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感情悲剧在平凡的世界中的折射(附件)
目 录
引言 1
1 孙少平的爱情故事 2
1.1孙少平与郝红梅 2
1.2孙少平与田晓霞 3
2 路遥的感情经历 7
3 路遥的爱情观对其创作的影响 10
3.1 对人物创作的影响 10
3.2 对人物感情经历的影响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引言
出身于陕北农民家庭的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最为人所知的一部著作就是《平凡的世界》。作为能够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一部作品,其无论是从文学上还是从思想上都能算得上是路遥的巅峰之作了。
路遥在他的这部小说中讲述了一群平凡的人物在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通过对他们在十年文革后的这段时代里努力生存的描写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进行了重现。在这部作品中路遥塑造了一系列的经典人物形象。有敢爱敢恨的田晓霞,有自强不息的孙少平,有拼搏进取的孙少安,有充满母性光辉的惠英嫂等等。这些人物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
而书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其中的爱情故事。书中用大量的篇幅阐述男人和女人的情感关系。如孙少安和润叶,孙少平和田晓霞等等。这些感情故事在推动小说剧情进展的过程中也牵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因为爱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也是一对夫妻能够相守一生的前提。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爱情故事,也更容易对小说中的情节感同身受。对读者如此,对作者也是如此,作者必然是体味到爱情的诸般滋味,才能将小说中的故事写得如此深入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是生活在双水村的普通农民青年,在他的生活过程中,他先后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与有着地主家庭成分的郝红梅、高干子女田晓霞有过恋爱。而巧合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路遥的前女友林红和妻子林达与文中的郝红梅和田晓霞有着众多惊人的相似点。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从这部小说中截取爱情这一个主题,通过对文中主人公孙少平的爱情经历来对现实中路遥的感情生活进行管窥和分析。
1 孙少平的爱情故事
孙少平出生于陕北农民家庭,家庭比较贫困,而背负着生活重担的他来到当地县城念高中。刚开始的日子里由于家境贫寒吃不起上等的吃食穿不起好衣服而充满了自卑。在后来与郝红梅逐渐相熟的过程中,慢慢从自卑变的开朗起来。
1.1 孙少平与郝红梅
郝红梅出生于地主家庭,因为家庭贫困和文革时期的打击,她的童年都在贫穷和心惊胆战中渡过。为了生存郝红梅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去讨好他人,也正是因此被推荐上了高中。
“同食非洲饭”这是孙少平在初次见到郝红梅时的场景,也是因为这“非洲饭”才让他们之间建立了最初的好感。“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这样一对吃着"非洲”的少男少女因为相似的境遇,使得他们对对方多了几分关注。“不知是哪一天,她走过来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她一眼。尽管谁也没说话,但这已经足够让一对少年男女初识情感的悸动。从此以后,这种眼睛的“交谈”就越来越多了。”也许精神的爱恋不需要太多言语的交流,一个眼神就已经心意相通。
“共读《红岩》书”是使孙少平与郝红梅打破眼神交流的开端。因为这部小说两人终于有了实质上的交流——“他们用眼睛这样“交谈”了一些日子后,终于有一天,她取完那两个黑面馍,迟疑地走到他跟前,小声问他:“那天,老师没收了你的那本书,叫什么名字?”“《红岩》。我在县文化馆借的。”他拿黑面馍的手微微抖着,回答她。她离他这么近,他再也不敢看她了。他很不自在地把头低下,看着自己手里的那两个黑东西。“那里面有个江姐”她本来不紧张,但看他这样不自在,声音也有点不自然了。”
在这以后两个因为共同境遇和共同话题而互有好感的年轻人开始以借书为纽带产生了交流,两人经常私下里互借图书交流思想。——“在这以后,只要孙少平看过的书,就借给郝红梅看。无论是他给她借书,还是她给他还书,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都是悄悄进行的。”也正是因为郝红梅的出现,给孙少平的贫穷困难生活带来了些许活力,使得他在班级里渐渐活跃起来,并且因为在班级中优秀表现还被评上的“劳动干事”,这个职位虽然名字不好听,但是它的“权利”确不小,班级每天半天劳动,这半天的劳动时间是孙少平最风光的时间,他给大家布置劳动任务和分发劳动工具,而在这时候,出于对郝红梅的好感,孙少平总会利用手里的“权利”来为郝红梅谋求福利——最好的工具。不过这点小心机很快被同学侯玉英发现并当面揭穿,还嘲讽孙少平把好东西都留给“婆姨”。这样的言语和同学的哄笑让郝红梅感到无地自容,从这之后两人的关系就开始发生了改变。郝红梅从此对孙少平刻意的保持了距离,而这段日子让孙少平颇为煎熬。新学期开始后,变得“干净利落”的郝红梅在篮球场上拒绝将篮球传给孙少平时,孙少平明白了他和郝红梅的一切都结束了。
经历过苦难生活的女孩总会比男人们更快的成熟起来。郝红梅深切的知道,作为一个家庭成份不好,上学也将止步于高中,毕业后还必须要回到农村务农,她只有找到一个能改变她生存状况的男人或者家庭才能更好的生活。
70、80年代的中国,属于贫穷封闭的时代,物质需求远远大于精神需求。在难以维持温饱的情况下郝红梅没有勇气放弃生活追寻理想的爱情。所以在两人的分离前夜,郝红梅将维系两人关系的书还了回来,还因为愧疚赠送了对于他们来说颇为珍贵的点心。然后选择了能够带给她相对安稳生活的富家子弟顾养民。至此,这段还未长成的爱情夭折了。
面包和牛奶与脱离现实的爱情之间的战斗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定律。爱情总是要依托于物质来生存的。其实如果说他们两人真的确立了关系,并且达到了彼此无法舍弃的地步,未尝不是一个贫贱夫妻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的美好爱情故事。但遗憾的是,两人的感情交往还仅仅是青春的懵懂,这浅薄的感情交流无法带给郝红梅一起生活的决心。面对可以脱离现实中贫穷生活的可能,郝红梅选择了倒向现实。
1.2 孙少平与田晓霞
田晓霞的父亲是省委书记,从小她就生活在富裕、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喜欢读书,并且还善于思考,往往有非常奇特的不凡见解,正是因为田晓霞这独特又开朗的性格,让孙少平的目光在也无法从她的身上移开。
“窘迫与自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初次相识在晓霞家,晓霞的大方和热情使少平很吃惊“‘你和润生是一个班的吧?”田晓霞大方地问他。“嗯”少平一下子感到脸象炭火一般发烫。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的一身烂脏衣服。他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觉得自己就象一个叫化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田晓霞的自如与孙少平的窘迫在他们初见时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生活贫困经常挨饿的农民的儿子,一个是生活富裕吃穿不愁的县革委副主任的女儿,这本应该完全不会相交的两个世界的人,竟然慢慢走到了一起。这个洒脱并具有高素质的女孩让初识的孙少平颇为敬佩。“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通过和晓霞在一块演戏和讲故事,他被这个女孩子的个性和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识强烈地吸引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4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