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姜夔的恋情词
内容摘要:姜夔是南宋时期别具风格的一位重要词人,因其个人独特经历,其恋情词很有研究价值。姜夔从小命运艰难,长期漂泊,且当时的南宋社会偏安江南,科举制腐朽,他多次试图踏入仕途未果,一生浪迹江湖。年轻时与合肥女子相恋,影响其一生,故而创作了大量恋情词。通过对其恋情词的解析,可以深入研究其情感特色、艺术特征。在情感内容上,白石恋情词主要反映其至真至纯的爱情,且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艺术特色上,幽韵冷香、清空骚雅是其最主要特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姜夔恋情词情感特色艺术特色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姜夔恋情词的情感特色 1
(一)表现出至纯至真的爱情 2
1.与其他词人相比爱情真诚专一 2
2.恋情词之纯真乃时势所致和性格使然 3
(二)强烈的生命关怀意识 4
1.以爱情意识传达生命感伤色彩 4
2.爱情追忆与家庭关怀意识交织 4
三、姜夔恋情词的艺术特色 5
(一)幽韵冷香、清空骚雅 5
1.以幽冷意象传达清空意境、骚雅品格 6
2.以“韵”为美追求词作骚雅化 6
(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7
1.炼句用典 7
2.直抒胸臆 8
四、姜夔恋情词的评价 8
五、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试论姜夔的恋情词
一、引言
姜夔(约公元1155—1221年) ,南宋著名词人,饶州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为人清高,终生布衣。作为南宋时期艺术成就很高的一位词人,他诗词曲俱佳,且以词名世,在南宋词坛自成一家,形成江湖词派。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传世,后人常称之为姜白石。
姜夔一生经历坎坷,长期漂泊,性格孤高耿直。很小的时候,姜夔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汉阳。父亲死后,十四岁的姜夔依靠姐姐,在汉川县山阳村度完少年时光,直至成年。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至1183年(淳熙十年),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就在这十年间,姜夔往来于江淮之地,几度客游扬州、合肥等处。虽然生活清苦,但才华已然显现,正所谓“诗传王侯家,翰墨到省寺。姜郎粲然文,群飞得孔翠。”(陈造《次姜尧章赠诗卷中韵》)。也就是在合肥,姜夔经历他一生难忘的恋情。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在淳熙三年(1176) 至十三年(1186)往来江淮间,在合肥与一位青楼琵琶女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此女擅长音乐,姜夔精通音律 ,遇此知音,甚是爱恋。
这段恋情前后持续十余年,白石曾为她多次前往合肥,后来这位女子远去他乡,两人从此再未谋面。这段未果的恋情成为白石心中的一生之隐痛。从这段恋情开始,直至终老,姜夔恋情词的创作就从未间断,恋情词也就成为其诗词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白石道人歌曲》记载,现存姜夔词84首,但《全宋词》存其词87首。感慨时事、抒写身世之感的如扬州慢等有十四、五首,咏物之作二三十首;恋情词,包括涉及合肥情事的词在内约22首,若再加上托兴梅柳之作,则恋情词占其词作四分之一。
几百年来,姜夔的恋情词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激辩与欣赏,褒贬不一。王国维对其批评甚多,亦相当认可:“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音。”(《人间词话》)本文尝试梳理姜夔恋情词的特色,从姜夔本人性格特征、社会背景,结合恋情词的赏析,分析其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以期较全面的反映其恋情词的整体风格。
二、姜夔恋情词的情感特色
白石二十余首恋情词,就其情感的特色而言,以其青年时期的合肥恋情为主要内容,描写其真挚纯洁的爱情。在描写爱情的同时,传达出强烈的生命关怀意识,虽常感伤年华易逝,却不忘对家人的关爱。
(一)表现出至纯至真的爱情
一般所谓恋情词,可以理解为描写男女双方恋爱时相见、相爱,离别后相思、相怨的爱情词。因其独特个人经历及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白石词表达爱情的至真至纯。
1.与其他词人相比爱情真诚专一
姜夔对爱情忠贞,对恋人专一,体现在众多词作中。在八十多首词中,有关其恋情的作品,夏承焘曾“依年月先后,列其有本事各词”,认为共有二十一首。从晚唐五代开始至北宋,恋情词大多是写美女和爱情的,比如柳永、周邦彦,但姜夔的合肥之恋与晚唐以来的文人歌妓之恋不同,是平等、互相尊重、真挚专一的爱情。从其后期词作来看,他在二十多岁游历到合肥,与合肥青楼女子的恋情颇有知音的惺惺相惜,那女子通音律,而姜夔对音律颇有研究,两人在精神层面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其感情基础,超出了一般文人歌姬的萍水相逢,更无狎妓一说。
姜白石的恋情词,只写其一个人,而且从来都不提及合肥女子的名字。从其恋情词作来看,这是对合肥恋人的尊重,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维护。但是柳永、晏几道所写的都是大多的歌妓和酒女,而且不止叙述一个人。例如:柳永《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再看姜夔词,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相思至深,用情至真,不管是几度春秋,鬓发成丝,岁岁红莲夜,依旧黯然相思。在白石所有恋情词中,极少有男欢女爱的描写。《解连环》是较早的一首,是个例外,但是比之与柳永等人,仍然较为含蓄。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到他与合肥情侣最初恋爱时的情形:
玉鞍重倚,却沉吟未上,又索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惟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这首词使用倒叙手法,描写了他与合肥情人初次分手时的情景。开头即用一组特写镜头,写自己临上马之际,迟迟不肯离去,引起对往事的一番回忆。“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写出作者与情人恋爱,其基础之一是音乐上的知音,两人互相欣赏,有共同志趣。这被姜夔看作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半面之缘(她看到姜夔而姜夔未见到她,所以说是“半面”),但是我至今难以忘怀!于是姜夔深受感动,两人相互爱慕,惺惺相惜,由此诞生一段刻骨铭心的至真爱情!由此可见,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双方互相欣赏、真情付出的基础上的。这是与其他恋情词的截然不同之处。
下阕开头回忆分手之夜二人的云雨之情。“问后约、空指蔷薇”,姜夔似乎不能许诺一年之期再相见。分手之后,姜夔为生计奔波,再难相见,但他的心中对约定一直念念不忘。“念惟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想来只有一帘皓月,照彼孤眠了。这里从对方着笔,含有对自己未能如期赴约的内疚!
2.恋情词之纯真乃时势所致和性格使然
姜夔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其词作对爱情的表达,既是时势所致,也有个人经历的原因。时代背景方面,南宋偏安江南,社会经济发展,诗词创作再掀高潮。姜夔一生历经南宋高、孝、光、宁四个时期。在他二十至五十岁期间,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宋金议和,偏安于江南,在这珍贵而短暂的和平时期,南宋社会经济发展渐渐趋于繁荣,为南宋诗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自苏轼之后,再掀创作高潮。一批词人,以柳永为代表,其词作如其生活一样香艳。而姜夔却保持孤高独立的性格,不趋炎附势,而是靠其诗词曲作、高洁品格结交志同道合、趣味相投之人。身世坎坷,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就为姜夔的词创作奠定了基础,为其抒发漂泊之感、寻归之情、恋人之思提供了沃土。
从其个人经历方面,也可看出其恋情词表露出对爱情的至真至诚。二十多岁,邂逅合肥青楼琵琶女,产生一段缠绵悱恻、惺惺相惜的恋情。这段一无所有的年轻时期的爱情,恰恰是最真诚、最无邪的男女之爱。后来,姜夔仍经历见识过不少声妓之娱。三、四十岁,他南归太湖流域。约1185年(淳熙十二年),姜夔以故人之子的身份拜谒与范成大
出于对姜夔才华的赏识,萧德藻
姜夔爱情词的情感纯度、深度,都是前人无法企及的,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像他那样用情如此专一,一生挚爱,无怨无悔。
(二)强烈的生命关怀意识
白石恋情词体现的生命关怀意识,随其生活经历而不断丰富。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关照,以爱情反映自身生命成长、传达身世飘零之感,爱情埋藏心底,不忘对家人的关爱,都是其生命关怀意识的体现。
1.以爱情意识传达生命感伤色彩
由于人生悲剧性的经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理想与现实落差造成的困惑,白石恋情词具有鲜明强烈的感伤色彩,叹年华易逝,感爱情之痛。他把这种感伤融合于恋情词中,体现出叹老嗟卑、伤春悲秋的生命意识。
姜夔的人生经历可谓坎特而独特,一生漂泊江湖,如闲云野鹤般往来于青山绿水。以晚唐陆龟蒙自拟,自号“江湖散人”,自嘲“夜夜山中煮白石”,命途多舛但态度超然。其爱情经历的独一无二,难以厮守,但却执着的追求人生理想,创作美学,关照个体生命的成长,用爱情意识传达生命意识,写下了诸如:“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点降唇》),等等带有强烈的伤春感时、叹老之悲的词句。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