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视角谈世说新语的认知价值(附件)【字数:13930】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世说》中豪族的行为动机 3
第二章 提升家族软实力的文本解读 5
第一节 重视朋友圈子 5
(一)拜谒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 5
(二)择偶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5
(三)氛围是学习环境的重要补充 6
第二节 开展家族讨论 7
(一)在聚会中学习 7
(二)在提前教育中领先 7
(三)在相互竞争中奋起 8
第三节 推荐外出历练 8
(一)推荐子弟壮大家族势力 8
(二)结成联盟扩大家族影响 8
(三)外出历练提高办事能力 9
第三章 《世说》所见与子弟相处的原则 10
第一节 一视同仁而又因材施教 10
第二节 侃侃而谈而又以身作则 10
第三节 手法灵活而又循循善诱 11
第四节 注重礼法而又包容任诞 11
第四章 《世说》中的贵族必备技能 13
第一节 社会技能 13
第二节 价值观念 13
第三节 贵族素养 14
第五章 魏晋贵族价值观的形成 15
第一节 谈吐风雅机智 15
第二节 重视家族荣辱 15
(一)父母伦理天经地义 15
(二)亲人荣辱事事关己 16
(三)家族利益高于一切 16
第三节 骨肉血浓于水 17
结束语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引 言
魏晋的教育历来是魏晋研究的重镇,相关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因其纷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繁复杂,一言难尽,往往研究者会从某一角度切入。
有从教育内容上剖析各大家族、各个地域,各种时段的家族教育的。王永平的《“江表儒宗”:会稽贺氏之家风与家学》、《论六朝时期陈郡谢氏的家风与家学》、《六朝时期会稽虞氏之家风与家学》、《六朝时期吴郡陆氏之家学与家风》等分别从会稽、陈郡、吴郡来谈各地家族教育是如何在地域的影响下各具地方特色有不乏家族个性的。王先生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不愧为史学大家。王刚《习凿齿与习氏家风建构》、洪卫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颜氏家风探析》、丁婧《论魏晋时期的“家风诗”以潘岳的《家风诗》为例》也是几篇重要的论文。这是家学,以儒学为主。在玄学方面,则有巴晓津《试论魏晋玄学名士思想中之儒家底蕴——以家庭教育为视角》开风气之先,刘发稞《魏晋“风度”与玄学教育思潮》则将玄学与风度相结合,阐释玄学的重要性。其他的,集中在美学和一些文艺教育如书法、文学方面,管彩云《魏晋时期人格美育思想研究》系统介绍了魏晋的美学教育,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则侧重于玄学对美学的影响,卫燕《试论魏晋时期书法教育的基本特征》等也从魏晋艺术教学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从教学方式上寻求研究突破口的。王馥琴,耿宗亮《魏晋清谈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不仅为玄谈划分了时代,着重论述了清谈作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在教育中的影响对教育模式的影响,还特别提出了魏晋玄谈中注重师生互辩的特点。涂盛雪《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之间的交往》则提出了交往对教育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种思想交锋与耳濡目染的学习中,世家大族的家族积淀才越来越深厚。吕文明《自由、家国和家风——兰亭雅集中的魏晋风度新探》表示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家风形成的关键,董红玲《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文化教育地位及贡献》突出了妇女在家庭教育地位中的改变及对家庭教育模式的改进,王佳伟《魏晋南北朝家训对语文教育的启示》则明确指出家训对家庭教育的深远意义。
当然,也有对教育制度综合评述的。大陆学者程舜英《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史资料》,内容丰富驳杂,并加以简单评点,有画龙点睛之妙。张承宗,魏向东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也是一部扛鼎之作。特别是李志辉《论两汉魏晋时期的家学》就曾指出两汉与魏晋教育的不同,并就其传承和发展做了充分说明。李森《论魏晋时期教育的自觉》强调了教育自觉的问题。台湾学者杨吉仁《三国两晋学校教育与选士制度》详细介绍了魏晋中央与地方官学的设置情况,并分述了三国的地方教育,尤其指出了官学的衰弱对家学星期的重要促进作用。
本文的重点并没有放在对魏晋家族教育存在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与探讨,因
为前人多有赘述,而是对魏晋家族教育的发展过程、不同形式、基本特点和实质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了解魏晋家族教育的代表人物的前提下进行研究,从中对世家大族中的王谢桓庾四大家族进行深入探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小看法,特别是对其教育方式和教学成果进行了一定的剖析。
第一章 《世说》中豪族的行为动机
(一)提升家学修养
魏晋家族教育的直接任务是保护和垄断来之不易的家学,保证其传承性。相对来说,魏晋时期由于官学的兴废无常,加上门阀政治的需要,反而催生了繁荣的家族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要看父母会不会教育。魏晋时期,弘农杨氏的家学是《尚书》,颍川庾氏的家学是《周易》,琅琊伏氏的家学是《诗经》,而如今家学这样的传承关系,正面临着危机。即使是父母已经步入知识分子行列,家庭教育依旧不成气候。至于家风,就更不必说。习主席先生曾经多次提到家风的重要性。优良的家风关系到家族的荣辱,关系到社会风气的转变,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孔融从小知道让梨不正是兄友弟恭的家风体现吗?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44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