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的寓言性探析
Keyword: Lao She;Cat City;Fables目 录
引 言 1
1 《猫城记》寓言写作的成因 2
1.1 中英文化的参照 2
1.2 时代环境的曲笔 3
1.3 文体实验的突破 4
2 《猫城记》寓言的批判性 6
2.1 对教育制度的批判 6
2.2 对国民性的批判 7
2.3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8
3 《猫城记》寓言写作的时代意义 10
3.1 传统与现代的衔接 10
3.2 现代小说文体的成熟与丰富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 言
《猫城记》是老舍创作中最特殊的一部用寓言形式写作的小说。有些学者在研究评论老舍时,都有意避开了这部小说,因为老舍先生在这之前都习惯用写实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偶尔开始尝试以寓言体的方式叙述一个故事,会让人发现这部小说在老舍先生作品中显得格格不入。最主要的是,老舍先生借助对“猫城”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大陆”的想象。小说中的主人公“我”出乎意料地来到这个国家,并亲眼目睹了这个国家灭亡的全过程。虽然老舍先生表面看起来是在叙述“猫”国,但是背后却暗含着对现实国家的担忧和思考。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猫城记》是老舍所有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特殊的文体──寓言体。寓言体小说是由其他事物(包括人、动物、植物以及无生物)组成的,而这种小说是以寓言的形式来讲述故事的。这种小说是一种交叉文体,是在小说和寓言之间的碰撞形成的,既有曲折又有离奇的情节,同时还有警醒世人的特点。
本文认为,《猫城记》对研究老舍先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作品与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不同,因此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猫城记》一直被重新解读,这为给研究者和研究空间留下来大量的讨论空间。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猫城记》的研究集中体现在文化批判、思想成就和文体意义等方面,目前还没有人对它的寓言性以及文学史意义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而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寓言性。用此特征作为这篇论文的突破点,就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本文将从文本细读入手,对《猫城记》的寓言性特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通过对书写方式形成的原因和寓言的批判以及寓言写作的时代意义等方面的考察,来对《猫城记》进行全面而更深层次的研究。
1 《猫城记》寓言写作的成因
为什么老舍先生选择这个文学主题来写《猫城记》呢?这一主题在当时较为罕见,这与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密切相关。一方面,社会现实的刺激使老舍积累郁于心创造。另一方面,在高压政治的驱使下,他选择了晦涩难懂的寓言小说。这部小说不同于老舍先生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从简单喜剧、刻意勾画滑稽喜剧场景到幽默话语的压迫性悲剧故事。《猫城记》以幽默、夸张、讽刺、冷静、悲伤、理性的笔触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和生动的爱与恨。
1.1 中英文化的参照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老舍先生写了很多优秀的小说。《猫城记》是他在1932年写的一部具有独特写作风格的小说。这篇文章使用寓言形式,写“我”的宇宙飞船坠毁在火星,最终来到猫城,并在那里生活的故事。本文重点描写猫国的肮脏和腐败的社会现状,向读者展示一种看似荒谬的冒险经历。荒诞的想象、荒诞的情节、尖锐的讽刺等都给小说增添了许多争议,并被著名学者夏志清评为“中国作家最无情的批评”。[1]P11小说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故事内容,都让人联想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在著作《格列佛游记》中,通过英雄“格列佛”的传奇故事反映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特点,并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统治者的丑陋面孔。这部小说不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还对人们之间存在的利益也进行了讽刺;老舍先生在《猫城记》中写到“‘我’和好友乘飞机去火星旅行,然后我的朋友死了。[2]P5用讽刺和夸张来揭示黑暗社会和国民党压迫造成的怨恨,尤其是国民党的卖国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指责。通过《格列佛游记》和《猫城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但这两本书在创作主题和创作方法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与老舍先生的研究和参考英国文学密切相关。这也反映了英国文学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作家从侧面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小说的不同特点也表明老舍可以有效地将这种外来影响转化为个人创作,实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巧妙结合,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猫城记》与《格列佛游记》在艺术特点上同样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之处,两部作品都采取了非同寻常的寓言体形式来进行故事的讲述,同时,突出地运用了讽刺艺术,技法高超。只是老舍与斯威夫特在寓言具体内容的设计和建构上存在差别,另外,两部作品中讽刺艺术所展现出的艺术效果也有各自的特点。”[3]P91《格列佛游记》与《猫城记》在当时社会都运用委婉的方式进行了讽刺,同时还运用了夸张、象征等其他艺术手法。首先,委婉的讽刺方式。斯威夫特居住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上层阶级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他们剥削和压迫人民,使得民不聊生。而老舍先生写《猫城记》时,中国东北三省已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然而国民党政府还对百姓进行镇压和剥削。另一方面,由于群众的无知才导致中华民族的灭亡。两位作者以同样的方式采用同样的表现手法,都是因为受到当时反动势力的压迫。其次,使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技巧,比如夸张和象征。《格列佛游记》是由当时英国君主制的腐败统治所造成的一种讽刺文学;《猫城记》是国民党反动派政治压力所造成的讽刺文学的转型。
老舍在《自序》中说:“最坏的事情是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感到失望,写下《猫城记》,它不仅讽刺军阀、政治家和统治者,而且讽刺前卫人物,说他们只说空话而不做真话。这是因为我没有参加革命,所以我觉得有些革命者是相当空虚的,不了解他们的热情和理想。我后悔写了这样一篇讽刺文章,决定不重印这本书。”[4]P2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54149.html