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黄粱梦思想意蕴研究

2021-03-12 12:5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 “黄粱一梦”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场,醒来后是一场空。“黄粱梦”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之后,“黄粱梦”题材故事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有唐传奇《南柯太守记》,元代有马致远的杂剧《黄粱梦》,明代有汤显祖的《邯郸记》,再到清代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黄粱梦”题材在不同时期的改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人心态,是时代特色下的产物,其主题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本文选取元代马致远的《黄粱梦》、明代汤显祖的《邯郸记》、清代蒲松龄的《续黄粱》三部 “黄粱梦”题材的文学作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梳理,通过比较、辨析,分析其所反映的不同时期的文人心态,了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变迁,挖掘故事背后的思想意蕴,给世人以警醒,同时呈现出真实的现实社会。
目 录
一、“人生如梦”下的“黄粱梦”故事 1
(一)《黄粱梦》中的心灵超脱 1
(二)《邯郸记》中的讽刺慨叹 2
(三)《续黄粱》中的愤世嫉俗 3
二、“黄粱梦”故事的思想意蕴 4
(一)文人的生命意识 4
(二)民间宗教思想 5
(三)社会批判意识 6
三、黄粱梦故事折射的时代变迁 7
小结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黄粱梦”故事始于唐代传奇《枕中记》,旨在警醒世人“人生如梦”,不要贪图功名利禄。自此,“黄粱梦”故事兴起,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改编。情节和人物发生变化,但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借助梦境的方式来传达作品的思想意蕴。
这些作品描写梦境的方式大抵上是相同的,都有一个度脱者和被度脱者。被度脱者在梦中要先经历一番大富大贵,然后再跌落人生谷底,以此抒发人生感慨。但是,不同时代的作品反映文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不同的,作品背后的思想意蕴也各有其独特之处。因此,研究这个题目,除了便于我们了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人心态,挖掘故事背后蕴藏的深刻哲理,也能借由故事的方式,向世人传达“人生如梦”的主题。
前辈学者对“黄粱梦”作品思想意蕴已有阶段性研究,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不够深入和具体,需进一步探究。以元代马致远的《黄粱梦》、明代汤显祖的《邯郸记》、清代蒲松龄的《续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黄粱》三部代表作品为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作品背后的主题意象、文人心态及社会现实,让更多人关注到“黄粱梦”故事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给世人以警醒。
一、“人生如梦”下的“黄粱梦”故事
(一)《黄粱梦》中的心灵超脱
马致远的《黄粱梦》是元杂剧中神仙道话剧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东华帝君差钟离权点化有“神仙之分”的吕岩,让他早日回归仙道。钟离权为吕岩安排了一场梦境,使其看破红尘,断绝酒色财气,最后羽化登仙。《黄粱梦》虽承袭于《枕中记》,但经过马致远的加工和改编,形成了新的黄粱故事。 在这个故事当中,他采用了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即 “仙(道)——凡——仙(道)”,这种创作模式受道教影响,显露出道教的思维模式。
《黄粱梦》的主人公吕岩,醉心于仕途,沉溺于凡间的名利富贵,钟离权为点化他早日回归仙道,为他安排了一场梦境,让他在梦境中经历一番。梦中,吕岩先是仕途上一帆风顺,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繁华,后遭妻子背叛,儿女惨死,自己被追杀,命悬一线之时梦醒了,才发现“酒色财气,人我是非”不过是一场短暂的梦,从此看破红尘,得道成仙。
在《黄粱梦》里,吕岩在成仙之前与大多数的文人一样,醉心于儒道,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身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但是在梦中经历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之后,他意识到,儒家的入世之路行不通了,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离群索居,追求心灵的“离凡世”。吕岩是元代文人的代表,在儒与道,入世与出世之间,他选择了后者,过上修道之人“听野猿啼古树,看流水绕孤村”的闲适生活,追求心灵的超脱。
(二)《邯郸记》中的讽刺慨叹
明代汤显祖的《邯郸记》取材于唐代传奇《枕中记》,具有更强的社会批判性。
《邯郸记》行文的独创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吕洞宾遇见卢生找寻了一个缘由。在《度世》一节中,何仙姑原是在蓬莱仙庭门外打扫蟠桃落花,在她入仙班后,吕洞宾前往下届寻找接替何仙姑工作的人。吕洞宾在邯郸道的一家旅店遇见并点化卢生。其次,增加了一些人物和情节,比如宇文融这个人物形象,他是整部作品黑暗势力的代表。只因卢生科举时偏不钻刺于宇文融,宇文融记恨于心,与卢生的矛盾就此展开,想法设法要置卢生于死地。再次,主人公卢生在为官中变得虚荣堕落。在《望幸》一出,卢生开河成功,准备迎接皇帝东游,铺张排场,劳民伤财,甚于凿石开河之际对百姓的迫害。将死之时,还不忘为子孙后代求取封荫,贪婪之极。 最后,马致远的《黄粱梦》把高太尉、道姑、院公等人写成神仙的化身。而《邯郸记》把卢生的妻妾儿女写成鸡狗等的化身,以牲禽为伴,不是悲剧是什么呢?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汤显祖的创作意图不仅仅是向我们讲述一个虚无缥缈的仙界故事,而是在神仙道化的表层下,蕴含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具有讽刺意味。以往的作品对梦中人求取功名没有大篇章的细致描写,而汤显祖却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了官场中人攫取利益的种种手段以及官僚统治阶级穷奢极恶, 勾心斗角的狡诈嘴脸。 尤其是宇文融这个人物的存在就象征着封建集团的既得利益者,与卢生这个新势力斗智斗勇。但二人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一枕黄粱罢了。
在最后一出《合仙》中,加入了“八仙度卢”的情节,八仙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卢生一生的欲望和追求作了点化和警醒。人生既然如此虚妄,那么成仙就是一个好的出路吗。非也。卢生来到蓬莱仙岛,不也只是在大仙脚下当一名扫花的奴仆吗? 连他自己都感叹:“老师父,你弟子痴愚,还怕今日遇仙也是梦哩。”梦醒之后还是无路可走,这也是《邯郸记》为黄粱梦故事发出的慨叹。
很多人把《邯郸记》比作明代的“官场现形记”,它对明代不以才学而以关系、钱财择人的现象抨击的淋漓尽致,揭露了明代中晚期官吏追名逐利、贪婪无度的丑恶嘴脸。卢生本不愁吃穿,家有几亩田地,居住在赵州桥边,环境适宜。在吕洞宾看来,卢生的生活状态宁静祥和,不应再有所求。孰料卢生的理想却是“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在梦中,为了达到谋取高官的目的,他求娶贵族之女,借由姻亲的关系为自己打开一条为官之路。身处高位之后,他犹不知足,不惜钱财,勾结权贵,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妻子谋取私利,活生生一副寡廉鲜耻的丑恶嘴脸。《邯郸记》中上至皇帝权臣,下至地方官吏,都沉迷于金钱,不明是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整个社会昏聩到令人窒息。
(三)《续黄粱》中的愤世嫉俗
《续黄粱》是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取材于《枕中记》。主人公曾孝廉和几个进士到都城郊区游逛,碰到一个算命先生说其会做二十年宰相,后在寺庙避雨入眠。梦见自己受皇上器重,官至宰相,贪赃枉法,作恶多端。后被包拯弹劾,在充军的路上,曾孝廉被自己以前迫害的冤民杀死,在冥界受到了极刑的惩罚,随后又轮回转世成为一名女婴,饱受饥寒,又被凌辱,日子过得相当艰辛,最终以酷刑定罪。正当他觉得委屈悲号之时,被同伴叫醒,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5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