篇用一个唱段来描叙一件事情,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或二者相结合。这种形式,过去用于长篇评弹(评话与弹词的合称)开场前演唱,起定场作用,故得此名。最初的开篇只是用来吸引听众为“定场”服务的;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实践,加工丰富,开篇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由于许多开篇唱词写得文质兼美,无论是叙事绘景,还是抒情议论,其文学鉴赏价值在繁花如锦的戏曲、曲艺艺苑中也是一枝独秀的。选曲是弹词书目的演唱部分,在书情发展过程中矛盾激化和人物情感达到某一高潮时,唱词具有“说表”所无法替代的效果。
苏州评弹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比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在这之中“马调”对后世的影响是最大的,有许多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通过如此发展繁衍,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但从20世纪末开始,苏州评弹面临危机。听客数目锐减、在青少年中难以得到传承和发展、艺人大量流失等问题让苏州评弹陷入困境。
(二)苏州弹词研究现状
被誉为“江南明珠”的苏州弹词,它那柔软的吴语、优美的音乐,多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全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陈云、丁关根、唐家璇等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怀。陈云的著作《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3],不仅对建国以后评弹艺术的发展过程和经验教训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苏州弹词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生廉的《苏州弹词》[4]一文,从弹词的音乐性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弹词既重弹唱、又重说表,讲究说噱弹唱。弹词艺人在师承前辈艺人艺术创造的基础上,在唱腔上创造出独特风格,形成不同流派。连波在《苏州弹词的源流和特色》[5]中,首先考察了苏州弹词的历史,认为苏州弹词的远祖可追溯到唐朝的变文,且在清初已有一定规模。并从苏州弹词的演出形式、主要伴奏乐器、体裁形式、词格及押韵、字的平仄调配问题、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等方面,对苏州弹词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研究。张力在《苏州评弹的历史沿革和发展》[6]中简要地介绍了弹词的起源与发展、苏州评弹的演出形式,并对苏州评弹的历史沿革做了详细介绍。苏州科技学院吴红非教授在《漫谈苏州弹词开篇的核心音调》[7]中详细阐述了具有特定节奏的核心音调和艺术家各自的特长对弹词艺术流派的产生,对发扬苏州评弹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乡韵起到的重要作用。
对于苏州弹词的研究,当然不局限于国内,不少外国学者想用西方的理论来剖析苏州弹词,如运用美国学者鲍曼、亚伯拉罕斯等的学说,通过社会环境、人们心态以及民俗学、语言学等方法来研析苏州弹词的各个方面,这是很有意义的。
苏州弹词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在评弹研究方面,以往多从历史起源、发展沿革、代表流派以及音韵特征等角度出发,而结合苏州评弹文本,落实到字词的研究很少,单独研究苏州弹词开篇字词的也就更少了。
(三)重叠现象研究现状
重叠属于构词法研究范畴。黄伯荣、廖旭东在《现代汉语》[9]中,将词的结构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包括连绵词、叠音词和音译的外来词。并将叠音词定义为: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它只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包括复合式、重叠式和附加式。并将重叠式定义为: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相关学者发表的关于重叠研究的相关论文不在少数,从方言、词类、语法、加缀法、语音、语义、修辞等角度进行研究,如刘丹青的《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10],作者在文中从构词,表意,语法等多个角度出发,展现了苏州方言丰富的重叠现象。刘丹青的《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及其相关构式》[11],对于汉语中存在的一些目前的重叠研究尚欠关注的重叠现象进行了阐述。认为它们实际上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的拟声化重叠。苏州大学朱景松的《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12],从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条件、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表达功能入手进行观察,把表示状态归为三点语法意义中最根本的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元传军的《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3],考察了形容词重叠的类型和范围,论述了形容词重叠式语义的变化及特点,从格式的类化、意义的类化和功能的类化三方面论述了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化作用,从句法能力的突破、组合能力的限制和语序位置的突破与限制三方面论述了形容词重叠式功能的突破与限制。杨平的《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14],认为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是减小动量,并简要地分析了动词重叠式与相关的几种形式的异同。陈立民的《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15]对动词重叠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吴建勇的《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16],从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构成状况以及构成后所具有的语法意义来探讨动词重叠的问题。蔡安玉的《ABB式叠音词初探》[17],就ABB式叠音词专门加以探讨,同意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的看法,认为这类词是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叠音词缀构成的合成词。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对重叠式词形变化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是就苏州方言的重叠式词形变化,特别是评弹语言,对它的研究可以说是相当少的。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苏州评弹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众多方面影响着民众的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民众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有助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同时,苏州弹词与许多传统的中国艺术一样,由于外部环境变迁、听客审美价值转向等因素的变化,正在被逐渐边缘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对苏州评弹这样一种值得我们每一个苏州人引以为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迫切地希望它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对于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以苏州弹词开篇中的重叠式词语为语料,进行研究。对苏州弹词开篇中的重叠现象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语义特征。
二、苏州弹词开篇中重叠现象的分类
现代汉语重叠现象可分为重叠构词和重叠构形。许彦霞在《<现代汉语词典>AA重叠式研究》[18]中指出,“重叠构形”指的是“它们的单音节形式和重叠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并行使用,其重叠形式还没有被固定为重叠构词”,但是两者的使用效果是存在明显区别的。重叠构词又可以从词的构成角度出发分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叠音词和重叠词。黄伯荣先生的《现代汉语》指出:叠音词“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重叠后仍只是一个双音语素,是单语素词”,属于单纯词;重叠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属于合成词。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将苏州弹词开篇中的重叠式词形变化进行分类。
(一)重叠构词
重叠式中包含着两种构词形式,即叠音词和重叠词。叠音词属于单纯词,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它只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重叠词属于合成词,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1.叠音词
这类词单个音节的存在并没有意义,只有重叠以后才有意义。在整个苏州弹词开篇中,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少的,而且大多数出现在固定成语中。例如:
(1)故而是刘姥姥探亲荣国府,一心但愿得帮忙,不管银钱与米粮。(《红楼梦题材开篇——刘姥姥》 P.150)
(2)他孜孜不倦勤研究,青出于蓝自古云,一鸣真个便惊人。(《哭师开篇》P.79)
(3)夏天里阴凉笃笃吃碗绿豆粥,最清爽高邮咸蛋吃茶淘饭。(《饭粥》P.53)
上面例子中“阴凉笃笃”是苏州方言里的用法。形容词加上“笃笃”作为词缀,表示形容词所表示的样子。相同的例子还有“眼笃笃”,形容人呆呆的样子。苏州弹词开篇中这类ABB构词方式并不在少数,例如:
(4)岭上一枝花独秀,凭它风雨妒,凭它霜雪侵;天生风骨铁铮铮。(《一枝梅》P.4)
(5)春风绿了白云山,木棉花开红丹丹。(《农讲所里教诲深》P.32)
(6)事无大小带头干,笑嘻嘻和蔼又可亲。(《优秀营业员方静》P.36)
(7)吃点糖果花生米,嘴里香喷喷,心里甜滋滋,宾主尽心皆欢喜。(《移风易俗办婚礼》P.89)
举出的上面例子中,“红丹丹”、“香喷喷”、“甜滋滋”属于一类词,即形容词加叠音词缀,在这些词中,“红”、“香”、“甜”是有实意的,重叠词缀往往没有实意,不能单用。并且这些词往往有固定搭配关系。
王健《形容词有ABB式重叠形式吗?》[19]中指出“ABB是一种构词方式,是合成词中附加式的构词方式,这种方式即由一个词根加上一个叠音词缀构成。这是为语法专家们所肯定的,张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9]都曾论及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ABB实在是词根加叠音词缀的附加式的构词方式,而绝不是形容词的重叠式。” 据此,本文把ABB式归为词根加一个叠音词缀,而不把它归为形容词的重叠式。
2.重叠词
这类词的单个音节可以表义,根据词类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以下几个小类。
(1)名词重叠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