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曹七巧与周繁漪形象的比较分析(附件)

2021-01-11 17:0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雷雨》中的周繁漪都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她们婚前婚后有着极为明显的性格反差,这与她们前后所处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曹七巧与周繁漪就经历来说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差异很大。本文拟从七巧与繁漪婚前女儿形象、婚后妻子形象、和变异的母亲形象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她们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悲剧后果。本文认为婚前的曹七巧是直率可爱的,婚后则变得尖酸刻薄;婚前的周繁漪是文弱明慧的,婚后则变得阴鸷沉郁。作为变异的母亲形象,周繁漪的恋子形象给人印象深刻,曹七巧则给读者“食人”的形象。
目 录
1 引言 1
2 婚前的女儿形象 2
2.1 直率可爱的曹七巧 2
2.2 文弱明慧的周繁漪 2
3 婚后的妻子形象 4
3.1 尖酸刻薄的曹七巧 4
3.2 阴鸷沉郁的周繁漪 5
4 变异的母亲形象 8
4.1 “食人”的曹七巧 8
4.2 恋子的周繁漪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金锁记》被称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一面旗帜,小说通过对曹七巧悲剧人生的描写极为深刻地剖析了七巧心理变化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这篇小说在文学界有很深的影响,傅雷先生称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先生更是将之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4]。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最成功的女性角色,并且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昭显出了张爱玲过人的才华。
《雷雨》作为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叙述了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的崩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话剧中,曹禺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处理得线索分明,情节巧妙。最为突出的是,他塑造了周繁漪、鲁侍萍、周萍等八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在这八个人物之中,繁漪是作者倾注了满腔心血所塑造的。几十年来,这一形象以她“雷雨”似的性格和最终悲剧性的“毁灭”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灵魂。
本文通过对曹七巧与周繁漪形象的比较分析,认为曹七巧与周繁漪是备受争议的两个女性形象,有不少学者对她们的形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象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大多是就着两位作者的创作技巧或者是曹七巧与周繁漪的变态母亲形象进行深刻剖析,极少关注曹七巧与周繁漪变态背后所隐藏的卑微和追求。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较为深入地探究。
2 婚前的女儿形象
一个女子的女儿形象的体现,主要是她在结婚前,在自己父母家的那段时间,可以自由自在,向父母撒娇,偶尔做错事还有父母兄弟一起解决,完全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曹七巧与周繁漪是处在半封建社会的两个不同性格的女性,有各自不同的魅力,她们婚前的女儿形象由于各自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也有着相应的差异,但她们的命运又出奇的相似。
2.1 直率可爱的曹七巧
在小说中,出嫁前的曹七巧长得眉目紧俏,健康、活泼,浑身充满着青春气息,本身长得也清秀白净,又因家里是开麻油店的,所以被大家称为“麻油西施”。她是个小商户家的女子,吃穿不愁,谈吐不忌,相对自由,“有时她也上街买菜,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1]P49,她父母早逝,兄嫂把她养大成人,虽家里不是很富裕,但起码算得上小康家庭。她没有公侯人家女子温婉贤淑、知书达理的良好修养,但性格直率泼辣而不失可爱。
七巧的直率可爱,在没嫁入姜公馆之前,七巧在她家麻油店里打理生意,“漏斗插在打油的人的瓶里,一大匙再加上两小匙正好装满一瓶——一斤半,熟人呢,算一斤四两”[1]P49。让人看了直觉得她爽快能干,不在乎小钱,对人热情好客,这种性格的姑娘是需要爱来滋养的,这样她才能成长得更讨喜、更健康。
七巧的可爱泼辣,七巧“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钩子背上,无数的空钩子荡过去锥他的眼睛”[1]P49,给人一种大大咧咧没有心机的感觉,她的泼辣不会让人心生厌烦,只觉得这姑娘性子直,这种性子的姑娘在现今社会是很受欢迎的。
曹七巧的率直、可爱、泼辣的性格,是需要被呵护的类型,这样她的精神和心理才能达到一个平衡,才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七巧在她们家麻油店那条街上也算得上长相出众的,属于小家碧玉型,“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 [1]P73。假若她随意挑选一个,也算门当户对,那往后的日子,她生个孩子,在家相夫教子,也能得个健全的家。
2.2 文弱明慧的周繁漪
周繁漪是一个接受了五四新思想教育的中国旧式女人,即她纵然受过新思想教育,可骨子里还是深埋着传统观念的。在当时那个年代,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有很多像周繁漪这样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女性,她们以天下和平为己任,为女性的自由而拼搏,她们追求平等,她们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追求,尤其是在爱情方面,她们主张自由恋爱,这一点与她们上辈的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违背。这也就注定了新思想与旧观念之间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当这两种齐聚在一个人的身上时,爆发是毫无疑问的,只是时间问题。
繁漪出生于书香门第,在当时那个社会是属于地位较高的富家千金,有接触到全新五四运动思想传播的机会,并经过了几次思想浪潮的洗礼,因此代表了当时这一类处于变革期的典型女子,但同时她生长在传统观念浓厚的家庭,这就使她本身既有传统封建性也有资产阶级性。
繁漪在出嫁前是个富家大小姐,她的生活圈子优雅华贵,加之繁漪“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2]P32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如诗般美好,当然这些仅限于她嫁入周公馆之前。文弱明慧的她属于“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类型,既有大家闺秀的温婉贤淑、知书达理,又有新女性的思想追求、大胆果敢,这样的她无疑是吸引人的,在她得知将要结婚的时候,她的心里会有潜意识的反抗,但更多的会是对婚后美好生活的幻想。
3 婚后的妻子形象
结婚是一个女人的重生,女人的第二次生命也是应该寄托在她自己丈夫的身上,但作为封建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的曹七巧与周繁漪,她们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必须得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训,用自己的婚姻为家庭换来利益,曹七巧换来了姜家二少死后所获得的财产,周繁漪则换来了大户人家的门当户对。[5]在这样一个女子付出青春的交易婚姻中,幸福是她们的一种奢望,对不管结婚前性格是泼辣还是火爆,在嫁入夫家之后,就得适应夫家的生活。女主内男主外,遵从“三从四德”,在家相夫教子,这是符合当时标准儿媳妇的要求。
3.1 尖酸刻薄的曹七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4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