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的佛儒道思想(附件)【字数:14785】
目 录
引言5
第一章 佛家思想6
第一节 浓厚的神话色彩6
第二节 无可奈何的宿命观7
第三节 由“情”入“空”的色空观8第二章 儒家思想12
第一节 《红楼梦》中的宗族文化12
第二节 《红楼梦》中的忠君思想14
第三节 《红楼梦》中的儒士形象15
第三章 道家思想18
第一节 《红楼梦》中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18
第二节 《红楼梦》中无欲无求的处世态度19
第三节 《红楼梦》中祸福相依的命运观20
结束语21
参考文献22
致谢23
引 言
《红楼梦》是一本非常值得细读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有《红楼梦》这样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研究。对《红楼梦》的研究也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红楼梦》的研究也跨越了越来越多的领域,而对佛儒道三家文化的研究也是《红楼梦》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红楼梦》成书时期,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复杂。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依然在与时俱进的发展着,同时传自西域的佛家文化也逐渐本土化甚至与儒道文化融合。一部文学作品多多少少会受当时社会的文化环境影响。在此期间,笔者研读了部分关于《红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楼梦》三教文化研究的文献和论文,前人论述佛家文化多是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轮回转世的思想和以贾宝玉为例的反儒思想的研究。而儒家思想的研究多是儒家孝道文化的研究、儒家出仕思想的研究和以贾宝玉为例的反儒思想的研究。道家思想研究主要是引用的道家经典如《道德经》等来描写塑造《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但是,曹雪芹也并没有完全照搬三家的中心思想,而是有所改进和改变的。他甚至描写了一个反儒家思想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由此可见,《红楼梦》的宗教思想比较复杂而且值得研究。
第一章 《红楼梦》中的佛家思想
佛教起源于印度,据推断佛教传入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佛教信徒修行佛法的目的不外乎超越生死与苦痛,断绝一切烦恼,最终得到解脱。曹雪芹一生命运多舛,前半生是生活恣意的贵公子,及至遇到家族牵扯贪腐案和谋逆案,落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苦状态。家族忽兴忽败,又遭遇世人白眼,难免生出超越生死,斩断苦恼的想法。《红楼梦》从人物布局以及情节的设置都充满了佛家的宿命观,佛家的众生平等的思想在贾宝玉的身上有所体现。如此种种,都可以表明,佛家思想对《红楼梦》有着极大的影响。
第一节 浓厚的神话色彩
佛教神话基本是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基本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宗教更偏爱讲述起源于神仙的神话,佛教认为人在一切物体的阶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只有人能逃脱轮回,达到涅槃。相传释迦摩尼是在菩提树下,参悟得道,由人成为佛。在佛家文化中,菩萨罗汉皆要经历过转世轮回才能得证善果。而《红楼梦》则充满了浓厚的佛家神话色彩。
顽石入红尘
《红楼梦》开篇就写了一块女娲补天之时,弃而未用的一块顽石,历经锻炼,灵性已通,被一僧一道携带着,去了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走一遭。实际,便是携了那顽石,化作一块美玉,又有了人形,去红尘历劫去了。顽石在滚滚红尘中走了一遭,复还本质,以了此案。
顽石化人,红尘历劫,这是佛家的一个轮回。所谓轮回是佛用以度化世人,断诸烦恼。顽石这一遭红尘历劫,再次重回太虚幻境时就断了原有的烦恼苦痛,自轮回中领悟了“幻空”以及“无常”。
神瑛下凡、绛珠还泪
却说那顽石被一僧一道携去了警幻仙子处,仙子留他在赤霞宫中,做一名神瑛侍者。神瑛侍者常在西方灵河岸边行走,偶见三生石畔一株绛珠仙草惹人喜爱,便常有灌溉之情。不料这株仙草脱了草木之胎,要偿那灌溉之情。在那身瑛侍者下凡为人之时,同去走了一遭,将灌溉之情化为一生的眼泪,尽还了去。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44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