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菲茨杰拉德的叙事艺术研究(附件)【字数:17822】

2023-02-12 14:3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作家,他的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别具匠心的叙述、跌宕起伏的情节、精湛准确的语言、丰富多样的修辞以及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体现出异常丰富的文学与美学内涵,小说情节简单、结构严谨、思想深邃,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成功与菲茨杰拉德高超的叙事艺术息息相关,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叙事艺术的角度分析、探寻《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的叙事视角以及叙述人称的转化,并且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该叙述艺术对于人物塑造和艺术主题开掘的作用。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小说对社会的启示、对当今文坛创作以及研究的启示,从而进一步解读小说的意义,使读者更贴近小说内容,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Key words: Fitzgerald; characterization; typicality; narrative 目 录
引 言 2
一、 研究对象 2
二、国外研究现状 2
三、国内研究现状 3
第一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时间分析 6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时间与季节循环 6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时间倒错 6
第二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空间分析 11
2.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地理空间叙事 11
2.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社会空间叙事 13
第三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视角分析 15
3.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视角越界现象 15
3.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自传色彩与美国梦的探寻 16
结 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引 言
研究对象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美国文学迅猛发展,尤其小说成就达到了黄金时期,杰出的作家与作品层出不穷。在此时期,美国大发战争财,由债务国转变成为债权国,但当时的人们过度追求财富,国家经济经历了短暂的虚假繁荣之后便迅速萧条。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孕育而生,此篇长篇小说生动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自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诞生之后,该小说便凭借短短五万英文词的篇幅使作者一跃成为美国现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可见其本身的文学艺术水平之高。究其成功的根源,这部小说以其精湛准确的语言刻画了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用其别具匠心的叙述技巧推动了跌宕起伏的情节。该小说在反映当时社会青年追逐财富的缩影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异常丰富的文学与美学内涵。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诸多评论家认为是继詹姆斯之后美国小说中艺术手法最臻完美的一部作品,就连一向言辞苛刻的著名诗人兼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都赞之为“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1)
菲兹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运用的叙事手法颇为独特,该小说将传统现实主义的“全聚焦模式”与第一人称叙事的“内聚焦叙述”手法有机结合,这一创新手法使得叙述人拥有了双重身份。小说以此为基点,进行视角转换、空间转换,将故事情节不断的叠加或转折,使得小说达到最佳叙事效果。《了不起的盖茨比》完美的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以及菲兹杰拉德对于他心中的“美国梦”的体会与感慨。
本文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的另辟蹊径的叙事手法进行剖析,从而展现作者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如烟花灿烂而短暂的“美国梦”的思考。本文也将分析该叙述艺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体现以及挖掘艺术主题的方式。与此同时,文本也会分析该小说的社会意义,探索该小说对当今文坛创作以及对当今文坛研究的启示。
二、国外研究现状
现在学术界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研究仍有待发展。就国外而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对菲茨杰拉德的研究开始复兴,六十年代对菲氏的研究出现新的转向,一方面是转向传统的研究手稿、信件以及回忆录,另一方面则是从种族倾向、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研究出发。 (1)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菲兹杰拉德研究出现了持续高涨的状况。1996年是菲氏诞辰100周年,自那时以来,菲兹杰拉德研究更是呈现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趋势。美国和世界很多其他地方也在1996年举办了纪念菲兹杰拉德的活动,例如重新出版他的许多著作、开展与其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等等。在他的家乡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更是为其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文学节”庆祝活动,在他生活过的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举办了菲兹杰拉德节,人们将菲氏创作的剧本搬上舞台。美国邮政甚至还专门发行了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邮票。(2)
自1996年来,国外对于菲兹杰拉德的研究在这一系列活动地推动下走向了一个高潮,当年出版了许多重要的相关著作,如菲兹杰拉德研究著名学者马修﹒J﹒布鲁科利(Matthew J.Bruccoli)和朱迪斯﹒S﹒鲍曼(Judith S.Baughman)合编的《菲兹杰拉德论创作》(F.Scott Fitzgerald on Authorship),该书选自菲氏的评论、信件、散文、访谈以及笔记等,颇有价值。另一位菲兹杰拉德研究著名学者杰克逊﹒R﹒布赖尔(Jackson R.Bryer)是现任菲兹杰拉德学会会长,他编写的《F﹒司各特﹒菲兹杰拉德受忽视短篇小说新论文集》共收集了24篇研究菲兹杰拉德的著名学者新写的论文,探讨了现代美国与中世纪的关系、中世纪的梦想与美国梦的关系等。(3)
从以上资料可见国外对于菲兹杰拉德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并发散出许多研究方向,然而关于菲兹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创新独特的叙事艺术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研读大量相关论文文献,便希望针对此研究方向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深化对那个时代主题的理解,更加贴近作者想表达出的思想。
三、国内研究现状
就国内而言,虽然因为与国外文化背景不同而没有成立专门研究菲兹杰拉德的学会,也没有出现各种纪念菲兹杰拉德活动的研究高潮,更没有形成比较完善、多元的研究方向,但是近代国内的研究方向受到国外研究环境很大的影响。西方研究学者在七八十年代着重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手法,而这正是国内在1997至2000年的研究方向,2000年出版的《菲茨杰拉德:新的视角》就已经几乎涉及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各个方面,比如女性主义、文化批评、精神分析等方面。就广度而言已有较大完善性,尤其关于本文欲探究的对象即《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手法的研究更是较为深入。(1)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于叙事者“尼克”的作用探寻,有的学者指出《了不起的盖茨比》所采用的第一人称聚焦模式有效的拉近了叙述者与故事的距离,并且在信息控制和距离调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周峨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结构模式与艺术效果》。有的学者则从现代叙事学角度出发,从叙述手法和时空安排两大方面论述叙事技巧,指出尼克作为一个可靠的叙述者的限制视角和叙事视角的转换使得叙述多元化展开,如田玲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有的学者只评析尼克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从其与小说的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尼克“置身其中,游离于外”,不仅是故事的叙述者,而且是小说中唯一有所发展的人物,如张金凤的《置身其中,游离其外——评析尼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起的作用》。有的学者则从时空结构出发,在时间安排上,分析了小说的季节循环意义;空间安排上,则进一步分析了对立构成的地理象征意义,最终升华其功能,揭示小说主题,如王琼的《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空结构及其功能》。有的学者注重研究该小说的视角模式,从多重复合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视角越界、以及视角转换三个方面来探讨,指出小说的视角由“有限”向“有限全知”转向,如严启刚、任虎军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视角模式》。有的则从戏剧化的叙述者、多元化的叙述角度、悬念的设置和诗化的叙事语言四个层面来探寻和挖掘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如马隽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策略探析》。有的则提取作家在作品里尝试使用的绘画表现手法,采用分层叙述讲述两个故事,澄清“双视角”和“双重看法”的概念,如王莉萍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手法》。有的则从叙述手法和叙述主线两个方面分析小说中叙事技巧的成功运用,即尼克作为叙述者的全新视角,盖茨比和尼克各自的爱情作为主线发展,认为这是成熟的现代叙述技巧,如陈玉洁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也有学者关注的是小说的空间叙事,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地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来剖析小说的叙事艺术,认为作者采用地质空间的对比来体现人物的差距和象征意义,社会空间则注定盖茨比无法实现“美国梦”。小说使用文本空间的“重复”“闪回”等刻画人物,深化主题,增强作品感染力,如程锡麟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17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