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人与海》中的大马林鱼形象
内容摘要:海明威是美国文坛中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家,而《老人与海》则可以称的上是海明威的收官之作。一方面,《老人与海》着力刻画了大马林鱼和圣地亚哥的关系;另一方面,从《老人与海》中也可以看到大马林鱼和海明威之间的关系。大马林鱼形象对于小说创作以及小说审美价值的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大马林鱼,不仅可以对小说有一个整体把握,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整部小说的意义和其传达出来的审美信号。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老人与海》大马林鱼形象
Keyword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the big marlin;image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大马林鱼的形象塑造 2
(一)自然形态的大马林鱼 2
(二)作者笔下的大马林鱼 2
1.形态特征 2
2.性格特点 3
三、大马林鱼与主人公及作者的关系 4
(一)大马林鱼与圣地亚哥的关系 4
1.朋友关系 4
(1)强者与强者共存 4
(2)人类与自然共生 5
2.对手关系 5
(1)生活的保障 5
(2)荣誉的战斗 6
3.敌友一体的辩证关系 7
(二)大马林鱼与海明威的关系 8
1.海明威的“自画像” 8
2.海明威情感的物质载体 9
四、大马林鱼的形象意义 10
(一)小说创作的“建设者” 10
(二)审美价值的“传递者”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大马林鱼形象
一、引言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文坛上的著名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海明威创作的高峰,同时也是对“硬汉精神”最有力的阐释。《老人与海》通篇都表现了“重压下的风度”,同时也体现了海明威简洁有力的创作风格和行文特点。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笔下的大马林鱼是整部小说中篇幅最大的海洋生物,是小说情节展开的重要线索,同时也是圣地亚哥最大的朋友和对手,是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全文贯穿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思想,人物形象也被理解为是积极的个人主义的写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说的大马林鱼是联系老人、鲨鱼和海明威的重要纽带,大马林鱼的出现成为了老人获得收入来源、找回自尊荣誉的机会,成为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理由,也成为了海明威寄托真实情感的对象。大马林鱼在整部小说当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不管是衬托人物、烘托气氛、构建小说、表达情意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海明威笔下的大马林鱼较其他形象而言显得更加真实丰满,它身上具有处变不惊的品质,是大而有力的海洋强者,在与人类的博弈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同时也增强了整部小说惊险曲折的艺术效果。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老人与海》的解读,早年大多从人物关系(主要侧重于老人与孩子之间的人物关系)、艺术技巧(包括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电报体等在内的艺术技巧)以及情节特点(主要将老人和大马林鱼以及老人和鲨鱼之间的搏斗作为研究对象)上展开论述,而后更多的研究侧重于宗教原型和生态关系上,有学者认为《老人与海》中的人物、物象、情节与圣经有很多契合点,也有学者认为老人与大马林鱼、老人与鲨鱼以及老人与其他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小说积极的自然生态观念。在这些研究中也会出现涉及大马林鱼形象的内容,但仅针对大马林鱼个体的深入研究却较为缺乏,对此论文将从大马林鱼着手,对小说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大马林鱼形象,从形象的塑造特点出发,力图去挖掘这一形象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及其在整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联系它与主人公及作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剖析海明威所构建的小说世界和从中反映出来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解读《老人与海》的文本及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大马林鱼的形象塑造
(一)自然形态的大马林鱼
针对自然形态的马林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形态特征:马林鱼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大型鲑鱼,背部呈现钴蓝色,鱼肚部分呈现银白色。有明显的背鳍,嘴部呈长矛状,内有颗粒状的牙齿。体延长,侧扁,体长通常可达3米,体重可重达千磅。(1磅约等于0.454千克)
生活习性:马林鱼通常生活在远离海岸的海洋中,性凶猛,游泳敏捷,肉食性
经济价值:由于马林鱼凶猛敏捷的生活习性,它的肉质十分紧实,并且鲜嫩可口,常常被视为佳肴。尤其是在日本,马林鱼的鱼肉常被作为生鱼片的原料,受到众多食客的欢迎。
(二)作者笔下的大马林鱼
海明威笔下的马林鱼是一个较为特别的存在,海明威在创作过程中重点突出了马林鱼“大而有力”、“镇静自若”的形态特征和性格特点,从艺术层面将马林鱼设计成强者的形象并将形象的个性发挥到极致。
1.形态特征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用了不小的篇幅描写了大马林鱼的形态特征,其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通过老人的观察和语言呈现给读者,使得读者身临其境,一条具有灵性的大马林鱼也跃然纸上。全文重点突出马林鱼“大”的特点,这也是对小说中这条大马林鱼最生动最形象的概括。
“它在阳光里亮光光的,脑袋和背部呈深紫色。它的长嘴像棒球棒那样 长,逐渐变细,像一把轻剑,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水里。”“它比这小船还长两英尺。”
“比他曾见过、曾听说过的更大的鱼。”
“它那翅膀般的胸鳍大张着,直竖的大尾巴划破黝黑的海水。”“它的眼睛真大。”
“他起先看见的是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它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从船底下经过。”“它冒出水来,只有三十码远。”
“这尾巴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更高,是极淡的浅紫色,竖在深蓝色的海面上。它朝后倾斜着,鱼在水面下游的时候,老人看得见它庞大的身躯和周身的紫色条纹。它的脊鳍朝下耷拉着,巨大的胸鳍大张着。”
“既沉着又美丽,只有它的大尾巴在动。”
“身子又长,又高,又宽,银色底上有着紫色条纹,在水里看来长得无穷无尽。”
“鱼已经从原来的紫银两色变成了纯银色,条纹和尾巴显出同样的淡紫色。这些条纹比一个人揸开五指的手更宽,它的眼睛看上去冷漠得像潜望镜中的反射镜,或者宗教游行队伍中的圣徒像。”
“它真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
“它赤露的脊骨像一条白线,那带着突出的长嘴的黑糊糊的脑袋,而在这头尾之间却什么也没有。”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
由此可以归纳出这条大马林鱼的几个特征:脑袋和背部呈深紫色;利剑一般的细长的嘴;巨大的眼睛;翅膀般的大胸鳍;镰刀般的巨大的淡紫色尾巴;身体又大又宽,有十八英尺长;周身淡紫色的粗条纹。
可见,海明威向读者刻画的大马林鱼形象是十分细腻完整的,读者凭这些文字就能对大马林鱼的外貌有所感知,而其中最突出的直观感受就是“大”,最突出的形象特点也是“大”。
2.性格特点
海明威笔下的大马林鱼是一条真实、勇敢的鱼,它在抵抗外界时的行为表现了它的力度和风度。这一艺术形象与客观的实体形象的矛盾区别就在于它具有拟人化的性格特征,全文重点突出了它“镇静”、“毫无畏惧”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也是对大马林鱼性格特点最合适的概括。
“不过它似乎很镇静,他想,而且在按着它的计划行动。”
“钓索朝水中溜得既快又稳,说明这鱼并没有受惊。”
“鱼能游得很快,这本领至今尚未使出过。”“钓钩挂在它的嘴角,它把嘴闭的紧紧的。”
“不过它是一条那样沉着、健壮的鱼,似乎是毫无畏惧而信心十足的。”
“它正用它的嘴撞击着铁丝导线,他想。”
“那鱼竖直了身子,又慢慢地游开去,大尾巴在海面上迂回前行。”
“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
由此可见,被艺术化了的大马林鱼是大海中充满力量的强者,它的每一个动作都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力度和气度。在上钩—反抗—死亡这一整个过程中,它都能够保持镇静,以处变不惊的对事态度来完成整个过程。百科书中的内容多侧重于大马林鱼的习性,而小说的艺术手法将大马林鱼赋予了人性,使得一条灵敏机智的、坚韧的大马林鱼跃然纸上。
三、大马林鱼与主人公及作者的关系
大马林鱼的形态特征和性格特点是设定在《老人与海》的大背景下的,这也表明了这条大马林鱼是不同于其他同类和不同类鱼种的。海明威用了大半本书的篇幅来描写大马林鱼或者与大马林鱼相关的人物和场景,并突出描写了圣地亚哥对大马林鱼的赞扬和欣赏,从中也体现了他们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同时也引出了马林鱼和海明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大马林鱼与圣地亚哥的关系
大马林鱼与主人公圣地亚哥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可谓亦敌亦友,两者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和谐统一的,看似矛盾的关系在两者身上和谐共生。柳东林在其文章《<老人与海>的原始主义倾向及禅意体验》中将大马林鱼与圣地亚哥的关系分为三层,分别是大鱼是猎物、大鱼是朋友和大鱼是大鱼,“这是老人与大鱼的第一层关系,老人即渔夫,大马林鱼即猎物在老人的情感世界里,大鱼已经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这是老人与大鱼的第二层关系大鱼只是大鱼,这是老人与大鱼的第三层关系”。在这三层关系中,本质上无外乎朋友、对手以及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里,论文将大马林鱼与圣地亚哥的关系简单分为两层:朋友关系和对手关系,由这两种关系引申出他们之间敌友一体的辩证关系。
1.朋友关系
(1)强者与强者共存
在《老人与海》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在描写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斗智斗勇的场面,双方都是不甘示弱地想要打击对方。圣地亚哥是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渔夫,他独自一人在受伤和腿脚僵硬的情况下战胜了一条大马林鱼和成群来袭的鲨鱼,他是一名强者。大马林鱼与圣地亚哥周旋了三天两夜,同样也是在受伤的情况下,它也是一名强者。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