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颜氏家训·文章》篇中的文学创作思想

2019-12-16 20:2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颜氏家训·文章》篇中的文学创作思想[20191216202057]
内容摘要:《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家训之作,为北齐文学家颜之推所著,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上也对我们当今文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中《文章》篇主要反映了颜之推的文学思想,在文学理论比较匮乏的北朝,《文章》篇有着重要的地位。颜之推在《文章》篇中提出了具体的文学创作要求,首先要处理好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其次要改革文体,兼采古今,此外,对文学创作的特殊性也有新的认识,还提到了在文学鉴赏方面的思想。论文是以《颜氏家训》中的《文章》篇作为文本,首先分析文学创作有哪些基本特征,然后分析文学创作对创作者的要求,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文风问题,也就是挖掘颜之推文学创作思想形成的原因,进而完成对其中文学创作思想的解析。希望通过这次的探讨,能为深化颜之推文学思想研究略尽绵薄之力,也为促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颜氏家训文章文学创作思想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文学创作的特征 2
(一)文学创作的方法问题 2
1.思维灵巧 2
2.慎用典故 2
3.控制情感 3
(二)文学创作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
1.内容为主,形式为辅 4
2.内容与形式也应统一 4
三、文学创作对创作者的要求 5
(一)才气 5
(二)学问 6
(三)借鉴 7
四、文风问题 8
(一)家族文风 8
(二)社会趋向 8
1.重视诗赋 9
2.古今并重 9
3.反对浮艳 10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颜氏家训·文章》篇中的文学创作思想
一、引言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人们不断地分析总结文学创作的经验 ,并探讨文学创作问题。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创作的自觉时期,从中能找到不少关于文学创作的高明见解。晋代陆机 的《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阐述文学创作的著作,主要论述了“论作文之利害所由”。陆机 通过大量创作实践,目的是为了解决文学创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针对文学创作中主体与客体 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探索了“物、”“情”、“文”三者的关系,此外还对创作中的构思过程作了比较细致地论述,为以后的文学创作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明代的李贽 、清代的金人瑞、李渔 通过研究小说、戏剧 ,也总结出不少创作经验和提出一些精辟的见解,在中国文学创作 理论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颜氏家训·文章》篇中的文学创作思想。《颜氏家训》是北朝颜之推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内容涉及到儒学 、文学 、佛学 、历史 、文字、民俗 、社会、伦理等多个方面。颜之推在《文章》篇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文学创作理念,对当时社会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是非常看重的,曹丕说过,“盖文章,精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颜之推在《文章》中开篇先点出文章起源于《五经》,这可以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中找到依据,“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这一段话与颜之推的言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看出颜之推提出这样的观点多少是受到了刘勰的影响。此外,颜之推还提出各类文章都有自己的用途,但是自古以来的文人,大多陷于轻浮。颜之推也推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文章的功能在于表达作者的感受,抒发性情,这样也就容易使人恃才自负,疏忽操守。针对这种现象,他对子孙们如何写好文章提出了要求,在这些要求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文学创作观。明代翰林院修撰于慎行在为《颜氏家训》写的《后叙》中有过这样一段话,“夫其言阃以内,原本忠义,章叙内则,是敦伦之矩也;其上下今古,综罗文艺,类辨而不华,是博物之规也;其论涉世大指,曲而不诎,廉而不刿,有大易、老子之道焉,是保身之诠也;其撮南北风土,俊俗具陈,是考世之资也”,从中可以看出于慎行给予了高度评价,所以《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在文学创作理论上留下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所重视和探讨。
二、文学创作的特征
要探讨《文章》中的文学创作思想,可以先从文学创作的特征入手,颜之推从文学创作的方法问题和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两个方面阐述了文学创作的特征。
(一)文学创作的方法问题
鲁迅 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过,“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 ,衣服在山西 ,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鲁迅的这段话说明了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活动,有其特殊的创作方法,而颜之推从思维灵巧、慎用典故、控制情感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学创作的方法问题。
1.思维灵巧
《文章》说:“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蚩鄙”出自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 ,蚩鄙益者”,都是粗野鄙陋的意思。在这段文字里,颜之推指出迟钝的人研究学问,只要刻苦用功,也能达到精深熟练的水平;笨拙的人写文章,即使深思熟虑,终归鄙俗不堪。他的这段话放到今天来看,或许会遭到不少人的指责,因为有些人并没有什么写文章的基础,也没有很好的文学才华,他们就是喜欢写作。我觉得颜之推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强调写文章需要有灵巧的思维,因为文学创作虽然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但也必须通过思维才能促使问题进入深层,然后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所以这就要求作家写文章时思维要灵活。
2.慎用典故
生活中用典现象很常见,但是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典故要慎重。文人写文章时经常会使用典故来充实文章的内容,美化词句,但关键是要通俗易懂,所以颜之推提出用典要自然,而且不宜过多地使用。“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颜之推赞成沈约所说的用典要让人明白易懂,而且沈约自己也做到了这一点,邢子才就说过沈约的文章用典使人觉察不出,就好像直抒胸臆一般,这是让人非常佩服的。此外,颜之推也发现了用典上的某些弊病,“《吴均集》有《破镜赋》。昔者,邑号朝歌,颜渊不舍;里名胜母,曾子敛襟:盖忌夫恶名之伤实出。破镜乃凶逆之兽,事见《汉书》,为文幸避此名也”。因此可以从中总结出文学创作需要慎用典故。
其实颜之推并不像其他的文人一味地反对用典,他只是反对那些用典却不知典故的现象,对一些喜欢用生僻典故的现象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因为,典故运用的是否恰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文章的质量,也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效果。当然颜之推知道自古以来运用典故错误的人肯定是有的,但有些书籍已经不存在了,后人也不可能看到,所以他也不敢妄加评论。因而颜之推列举了用典上肯定存在错误的例子,借此希望子孙们要引以为戒,用典要得当准确。
3.控制情感
文学创作除了需要思维灵巧、慎用典故,《文章》中还提到,“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这里的“气”指的是才气、气质,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中的“气”是相同的概念。这里主要讲的是情感抒发的问题,自古以来文人一直都强调文学创作要抒发情感。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是说只要有文学创作,就有情感的抒发,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当作家遇到喜悦或悲伤时,就会流露情感,然后通过文学创作抒发。比如唐玄宗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最终成为了千古名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话出自诗人艾青的抒情名篇《我爱这土地》,这些都是作者抒发情感的体现。颜之推也强调情感需要表现出来,但是他的独到之处在于他还提出要懂得控制,就好比人乘快马一样,虽然有一种飘逸之气,却仍要勒紧缰绳。从中可以看出文学创作要适度抒发情感。
颜之推用形象化的语言阐明了观点:写文章时不能一味放任、漫无节制,但也不能管束地太紧,借助文学大师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文学创作应该像是戴着镣铐跳舞,从中也可以看出颜之推恪守“以理节情”的传统儒家思想。同时,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学重视的正是以理节情、情理结合的平衡,正是因为如此,颜之推才会提出写文章既要有“逸气”,又要“衔勒”的主张。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