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孔子教育思想方法对当代教学的影响(附件)【字数:10913】

2023-02-12 14:3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学家并且首创了私塾。孔子首创的私塾是中国教育史上“学移民间”的标志。孔子在《论语》中提及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包括孔子提倡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对当代教育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建国以来,对孔子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都是采取肯定的态度。本文将从《论语》中所涉及的教学对象、内容、态度、目的、方法等不同层面与当代教育相结合展开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涉及到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Key words: Confuciu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 teaching thought;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nternet Education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论语》概述 3
1.1《论语》概述 3
1.2《论语》教育思想 3
第二章 《论语》中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与当代教育的对比 4
2.1教学对象 4
2.2 教学内容 5
2.3教学目的 6
第三章 《论语》中学习态度、教学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8
3.1学习态度、方法 8
3.2教学方法 9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 言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在教学期间孔子和其学生的言行,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文化、经济、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近年来对于《论语》中各类思想的研究,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颇丰,综合收集到的资料来说,学者们对于《论语》各方面的研究是相当详细的。除此以外有很多学者将孔子也儒家思想研究得很透彻,学者们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资料也很丰富,部分学者也会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结合起来研究,例如: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将孔子各方面的思想都研究颇深。匡亚明先生在书中把儒家思想中以“仁”为中心的哲学思想作为《孔子评传》这本书的核心,并展开论述孔子在政治、文化、经济、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把《论语》二十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篇做了详细的译注,以便于后人对《论语》的学习。除却各种研究《论语》的书籍之外,还有许多高校期刊上也刊载了许多与《论语》相关的论文,这些论文对《论语》中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各种思想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如第一类:樊洁《〈论语〉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诠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3期),第二类:孔子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启示,如:刘萍《<论语>教育思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硕士论文,广西大学,2014年6月1日出版),第三类:孔子教育思想与其他教育思想的对比,如:王英 2013年5月1日发表的《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硕士论文,青岛大学,2013年5月1日出版),第四类:孔子教育思想的专门研究,如:吕丹《<论语>中教学艺术的研究》(硕士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3月1日出版,以及一些学者著作如《孔子评传》和《我读论语》。可是时代在发展,当代教育的教育现状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本文将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以及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新特点结合起来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地论述。
第一章 《论语》概述
1.1《论语》概述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文化、经济、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在孔子创立私学之前,文化教育被当时的贵族垄断,由此可见孔子创立私学的意义之大。孔子主要在三个时期从事教育活动:第一个时期是“三十而立”前后,大概是孔子三十到三十五岁期间。在这期间孔子开始教授他的第一批学生:平民颜由和子路、贵族孟懿子和南宫敬叔等。孔子凭借了他丰富的知识累积和极高的道德修养在三十岁左右就获得大家的认可。第二个时期是孔子在三十七到五十岁期间,也就是鲁昭公二十七年从齐国返回鲁国到仕鲁之前。当时鲁国政治形势是政不在君而在大夫,大夫之政在仕,孔子不愿与权臣同流合污,所以不愿意当官。这个阶段,许多学生慕名前来孔子门下学习,例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第三个时期是孔子在周游列国之后,六十八岁的孔子将自己的剩余的时光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子夏、子张、曾参都是这一时期的学生。除此之外,孔子还对以往教学中的教学进行整理删定,使之成为定型的教本。而《论语》则是由孔子的学生将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对话进行整理而成的,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在教学期间孔子和其学生的言行。
1.2《论语》教育思想
《论语》以“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展开对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进行论述。在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中,匡亚明把《论语》中的思想大致分为“仁的人生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我对匡亚明先生的观点非常赞同。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此不对“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展开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有教无类”的教学对象、“文、行、忠、信”兼备的教学目的、“朝闻夕死、勤学不倦、当仁不让”的学习态度、“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师生平等”的教学方法。《论语》中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都有极大的影响。就算到了今天,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提高全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也产生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 《论语》中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与当代教育的对比
虽然《论语》中极大部分是教育思想内容,但是编纂者并没有将教育思想理清楚。因此虽然《论语》中教育学内容很丰富,但是体系庞杂。第二和第三章节将从理论的层面对教学对象、内容、目的、方法和学习态度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其与当代教育相对比。
2.1教学对象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一束干肉,象征性地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就可以了。不管宗族贵贱,阶级高低,都是可以获得教育的。孔子的学生共有七十七人,如:德行突出的颜渊、闵子骞,仲弓,冉伯牛;擅长政事的冉有和季路;语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宰我,子贡;子游,子游善于作文章;颛孙师偏激,高柴愚笨,仲由粗鲁,曾参迟钝,颜回经常贫穷无所有。孔子这么多学生中,贫富差距大,各人也有个人的特点,极具多元化。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17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