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原著与改编影视的异同以画皮聂小倩为中心(附件)【字数:9503】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画皮》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区别 3
1、故事情节 3
2、人物形象塑造 3
3、主题思想 4
4、矛盾冲突 5
5、性描写 6
第二章 《倩女幽魂》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区别 7
1、背景与情节 7
2、人物塑造 8
3、主题思想 8
第三章 翻拍作品的现实意义 10
结 语 13
谢辞 14
参考文献 15
引 言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历时38年完成的一部鸿篇巨制,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就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署清令阳湖张安溪曰:“《聊斋》一书,善读之令人胆壮,不善读之令人入魔。”《聊斋》说鬼说狐,层见叠出,各极变化。如初春食河豚,不信复有深秋蟹螯之乐。
那些笔涉幽冥的爱情故事是《聊斋志异》的代表作品。在聊斋先生天才的笔触之下,那原本有些怕人的花妖狐媚竟具有了人间的深情,阴森的地府竟成了一片温柔之乡。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是奇幻的妖魅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影视艺术是现当代社会新兴崛起的年轻艺术,靠吮吸有着数千年丰厚艺术底蕴的名著的营养逐渐趋于成熟。自上个世纪初期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不断被搬上荧幕,《聊斋志异》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素材。
1987年张刚、陈家林、谢晋、李歇浦等著名导演所导演的电视剧《聊斋》,是中国大陆较早的一部大型古装电视系列剧,一播出即产生巨大反响。1996年港台地区出品的电视剧《聊斋》,也有一定影响力。
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根据2008的电影《画皮》,与1987年的《倩女幽魂》两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画皮》知名度极高,被翻拍的影视作品好几部。最近较受关注的,莫过于2008年和2012年的两部作品,融合了赵薇、陈坤、周迅等大陆与港台地区影视明星,并获得了出色的票房成绩。
《倩女幽魂》拍摄于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是香港影人的巅峰之作之一。
两部作品时隔二十年,都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者尤其是所谓“一代人的记忆”的作品。本文以此为中心,延伸讨论一些名著改编影视剧的一般原则。
第一章 《画皮》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区别
1、故事情节
原著《画皮》在《聊斋志异》的第一卷40回,字数只有一千多字,是一部描述人与鬼之间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原著中大概的故事情节如下:太原有个叫王生的,爱上了一个女妖并抛下家中的妻子与其厮混,王生的妻子陈氏,明知道自己的丈夫爱上了其他的女子却依旧一边好言相劝一边为他保密。后来丈夫遭女妖所害,陈氏为了救他不惜忍受百般凌辱,甚至还吃下乞丐的浓痰,最后救活了自己的丈夫,真是一位撼天动地的好妻子。
而由赵薇、周迅、陈坤主演的电影《画皮》中,王生是一位都尉,在西域的激战中救回一位名唤小维的角绝色女子,并带回江都王府。小唯与王生之妻佩蓉以及周围的人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并渐渐赢得了他们的欢心。于是,佩蓉逐渐有了危机意识,后来在与小唯的接触中也觉察到了她行为的诡异。在小维一次次的勾引与陷害下,终于成为了正夫人,并逼迫佩蓉喝下妖毒,中毒后的佩蓉被众人误认为是妖,受人唾弃。好在有夏冰等人的帮助下,自知不能获得王生的爱的小维最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通过几个情节概述,我们不难发现,原著虽只有寥寥的几笔,却给读者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相比较而言,若影视作品仅仅凭借原著中单一的情节来诠释一个鬼故事的话是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观众的胃口的,于是编剧另辟蹊径,给情节重塑生命,加入一些吸睛的桥段,带给群众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不仅如此,聪慧的编剧们也会在作品中通过人物角色来展现人性的一面,使观众能产生共鸣,扣人心弦。
2、人物形象塑造
影视作品中王生的这个形象与原著中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的。原著中的王生是非常懦弱好色的书生,见到美女便两眼发直将理性抛于脑后,蒲松龄塑造王生的形象是为了突显中心思想“愚哉世人!明明妖页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衷也而以为妄。”发现女鬼身份的他居然躲在家中不敢出门。而电影中的王生被塑造成了一个英勇善战、刚毅不屈的都尉形象,代表着力量与坚贞。即便第一次见到小维时,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怦然心动,然而他在美色与理性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面对温柔善良却不再风华的妻子,他选择了坚守,选择了陪伴自己经历风雨的妻子。
小说中王生与女鬼的形象都是现代社会所唾弃的形象,而王妻温柔贤惠、对丈夫始终如一的形象被观众们赞扬。这些理解既直白又单一。而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是丰富的,王生作为一个男人有着正常的喜爱美色的一面,然而强烈的责任心使他选择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一行为还是能被观众理解接受的。小维也不再是小说中邪恶妖魅的女鬼,她内心也有善良的一面,她渴望爱情的降临并深深爱着王生,虽然不得已吃人心却没有伤害王生一分一毫。人们对她的评价也是各执一词,观众对她的遭遇也很是同情。其实电影中刻画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找到的,小维虽然是妖,却也有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使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富有生机与灵动。
还有一个容易被广大观众忽略的形象——伏魔者夏冰。与之对应的小说中的形象是一名道士,原著中的道士是一个武功高强、乐善好施的形象,他看到王生被妖气围绕好心提醒,王生对其不屑一顾。但后来当王生前来求就时并没有因王生之前对他的轻蔑而不管不顾,而是施以援手。电影中道士变成了力量薄弱的伏魔者,性格豪爽并对流浪者庞勇产生了爱慕之情。她表现出的纯真善良一改小说中道士武功高强的形象,变成了需要人照顾关爱的形象。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角色?她与电影中人物的形象格格不入,却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她引出了小维的真实身份,并且在影片中她与庞勇这对组合让观众在紧张复杂的情节中得以放松。这也是影视作品考虑观众情绪的商业化的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刻画仅仅通过几行字展现在读者眼前,直面而刻板。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却有血有肉、立体生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44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