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薖《竹友词》浅析
内容摘要:宋代词人谢薖有词集《竹友词》流传于世。《竹友词》秉承婉约派温婉细腻的特点,抒发儿女情长的传统。《竹友词》在内容上分为交游酬唱词、咏物词、艳词与佳节怀人词四大类。词作没有正面反应社会现实的内容,而是通过朋友之间的交游酬唱来展现词人隐居生活的恬静安逸,表达词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竹友词》以中华传统的儒道文化为底蕴,因袭着儒道思想的精髓。词作中表现出来的“仁”与“礼”等儒学思想以及返璞归真的道家思想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内涵。在艺术技巧方面,词人将江西诗派用典的作诗手法运用于词的创作中,活用事典,化用前人诗词,推陈出新。另外,词人擅于将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词人在表达情感时,多以豪语写悲情,看似旷达,实则忧郁。《竹友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安于隐逸,感情细腻,内心孤单的文人形象。谢薖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擅长于以诗法入词,这使《竹友词》对于我们研究江西诗派的创作手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谢薖《竹友词》内容艺术价值
目 录
一、引言 1
二、《竹友词》内容分类 1
(一)交游酬唱词 1
(二)咏物词 3
(三)艳词 5
(四)佳节怀人词 6
三、《竹友词》艺术特点 7
(一)善用典故 8
(二)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9
(三)以豪语写悲情 9
四、《竹友词》中的词人形象与词作价值 10
(一)词人形象 10
1.词人是一个安于隐逸之人 10
2.词人是一个感情细腻内心孤单之人 11
3.词人是一个好于饮酒赋诗慷慨豪迈之人 11
(二)词作价值 12
1.谢词与江西诗派 12
2.谢词中的儒道思想 12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谢薖《竹友词》浅析
一、引言
谢薖(1074-1116),字幼槃,号竹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后期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与从兄谢逸齐名,时称“二谢”。
《宋史翼·谢薖传》记载谢薖:“尝为漕司首荐,省闱报罢,以琴弈诗酒自娱,诗文不亚其兄”。吕本中《师友杂志》中记载:“大观间,幼槃下第归临川”。谢薖曾举进士不第,不愿以歧路进身,“老死布衣”。谢薖为人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修身励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豪发污染”,卒年四十三岁。谢薖有诗文集《竹友集》,词集《竹友词》。《全宋词》录存其词十七首。词作数量不多,内容却不单一。目前学术界关于谢薖《竹友词》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现有的相关材料,提出自己对谢薖《竹友词》内容分类,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看法。
二、《竹友词》内容分类
《全宋词》存谢薖词十七首,仅一首长调,余皆为小令。目前,国内学者对谢薖《竹友词》的研究并不多,关于《竹友词》内容的分类也大不相同,且粗略不详。在这里,笔者在通读《竹友词》的前提下,在理解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按照词作的描写内容的不同以及表现情感的差异,试为分类如下:
(一)交游酬唱词
士大夫文人之间的交游酬唱词在《竹友词》中数量是最多的。词人终不得志,老死布衣,陪伴他度过自己隐居生活的便是这些高人文士。朋友之间的酬唱赠和便成了词人生活的乐趣之一。暂且抛开谢薖的诗文不讲,仅从词集上来看,谢薖词集中提及的友人主要有陈虚中、李商老、董之南、董彦远、谢逸、何之忱等,以下一一介绍。
李彭,字商老,与谢薖同被列为江西诗派诗人,二人交往密切。谢薖提及李商老的词有《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如梦令·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生查子·和李商老》以及《如梦令·陈虚中席上作赠李商老》。陈珹,字虚中,任抚州通守。词人除在以上赠和李商老的词作中有提及此人之外,提到他的词还有《定风波·七夕莫莫堂上呈陈虚中》。谢逸,字无逸,谢薖从兄,长薖七岁,与谢薖同学于吕希哲。何之忱,隐逸之人,与词人交游甚密,二人关系深厚。谢薖在词《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及何之忱诸友》中提及此人。董之南、董彦远均为董氏。词人与董氏有姻亲关系,《宋诗纪事》记载:“幼槃妻董氏,贤而知学。幼槃每与客论古事,有所遗忘,妻必能记之”。谢薖在词《虞美人·九日和董彦远》与《蝶恋花·留董之南过七夕》中提及他们。
1.赠别类
谢薖赠别词有《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以及《生查子·和李商老》。
谢薖的赠别词虽流露着无奈之情与依依惜别之感,却写得干净利落,清秀健朗,如《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
雪消新洗寒林碧,华堂向晚开瑶席。一曲杜韦娘,有人空断肠。谪仙同夜宴,晓即归程远。莫放酒樽空,主人陈孟公。
这首小词从写景开篇,词人构造了一个雪已经融化,林子像洗过一样碧绿的场景,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词人写景由室外写到室内。主人在华丽的房屋里备好了美酒佳肴为我送别,在这离别的时刻,一曲杜韦娘真是让人肝肠寸断。主人是个好客之人,盛情款待,何不畅饮。“陈孟公”是指西汉河南太守陈遵,史书记载此人洞明事理,清廉节俭,善文词,不拘小节,好客。在这里,谢薖用以比喻自己的朋友。这是一首赠别的小词,词人没有用哀婉缠绵的语言来表达期期艾艾的离别情,而是通过直白的语言缓缓流露,给人平和之感,干净利落。
2.表现隐居生活类
谢薖的交游酬唱词不但展现了士大夫文人之间重友谊的场面,而且描绘了词人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与怡然自得的心情。酬唱词中词人向我们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如《浣溪沙·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
柳絮随风散漫飞,檐冰成柱粟生肌,力排寒气赖金卮。赋丽谁为梁苑客,调高难和郢中词,且烦呵笔写乌丝。
首句化用典故,《世说新语》记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3.怀人类
离别时,词人是伤感的;离别后,对友人的思念更是绵绵不绝。《竹友词》中通过描写自己的孤寂来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词作也是有的,请看《如梦令·陈虚中席上作赠李商老》:
人似已圆孤月,心似丁香百结,不见谪仙人,孤负梅花时节。愁绝,愁绝,江上落英如雪。
首句,词人将自己比作是一轮圆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朋友陪伴的人是孤独的,所以词人感觉月亮也是孤单的。因丁香花蕾丛生如节,如人的愁绪一样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历来被文人看做是忧伤的化身。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便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词人把心绪比作丁香,暗含愁绪绵延不尽之意,奠定了全词的伤感基调。“谪仙人”原是指李白,这里指词人的朋友李商老。面对良辰美景,词人感叹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在身边,无人一同欣赏这大好的梅花景色,真是辜负梅花,也是辜负自己啊。“愁绝,愁绝”词人直抒胸臆,直截地感叹无人相伴的孤独。最后词人以“江上落英如雪”做结,从上一句发自肺腑的直抒胸臆转到这一句对景物的描写上,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好似奔腾之水化成汩汩细流,惆怅之感绵绵不绝。
(二)咏物词
1.咏梅
《竹友词》中有三首咏梅词。词人偏爱梅花,大致是因为梅花与他高洁的人格以及独到的审美情趣有关。谢薖的咏梅词有《偷生木兰花·梅》、《菩萨蛮·咏梅》以及《减字木兰花·和人梅词》。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是高洁坚韧的象征,历来受隐士高者的青睐。宋·王安石有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借梅花书写自己孤高淡泊的人格。同样地,谢薖的咏梅词也是借梅花的高尚品质来表现自己,如《减字木兰花·和人梅词》
江边一树,愁绝黄昏谁与度。琪树琼枝,不受雄蜂取次欺。风前望处,直恐乘风吹得去。能动诗情,故与诗人独目成。
词人将梅花当做是自己的伴侣来写,意寓着自己有着梅花一样的高洁品性,有着和梅花一样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也有着和梅花一样的一枝独尊的孤单寂寞。“琪树琼枝”常被用来形容女子亭亭玉立的身材,宋·秦观有词句“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是离人远”便是这种用法。这里词人把梅花当成美人来写,形神具备。江边的梅树是孤独的美人,在黄昏中独自伫立着,。“不受雄峰取次欺”词人想象着梅花是懂得词人孤独之感与诗情的,好像相见恨晚的老友。“目成”二字,本指男女眉来眼去,以目传情,如《楚辞》中“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这边是作品的独特之处。寓意深刻,力求出新。联想当时新旧党派之争,谢薖仕途受阻,其中的失落彷徨虽已散去,可心绪终归是郁闷惆怅的。若不是词人有着梅花一样坚忍不拔,孤芳自赏的高洁品质,恐怕这早陷入这昏暗无绪的官场之争了。
梅花不但因甘于寂寞,刚正高洁的品质为世人所喜爱,而且因花姿秀美,香气宜人的天生丽质吸引着许多文人的歌颂,谢薖便是其一,如《偷生木兰花·梅》:
景阳楼上钟声晓,半面啼妆匀未了。斜月纷纷,斜影幽香暗断魂。玉颜应在昭阳殿,却向前村深夜见。冰雪肌肤,还有斑斑雪点无。
此词多处用典,且每个典故都是关于女子的典故,下文论述谢薖用典手法之处将会展开细致分析。词人用女子来表现梅花,将梅花与美人融为一体,且女子是赵飞燕般美艳的女子,是徐妃般孤高的女子,把梅花树的冷艳媚态展现得生动形象。梅花已经不是梅花,而是一位仙女。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谢薖继承了前人以人喻梅的思想,用典想象,给人一种朦胧美。
隐逸生活少不了对大自然的欣赏,象征着高人隐士坚韧人格的梅、兰、竹、菊等植物自然是吸引他们歌颂的对象。谢薖的咏物词有四首,三首咏梅,一首咏海棠。
2.咏海棠
海棠花有“花中神仙”之称,花姿飘逸,妩媚婀娜,象征着男女离别。谢薖的咏海棠词,也是采用人花结合的手法,将海棠比喻成美丽的女子,表达的是自己的惜春之情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请看《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半怯新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娇莺啼破清昼。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带艳,娇波双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似得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月还相守。免叫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当成羞怯的少女来写。上阕写景,营造出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环境,海棠花似开未开,半开半露,像羞怯的少女一样。晶莹剔透的花瓣就是女子娇嫩的肌肤。人迹罕至的亭子里有一只莺在啼叫,啼声打破了这清晨的宁静。还记得上次花开时节,男女主人携手走在这亭子里,女主人的发髻上斜带着一朵盛艳的花。花美可是不如人美,而最美的是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好像在诉说无限情思。罢了,海棠花开不长久,可比这花开更不长久的是相守的好时光,不如饮酒畅谈,暂享片刻的欢愉。词人从花写到人,写花也是写人,写人也是说情,是诉说对心上人的怀念。虚实结合,词人把想象之景与现实之情相联系,借物抒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