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1 引言1
2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必要性2
2.1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可以提高救助效率2
2.2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可以提升救助专业性3
2.3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可以增加救助资源4
3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可行性4
3.1 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是相似的5
3.2 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服务理念是一致的5
3.3 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服务方法是互补的6
4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7
4.1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7
4.2 在社会救助机构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8
4.3 在社会救助机构中实行项目运作方式8
5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策略9
5.1 促进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体系的对接9
5.2 促进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融合10
5.3 促进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专业复合人才的培养10
结论12
致谢13
注释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
m/subview/17559/7846294.htm>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
从全国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乡社会救助改革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突出体现为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内容不断丰富,目前己经初步形成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各种专项救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这一体系在我国社会福利框架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在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由此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还不能说是很完善,社会救助实践中还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社会救助还存在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空间。由此,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正在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和理念去引导并且慢慢增强社会救助的力量。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不仅促使社会工作回归其专业本意,彰显其专业价值,而且推动社会救助从物质救助迈向社会服务,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国内学者认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叠加式的救助服务。即向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或现金给付或援助,在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再向其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非现金、非物质型服务。另一方面,表现为嵌入式的救助服务。即在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实施于社会救助的过程中,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知识、方法去开展社会救助,以使社会救助工作人性化、更富有成效。国外学者认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不是两项工作简单的整合、衔接或协同,而是理念、制度、机制、知识和技巧上的融合。应当植于社会救助内部,成为社会救助的一部分。
在研究思路方面,本文从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找其自身的局限性以及这些局限性所带来的对社会工作介入的需求。并从服务对象、服务理念、服务方法三方面入手,论述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可行性。最后,针对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和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对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会救助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对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和对策,从社会救助自身、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可行性等几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本文选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阅读大量的文献材料是论文写作的重要基础。在检索和阅读文献过程中,可以不断积累素材,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材料和理论准备。比较研究法通过与多名被救助者的互动,比较不同社会救助服务的差异性,了解社会救助在提供救助服务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和策略。
2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必要性
经过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发现社会救助本身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社会救助效率低下,缺乏专业理念的指导,忽视长期发展等。而社会工作本身的特点使其在介入社会救助时能有效的改善这些不足之处,这就使得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成为了一种必要。
2.1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可以提高救助效率
2.1.1 社会工作可以改善多重救助现象
制度分割,整体化的社会救助效能难以实现。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多重救助的简单叠加现象,在一些城市还出现许多救助项目与低保直接挂钩。而造成社会救助项目叠加的原因是缺乏相互的衔接配套,如专项救助与临时救助、灾害救助与应急救助、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低保与就业援助等相互间的制度分割[1]。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令其衔接整合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使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效能。
2.1.2 社会工作可以完善救助体系
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系统呈现出各自救助的局面,财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资金的预算和安排;民政部门负责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灾民救助、临时救助、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等;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援助;卫生部门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农委扶持农村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建委负责廉租房救助;教委落实教育救助;工会开展困难职工帮困;残联和妇联实施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救助;慈善机构吸收捐助和开展慈善项目[2]。这样的局面不仅不利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同时,增加了社会救助的环节和运行成本。而社会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过程。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有利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2.1.3 社会工作使救助部门管理服务并重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主要是靠政府和民政部门展开的,他们既要承担社会救助的管理工作又要承担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服务的职能。这往往会导致政府及相关部门会出现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其服务性的理念对社会救助机构的管理能起到较大的作用,使社会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服从机构管理的同时也能够较完善的为救助对象提供服务。
2.2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可以提升救助专业性
2.2.1 社会工作可以发展社会救助专业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2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