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席慕容的时间意识及其美感价值初探(附件)【字数:8963】

2023-02-12 14:3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席慕容出生、成长在中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成年后去比利时深造,与故乡隔着永恒的时空使得席慕蓉深刻地体会到在时光的飞逝中自己与故乡之间遥远又无力穿越的时空距离,使得她对时间的流逝非常敏锐。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两种时间模式——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体现了她对时间意识独特的洞察力和对其心理感悟的写作技巧。诗言志,志托于物,席慕容在作品创作中偏向于几个特定的意象,如花,山,月光等,意象与修辞手法的结合增强了对时间意识的呈现的表现效果。在时间的描写上,作者偏向于心理时间。在作品创作中运用心理时间更能展现出作者内心深处时间点的连接。作者强烈的时间意识给读者心灵上的抨击,能让读者正确看待时间的流逝,体会文中时间意识的描写带来的美感经验,以自省和自律,更好的体验生活,更高效的利用时间和把握生命。
目 录
导言1
第一章 席慕蓉作品中的时间意识1
1.1时间意识的生成因素 1
1.2时间意识的两种模式 2
1.3 时间意识的感悟与追求2
第二章 时间意识的呈现方式 3
2.1时间意识相关的意象 3
2.2修辞手法与时间意识 4
2.3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结合 5
第三章 时间意识与生命把握 6
3.1自我时间意识 6
3.2时间意识的美感价值 6
3.3予时间以生命 7
结束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导言:席慕蓉作品中常常出现对时光飞逝的惋惜或感慨,如“我日后不要忘记这一刹!”“在这之前,你不知道你会有,在这之后,你会忘记你曾有”,她是急于抓住时间,“要画下的,写下的,其实都是时间”。如《青春》中道:“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席慕蓉现实生活非常幸福完美,她的诗也是美的化身。如宗白华先生主张,在细雨微风、落花流水和天上孤星这种客观事物中寻找美。这些客观事物也是席慕蓉文学文本中常出现的,她以她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独特的切入点,将她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知到的美与不美,折射到创作中,由读者在阅读中再绘制出来。每一种意境都是一个心境,这个心境不受身份、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制约,在读者心中(至少在笔者心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中)都有似曾相识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每一字一句都敲击心灵。读者在文字中体验到时光飞逝的美和痛,在体验中不禁反思时间是什么,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以及,什么是美。
第一章 席慕蓉作品中的时间意识
席慕容作品中的主要的几个写作侧重点是时间意识,爱情,思乡,生命等。强烈的时间意识是其作品显著的特点之一。为何作者其作品中会将时间意识刻画的如此深邃入髓直击心扉呢?是什么让作者对生活引发如此感叹?是因为作为女性作家常有的莫名其妙的哀伤吗而对生活的感叹与不满吗?
1.1 席慕蓉作品时间意识的生成因素
谈到席慕蓉的时间意识,不得不说的是她的身世和她的生活经验。席慕蓉出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全名穆伦`席连勃。由于她出生在战乱的年代,自年幼起她就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心中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羁绊和眷恋。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她远离她的家乡内蒙古察哈尔部,但是受到父母亲的影响,席慕蓉无时无刻不思念她的家乡,乡愁成为她心中深深的烙印。法国浪漫派哲学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有说法称哲学起源于乡愁,“月是故乡明”,与故乡隔着永恒的时空使得席慕蓉深刻的体会到在时光的飞逝中自己与故乡之间遥远又无力穿越的时空距离,使得她对时间的流逝非常敏锐。
席慕蓉自幼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她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十九首》等古代文学,受唐诗的影响,尤其唐朝后主写的唐诗中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叹,如此种种的诗句对席慕蓉的时间观念的形成和在作品中时间意识的描写起了启蒙的作用。
“时间是纯粹的连续,它被一系列与自身无关的观念事物所象征,但却按照唯一的连续特关系排列的一个无线稠密的的序列中”在席慕容成长过程中,似乎有太多时间中的“瞬间”被她捕捉到,在那一瞬间中感知到时间已经如此飞快,快到她还来不及感知,来不及怀念。席慕蓉的家乡是内蒙古,她是内蒙后裔,其受到佛教宿命观的影响,在作品中出现“前世,今生,轮回”等词汇。
1.2席慕蓉作品中的两种时间意识模式
“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传统的时间模式分为两种: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通观席慕蓉的散文和诗作,这两种时间模式都有呈现。
物理时间是渐进的,有序的,在人的生命体验中是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是人的真实生活体验。而心理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无序的,杂乱的,可以与人的过去生活经验和现在思想的结合,加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形成意识流,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的。这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了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席慕蓉通过这种脑海中意流捕捉到写作的灵感,以她独特的女性生活经验,生理、心理构造和审美倾向,有枝有叶的把她内心的心境和心态以她独特的话语方式表达出来。在其表达中也体现了过去与现在的融合,超时空性的时间意识展现的淋漓尽致。
1.3席慕蓉个人对时间的感悟和追求
时间的印记会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的特点是不间断的和不可逆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不可挽回的,不可逆转的。人可以体会到生命在流逝,像一种神圣而又残酷的死亡仪式:你深深的知道现在的每一刻的美好将无法重现,却无法阻挡无力挽回,心里流过的缓慢的美感和痛感。在时光的长河中,美好这个词不是永恒的,它会经过时间的打磨而退色,重温不到这种美好是席慕蓉所担忧的,所以她拿起笔,轻柔而自然的把它们记录下来。
可是,我们的生活中所谓的痛苦和幸福,都有千万种的方式和方法来促成。人永远无法在有限的,不可逆的时间内体验每一种可以获得幸福的生活和爱情的方式。你有了这一种,必然失去了千万种获得它(幸福或美感)的方式。这是幸福生活带来的“不幸”吗?席慕蓉承蒙生活给予的幸福美满,正是因为太幸福中的她反而惶恐这些美好的逝去。她以类似伤感却又感恩生活的文字记录下了在有限的时光内她对时间观念深刻的感知,如“而在生命的沙滩上,曾有过多少令人窒息眩晕的浪啊!生命真正要送给我们的,到底是一种开始,还是一种结束呢?”席慕蓉有对时间的独特的感知体验,“时钟时间的根本原则是变化。”她深切的体会到了,如“在我眼前逐日逐夜过去,令我束手无策的,就是这似甜美却又悲凉,似圆满又落寞的人生吗?”,体现了她对生命意识的顿悟和她强烈的时间意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17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