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聊斋志异中女商人形象(附件)

2021-01-08 10:0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中国古代有关商业活动的小说文本中的女商人形象,因受到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和“男性中心”的影响而并不常见,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描写女商人作品的数量,于前人相比是个新的高度,其作品中女商人的形象,于前人作品中的女商人形象,有很大的突破,她们自主、独立、勇敢,最独特的是她们不具有像传统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才可以生存的特点。本文以《聊斋志异》中女商人形象为切入点,在借鉴与吸收前人的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来详细的分析与探究《聊斋志异》中女商人的形象,并最后总结与分析出女性经商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对现代女性的启示,从而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那时期女性对生活的真实追求,及封建制度对女性的禁锢。
目 录
绪 论 1
1《聊斋志异》中女性经商的原因 3
1.1 生活所迫 被逼经商 3
1.2 兴趣爱好 自愿从商 4
2《聊斋志异》中女商人的特征 5
2.1 敢作敢当 胆大心细 5
2.2嫉恶如仇 精明能干 6
2.3工于心计 幕后指挥 7
2.4 不做依附 经济独立 8
3女性经商对社会的影响 8
3.1 女中也有强手 男女应该平等 9
3.2冲破封建牢笼 女性意识觉醒 10
3.2.1 女性独立爱情观点觉醒 10
3.2.2 女性独立经济意识的觉醒 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绪 论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历经四十余年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其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的一大特色就是“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致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所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P99]作者将各种各类的花妖鬼怪赋予人性化,作品中描写的多是女性,而这些女性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女商人。《聊斋志异》全书四百九十余篇,描写女商人的作品约有十七篇,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左右。
众所周知之,在我国古时,很早就有商人的存在,据网查,汉代就已经有具体的商人定义,在《白虎通》中就写道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商人之为言章(彰)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无),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也。故通物曰商,居卖曰贾。”。尽管这一类人很早就存在,但这并不能对他们底下的地位有任何作用,这从一些古时的制度中可以看出,例如:在秦朝时,就规定,商人即使是富得流油,也不可以穿丝绸,还有唐朝时期,规定商人不得入朝为官等等,这一现象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所转变。
女商人,是指一些有别于一般闺阁女性、和男人一样参与经商活动及社会事务的女性。她们勇敢的走出“房门”,打破“男不言内,女不言外”[P94]的主流伦理意识下的社会格局,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种商业活动中和男子一样一决高下。
根据相关资料,最早有关女性从商的史料在战国至秦时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对女性商人有记载:“秦时,巴郡有寡妇名清,其夫得丹穴而致富,夫死,妇能守其业,以财自卫,人不敢犯。秦始皇以为贞妇,为筑女怀清台。”[P1599]。两汉时期时期《后汉书.灵帝纪》篇,光和四年,“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P1031]汉代的班固在《西都赋》中写到:“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P423]这类作品虽记有女商人的身影,但大都不是正面形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地位本就底下,更何况是女商人。
真正改变人们对女性经商看法的应该是明代以后,因为明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让人们认识到经商的好处,对商人有了新的认识。到了清代,清政府虽对外实施闭关锁国的制度,但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影响,加上当时的统治者为快速的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活动的措施,让商品活动走向繁荣。这使得依赖于经济基础而生存的封建社会制度,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的被瓦解,让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商人的队伍中去。
《聊斋志异》从诞生之日起,书中所描写的商人形象,曾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和评论者的关注,直至今日还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清代,从成书之后就开始,主要以评点为主。这时期评点最多的代表有单明伦等人,评点者对《聊斋志异》涉及商人商业的作品所作的评论呈现出零散、不连贯的特点,且评论的角度也比较单一,侧重点是对人物道德的评价,整体比较薄弱。
二是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时期的研究者对《聊斋志异》中商人和商业的研究进入到了相对独立的专门评论和专题评论阶段,邵毅平的《中国文学中的商人形象》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还有“《聊斋著作的自然经济与发展趋势描写》、《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商业思想》、《论蒲松龄的商业精神》”。除此之外,“也有对商人形象探索,主要有《论<聊斋志异>的良商形象》、《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形象》、《论<聊斋志异>中的恶商形象》等篇目”。⑥
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商人形象的研究,文章较少,有邱邵雄的《中国商贾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文章对《聊斋志异》商人形象进行说明时还特别介绍了女商人形象,但其缺乏系统性,对儒商和女商人等问题上缺少深入的探讨。张青的《论<聊斋志异>的儒商形象》(《聊斋志异》研究,2004年,6月)。[P8191]何雨的《试论<聊斋志异>中商女的婚恋意识》(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0月)⑦章中涉及到了商人之女与女性商人对自主恋爱与婚姻自由的意识。王会敏的《谁说女子不如男——论<聊斋志异>中的女强人形象》(兰州教育学报,2004年,第4期) ⑦其中分类论述《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六种形象中,关于女性商人的论述涉及数量较少,案例分析比较单薄,角度单一。程美秀的《论<聊斋志异>的良商形象》(《聊斋志异》研究,2006年)⑦,其中主要对《聊斋志异》中的《鸦头》中的鸦头和《白秋练》中的白秋练这两位女商人进行研究。陈金刚的《中国商贾文学中的女商人形象刍议》(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95期)[P3448]其中收集了九篇对《聊斋志异》女性商人形象研究的文章,主要以女性商人的共性与个性构成,较于前者有一定的深入,但也有一定的缺憾,文中只注重女性商人的话语研究,并没有对女性经商进行全面的分析。
可以看出,前人对《聊斋志异》中女商人的研究比较少,且不系统,案例分析也比较单薄。因此,本文将从《聊斋志异》中女商人形象着手,分析其经商的原因、特征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求能够对《聊斋志异》中女商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1.《聊斋志异》中女性经商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缘由的,而这些原因或与生活有关,或与兴趣爱好有关。《聊斋志异》中女性经商的原因,于女商人被生活所逼和女商人的个人独特的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1 生活所迫 被逼经商
我国传统社会讲究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注重的是农耕技术,对家中的劳动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就使得一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生活艰难,为解决温饱问题,这些家庭中的女性被迫走上经商的道路。这些女性一般从事的是小型的的商业活动,比如刺绣或纺纱之类。一方面:这些小型的商业活动投入的资金较少,对于生活贫困的家庭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中,本就有着简单的经济交易行为,如:人们会将多余的粮食或者织布拿到市场去出售或交换。最后:到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渐渐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使得人们就开始了有意识地进行生产活动。据了解,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纺业中,这就使得女性成为最大的获利主体。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4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