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从电影聂隐娘看中唐政治【字数:9304】

2023-01-28 16:5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在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是最具传奇特色的朝代之一,谈到大唐人们总会不禁感慨如此的辉煌盛世。唐朝默默演绎着自己的风华,吸引无数子孙后代推崇,唐朝历经近三百年,但是它却影响着此后上千年的中国。“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古人自古就倡导以史为鉴,大唐给我们留下璀璨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广袤的国土,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血的教训,公元775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由此唐朝步步走向衰落,安史之乱后患无穷,国土问题从此纷争不休。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中唐概况 2
1.1安史之乱 2
1.2藩乱割据 3
1.3社会状况 3
第二章 电影《聂隐娘》 5
2.1故事背景 5
2.2聂隐娘 5
2.3电影大师——侯孝贤 6
第三章 电影《聂隐娘》与中唐政治 8
3.1魏博的崛起 8
3.2朝廷与地方的关系 9
3.3宪宗削藩 9
3.4中唐背景下的《聂隐娘》 10
第四章 透过历史看现实 12
4.1国土分裂 12
4.2中国的现今状况 12
4.3以史为鉴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5
引 言
唐朝是一座让我们为之自豪的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令我们向往。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唐是传奇浪漫的化身,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唐朝,特别是盛唐,简直就是一个桃花源,一个理想国。考究的服饰,迤逦的诗文,繁荣的经济,清明的政治,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唐朝画卷。吸引无数后代文人学者研究考察。
为何如此繁华盛世会覆灭,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引发许多学者探究考证。打破唐朝这幅和谐繁荣的画卷的正是安禄山策划的安史之乱,乱臣贼子,野心勃勃,欺君罔上。从此唐朝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因此出现了许多像聂隐娘这样的刺客侠客。电影《聂隐娘》选取了当时与中央和地方都有密切联系的一名刺客——聂隐娘,由小人物看大时代,讲述了从小被培训成专业刺客的聂隐娘在情感和大义上的抉择,主人公本性善良,却生不逢时,无奈被卷入政治的漩涡,成为政治中的一颗棋子,在看透了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切之后,选择了归隐山林的故事。聂隐娘时期的唐朝是唐宪宗在位大力削藩的时期,聂隐娘的刺杀对象则是藩镇中最强的魏博的主人田季安,同时他也是聂隐娘青梅竹马的表哥。电影以中唐时期藩乱割据为大历史背景,写了一个小人物的情感,事迹。从小人物映射一个大时代的状况。
电影《聂隐娘》中的中唐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大大挫伤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盛唐从此一蹶不振,开始走向衰败。即使出现了中兴之主宪宗也没能挽救衰败的大唐。本篇论文就电影《聂隐娘》与中唐政治展开论述。
第一章 中唐概况
中唐时期是指唐代宗至唐文宗年间,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顶峰。之后由于玄宗的荒唐怠政,引发了安史之乱,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直到代宗时期,方才平定安史之乱,进入唐中期,但是藩乱割据由此引发,直到唐朝灭亡都没有统一失地。更甚的是之后的几百年中国都饱受藩乱的侵害。
1.1安史之乱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马嵬坡上,宰相被杀,贵妃缢死,天子悲恸。眼看国土分裂战事四起,国相被杀,痛失爱妃,太子背叛。即使曾经权侵天下的一代帝王也无可奈何,他放下权势地位,选择了退位。人称“马嵬之变”,至此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藩乱割据的开端,更是唐朝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此后,藩乱割据一直是唐廷的棘手问题,直到宪宗李纯登基,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先后平定了河朔三镇,一时间人心鼓舞,大唐呈现出一派中兴之气,宪宗也因此被后人誉为“中兴之主”。然而,好景不长,在完成了自己的辉煌事迹之后,就好像当年的玄宗一样。宪宗开始忘其所以,逐渐骄奢淫逸起来,自古善纳忠言者昌,拒纳忠言者亡,他不仅拒纳忠言,宠信宦官,大兴土木,还追求荒唐至极的长生不老之术。依靠宦官和政变获得最高权力的宪宗,最终却反受其害,元和十五年,被宦官陈志宏杀害。宪宗的离奇驾崩导致了河北三镇再乱,各地野心勃勃的藩镇主人又露出了夹住的尾巴,平息多年的藩乱再次爆发,相比之前不但没有削减,反而变本加厉,直至唐廷灭亡也没有收复。多少贤君名将在高位权势下迷失了自我,即使是一代圣君唐玄宗,一世枭雄唐宪宗都不免例外。权利越大诱惑越大,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就是这个道理。位于万人之上的王位有几人能不忘初心?帝王也是人,难免会迷失自我,失去初时的雄才抱负,被美色金银权势所迷惑,失去了原本那颗为国为民,爱国爱民的初心。自古以来几乎毫无例外都是这样,打江山重用良将,治乱世偏用贤相,享太平喜用佞臣。用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大多“逃脱不了中国帝王所难免的聪昏周期交替的宿命”。
1.2藩乱割据
说到藩镇,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好像是唐朝独有得,其实,藩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如西汉七国之乱,东汉军阀混战,西晋八王之乱,甚至于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各国争雄,乃至西周与东周灭亡,其实都是藩镇之乱所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藩乱就像癌细胞,安史之乱就是癌细胞的初始状态,慢慢的扩散,直至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李唐王朝最初完全是通过暴力革命从隋朝那里夺取政权的,也正是因如此,唐朝的军队在开国初期一度十分强大,曾经被誉为“无敌盛唐”的神话。但是这样的唐朝军队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唐朝就像是驯兽师,强大的唐朝军队就像是一只猛虎,安史之乱就是唐玄宗一手驯养的猛虎安禄山引发的动乱,这就是所谓的“养虎被虎害”。安史之乱完全是李隆基养虎为患姑息养奸的结果,由于对像安禄山这样手握重兵的边关重将过于信任,从而缺少了防范制裁他的办法,导致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与日俱增,并最终铤而走险,反戈相向,走上了叛乱的道路。虽然唐庭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次的藩乱危害巨大,经过八年的战乱,唐朝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政治经济都开始走向下坡。至此,拉开了大唐帝国至五代十国前后长达二百年的藩镇割据史与动乱史的序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16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